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燁 馮國紅* 鄭顏菲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 江哈爾濱 150040)
H 公司是一家中小型家用電器生產公司,公司工廠占地面積約130 余畝,建筑面積約10 萬平方米,擁有3 條國內領先的空調生產線。H 公司的EM Ⅱ型產品生產線為單一產品生產線,主要生產壁掛式變頻空調(KFR-35GW/05GJC23)。本空調適用于絕大數家庭安裝,通常懸掛于室內墻壁上,無氟環保,能耗比較高,因此有著較大的銷售市場。EMⅡ型產品生產線位于18000 平方米的恒溫生產車間內,是一條生產大批量單一品種的生產線。EM Ⅱ型產品生產線每周運行6 天,生產班次通常為每天1 班,每班工作13 小時。H 公司成立多年來有著過去企業所共有的生產弊端,即粗放型生產。隨著公司內部工人、物料等成本不斷增加,顧客需求大量增多,現代社會資源短缺,而粗放型生產模式又難以改變,各種原材料浪費嚴重,導致現有生產效率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這種生產方式已然不適用于現在。生產線平衡率[1]是衡量生產線工序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盈利能力與企業的競爭能力,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生產線平衡率的提升有利于縮短和減少各種浪費,提升整體生產效率、產品質量以及員工士氣,使之建立起良好的生產秩序,創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因此,進行產線平衡的研究是解決此問題的必要途徑。
EM Ⅱ型產品生產線位于18000 平方米的恒溫生產車間內,是一條生產大批量單一品種的生產線。EM Ⅱ型產品生產線的整個裝配過程有44 個具體的操作單元如表1 所示。

表1 作業單元時間表
為了解EM Ⅱ型產品生產線在流程上存在的問題,現對EMⅡ型產品生產線進行流程程序分析,繪制作業順序圖,如圖1 所示。

圖1 作業順序圖
作業單元順序確定后,確定制定多少個工位數,屬于分類問題之一。先采用Keamns 聚類算法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k 值聚類算法的原理是根據各點之間的距離對數據進行分類整合。假設第i 道工序用時為ti,將時間長度畫在坐標軸上,以該工序的中心位置作為該點的位置,則第i 道工序與第i+1 道工序的時間距離為ti+ti+11/2。根據約束條件,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倒敘排列,第一道工序的時間權重為8.52,則在他之前的工序的權重如式(1)所示。

對于支路的工序,只需要大于它的緊前工序即可,因此得到表2。假設該44 個工序共分為k 個作業站,每個工作站內有ki個工作單元,且uk為每個工作站的重心,則每個作業站的畸變程度為式(2)(3)所示。

表2 支路的作業權數表


計算聚合系數繪制折線圖,得到聚合系數與工作站數的關系。根據肘部法則,在折線圖陡峭與平緩的轉折點即為最佳分類個數。聚合系折線圖如圖2 所示。

圖2 聚類系數折線圖
根據聚類點,可以發現折線圖在k=6、7 處變得平緩。為精確分類個數,不妨對k=6、7 分別求解,得到最佳工作站數。
通過聚類算法,我們基本已經確定,最優的工作站數目為6 或7 個,因此要對此進行討論,對工作站為6 以及工作站為7 分別考慮。當工作站數為6 時,已知總時間為533s,根據式(4)所示的計算公式可得節拍時間。

假設第k 個工作站里最多可以安排Ck個工序,加入m個工序后工作站剩余時間為Skm,m 用第m+1 道工序的時間tm+1與Skm作比較,當tm+1 由于緊前工序個數中共有三種屬性,根據CART算法構建出的決策樹模型為二叉樹,對其各指標進行篩選,在此基礎上引入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為某特征值的屬性的雜亂程度,公式如(6)(7)所示[11]。 T 為當前節點,T1為二分類結果1,T2為二分類結果2。S1為二分類結果1 條件下的結果數量,S2為二分類結果2 條件下的結果數量。現對三種屬性分別計算基尼不純度得分,得分最高者位條件下的判斷標志。 根據公式(6),(7),對“1”個緊前工序"進行計算。 根據決策樹模型對37 個主線工序進行分類,六個工作站的時間分別為:85.99、89.83、84.8、91.74、87.42、93.54。 因此可以計算生產線平衡率為95.02%; 當工作站為7 時,同理經計算,生產線平衡率為84.6%; 由此可見,工作站為6 時為最佳。得到分配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工作站分配結果 本文以H 公司EM Ⅱ型產品生產線為研究對象,以提高生產線平衡率為目的,從基礎工業工程和算法研究兩個角度入手,運用5W1H 提問法、ECRS 改善法則以及流程程序分析法優化生產線。在此基礎上,設計多種算法進一步優化改善,得出主要結論如下: 圖3 cart 決策樹模型 4.1 通對EM Ⅱ型產品生產線進行流程程序分析,觀察出該生產線中搬運、等待、檢查等不增值活動較多,浪費人力時間。運用5W1H 提問法、ECRS 法則進行分析,進而得出改善之后的流程程序圖。通過對改善前后的數據進行對比,各項指標都有優化。 4.2 通過Keamns 聚類算法確定工作位數,得到最佳工作站為6 或7。 4.3 建立決策樹模型對作業單元進行分組,計算各指標的基尼系數,設計算法求解得到優化后的生產線平衡率達到95.02%。所以運用決策樹建模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3.3 決策樹算法的應用



3.4 結果分析

4 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