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數西算”在近期的市場認知中,被慣性的稱為一個“概念板塊”。但當我們稍微深入的去綜觀“東數西算”涉及的地理范圍、產業鏈條、眾多的上下游公司,就會發現它明顯不會只是一個簡單的階段性概念——時間上,它很可能綿延成數十年的長線工程,同時作為重資產投入、投資鏈條長的項目,投資體量或在數千億級別!
我們更愿意用“大時代”來描述這一偉大的工程,而在投資邏輯上,則應該是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思維:放棄短期的概念性炒作,著眼于布局這一板塊的長牛個股。
在2月17日由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通知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成為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這標志著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繼“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之后,又一個跨區域資源調配的超級工程——“東數西算”正式全面啟動。
“東數西算”概念中,“數”指數據,“算”指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其核心就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如同水利之于農業時代,電力之于工業時代,支撐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基礎則是算力。
實際上,“東數西算”工程作為國家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從構想到落地已經醞釀已久。“東數西算”一詞,最早出現在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中,再往前追溯,早在2016年,工信部首次公布的《全國數據中心應用發展指引(2017)》中就對數據中心均衡分布有所考慮。
在過去的一年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央網信辦、能源局等部委印發的文件中,“東數西算”及“建設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等核心內容的出現頻率也不斷提升,并在2022年1月12日出現在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隨著政策層級逐步上升、脈絡逐步清晰,終于在2月17日實現工程規劃的正式落地。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東數西算”本質上是為了提升“數據”的資源配置效率。通過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布局、優化供需、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從而實現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促進綠色發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四大核心目的。目前我國數據中心大多分布在東部地區,由于土地、能源等資源日趨緊張,盡管當下東部發展數據中心的基礎相對成熟,但存在后勁不足甚至難以為繼的問題。
西部地區資源充足,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算力需求的潛力。依托八個算力樞紐,有利于集中政策和資源,著力優化網絡、能源等配套保障,更好地引導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促進東西部數據流通、價值傳遞、帶動數據中心相關產業由東向西有效轉移。樞紐內設立十大集群,每個集群是一片物理連續的行政區域,具體承載算力樞紐內的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可以減少數據傳輸時延,降低傳輸費用,保障底層資源,優化計算效率。
申萬宏源研究指出,“東數西算”政策核心是對數據中心產業鏈進行分類、分級管理,完善供給配套設施,從需求端進一步引導格局優化和產能增加。當前的導向是將需求分成兩大類,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樞紐將主要滿足對網絡要求較高、有低時延要求的數據處理的業務,如以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金融證券、智慧城市等代表的創新性應用;西部樞紐主要承接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業務。對于東部是格局優化,對于西部是增加需求,對于存量是優化升級、優勝劣汰。
正如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孫偉所說,“要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與“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三大工程相類似,“東數西算”帶來的直接及間接經濟效益預計將達數千億級別。
據長城證券分析,“東數西算”工程思路上通過“先統籌管理,再創新迭代”,實現數據中心穩健發展,最大程度優化資源使用情況。整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推動全國數據中心適度集聚、集約發展;二是促進數據中心由東向西梯次布局、統籌發展;三是實現“東數西算”循序漸進、快速迭代。
為避免數據中心盲目發展,在當前起步階段,規劃設立八大樞紐、十大集群,劃定了物理邊界,并明確了綠色節能、上架率等發展目標。通過多方指標約束,促進集群高標準、嚴要求,最小化起步。對集群發展情況將進行動態監測,科學評估集群算力的發展水平和飽和程度,結合發展情況,今后還將不斷優化完善布局,適時擴大集群邊界或增加集群,論證新設算力樞紐,實現算力統籌有序、健康發展。
從建設周期來看,由于涉及廣泛跨區域資源調配,因此工程周期也較長,時間可能達數十年,分多期建設完成。根據“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的項目簡介,“南水北調”的建設周期長達半個世紀;而“西氣東輸”工程自2002年一線工程啟動到當前的三線工程,建設總時長已經超過20年,因此能夠持續拉動相關工程建設投資。
從投資規模來看,直接投資規模在數千億級別。如“南水北調”工程,截止2014年相關數據顯示,已經累計投資超過2400億元。“西電東送”和“西氣東輸”均為“西部大開發”重要工程,初始投資規模則分別超過5000億、1500億元。尤其隨著項目的持續進行,市場投資空間大概率將進一步擴大。
從項目效果來看,南水北調的水利建設、西電東送的特高壓電網建設,西氣東輸的天然氣管道建設都實現了飛躍式發展。“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預計對相關土建、5G網絡建設、IDC數據中心、綠電等新基建行業上下游也將有巨大的拉動效應。
由此可見,無論是工程政策層級、項目建設規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東數西算”都可以稱得上是比肩“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的超級工程。

資料來源:來源:國家發改委、券研社
339550033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