王立萍
我是一直行走在讀書路上的人,也希望感染身邊的人愛上閱讀,特別是我的學生們。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使孩子們愛上讀書,每接一批新生,開學初,我都會組織學生購書,組建班級圖書角。還發動學生把家中的藏書帶到班級來,組建班級小圖書館,方便大家借閱。
對還沒有體驗到閱讀快樂的孩子,我常利用圖書推薦課把一段兩段的故事,用抖“包袱”、賣“關子”的方法“拋”給孩子:或猜猜下面將要發生的故事,或幫主人公解決難題,借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對閱讀的期待。我也曾故作神秘地把一兩本新書遞給幾個孩子,以吸引其他孩子的注意力。
新書推薦、好書共享、讀書交流、共讀一本書、漂書活動……閱讀課是每周孩子們最盼望的。
一、好書推薦會
舉辦好書推薦會讓更多的孩子讀到好書,讓更多的好書成為學生們的親朋摯友。在班級交流的基礎上,我們和同級部的班級一起互動開展“好書推薦”活動,好書共享。每班選派一名“好書代言人”,本著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要求到另一個班巡回對精心選出的書的梗概、推薦原因等內容進行介紹,達到好書共享的目的。
二、圖書漂流活動
為了最大化地發揮圖書的閱讀功能,調動每個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我們在兩個班之間開展圖書漂流活動。每個班每名學生購買一本推薦書目,進行閱讀并在圖書角處粘貼姓名,兩星期后,將本班的書收齊,和另一個班級整體調換。每本圖書每次漂流時間為兩周。這樣每個學生只要花一本書的錢,就可以看更多書,學期結束后再將書返還給同學。
三、好書交換活動
在第一學期圖書漂流活動結束后,第二學期開展好書交換活動。更多關注學生的心靈感受,從他們的視角出發,讓學生從自己的閱讀經歷出發,推薦他們眼中的好書。本著“換一本好書,交一個書友,長一點知識”的原則,建立“好書交換站”,舉行“好書換著看”活動。每位同學把自己喜歡的書在規定的交換時間內帶到班級,由圖書管理員統一管理、換班借閱,形成“好書都來讀,我來讀好書”的讀書氛圍。
四、書簽制作活動
每位同學自己動手,為自己的讀書活動設計一枚書簽。力求設計新穎,富有創意,并配以意蘊深遠的求知名言或座右銘,融趣味性、教育性、實用性于一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此項活動在班級評選基礎上,每班推薦出優秀書簽進行級部之間的評比展示。
五、故事演講活動
撞擊閱讀智慧,演繹閱讀精彩,在全班參與的基礎上,在班內舉行故事演講比賽。邀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表演,時間5~6分鐘。本班選擇好的故事,利用閱讀課或課余時間,到同級部別的班級串演,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好文章的意境美。
六、“我和父母共讀書”活動
通過家長會、QQ群等,請一些家長把好的“親子共讀”的做法介紹給其余家長和孩子們聽,讓學生,尤其是其余的家長懂得重視環境的作用,既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物質和生活環境,同時也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體驗,不斷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讓他們在成長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七、建立讀書成長冊
每個學生建立一本“讀書成長冊”,將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心得體會以及每學期制定的讀書規劃書,參加讀書實踐活動的情況等記錄下來。并定期組織家長、同學參觀、評選“優秀讀書成長冊”。
重視學生讀書,我努力拓寬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閱讀渠道,讓濃郁的書香充盈班級,把閱讀的種子撒播到每一個家庭。召開以“一起讀書吧”為主題的家長會,把學校閱讀理念延伸到家庭,為學生構建學校、社區、家庭、網絡一體化的閱讀環境。在班級的倡議下,每個家庭都建立了家庭圖書角,積極開展“親子共讀”活動,每天晚上陪孩子閱讀至少半小時。通過“故事媽媽進課堂”“家有讀書大王”等活動,很多家長參與到學校的誦讀中,與孩子一起表演,和孩子共同分享,家長的行動也成為孩子閱讀的動力。
以活動促讀書,讀書與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對讀書有一種向往,一種期盼,一種渴望。于是,我的目的達到了。我的學生們愛上了讀書,我的學生家長們也愛上了讀書,一個個學習型家庭誕生了。
305250058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