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用“養只金雞下金蛋”來比喻我們的投資行為,企業源源不斷創造的利潤就是那一個個“金蛋”。
具體來說,投資上市公司獲得回報,主要有以下幾種來源:
上市公司群體中,有初創企業,它們的增長速度很快;有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它們的增長速度次之;也有成熟企業,它們的增長速度較低;也可能會有少數企業處于衰退期,它們的增長陷于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
由于上市公司的退市機制,保證了整個上市公司群體總體是處于成長周期內的。
舉例說,當一個企業的凈利潤從10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如果估值不變,它的股價也將上漲5倍;現經歷若干年,它的凈利潤可能增加到1億元,它的股價也會增值到10倍。企業股價上漲會直接體現在基金凈值的增長上。從長期來看,企業成長導致的股價上漲是基金獲得回報的主要方式。
企業分紅也是基金獲取回報的一種重要方式。
可能有機靈的投資者會馬上反駁:不對呀,上市公司分紅時就會除息,是左手倒右手的行為,并不會給投資帶來直接回報。這個只說對了一半。
上市公司分紅的時候會除息不假,但從長期來看,你是實實在在地收到了分紅款的,分紅會實實在在地增厚投資收益。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企業雖然增長可能停滯了,但它還是能夠穩定地賺錢并實施分紅,它的股價也會穩定上漲。因為真有這樣的企業,它就與一個利率債大體相當了。看過債券指數沒有?它就是一個波動較小、斜斜向上的曲線。
債券價格為什么能夠長期上漲呢?因為利率是經濟體的內生變量,放在長期維度,經濟體的總體增速趨于遞減,利率水平也是趨于長期遞減的:一個固定利率的債券在市場利率不斷下降過程中會獲得升值,因為只有它的價格不斷升高,購買它的投資者從中獲得的收益率才能與不斷下降的市場利率相匹配。
市盈率PE是最為傳統而經典的估值方法,基本公式是:
市盈率(PE)=市價(P)/凈利潤(E)或者
市價(P)=凈利潤(E)×市盈率(PE)
公司或行業的市盈率是不斷變化的,它的變動與景氣周期、流動性和市場情緒息息相關。當公司或行業處于景氣上升周期,相應的市盈率一般趨于上升;相反,處于景氣下降周期,相應的市盈率就有下降的趨勢。
當市場流動性寬松時,市盈率趨于上升;市場流動性收緊時,市盈率趨于下降。
當市場情緒高漲時,市盈率趨于上升;市場情緒清冷時,市盈率趨于下降。
當公司或行業處于景氣上升周期,如果同時疊加流動性寬松和市場情緒亢奮,人們對估值的容忍度會非常高,此時業績(凈利潤)和估值(市盈率)雙雙提升,股價就會出現業績和估值雙雙提升帶來的乘數效應,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戴維斯雙擊”,對應著牛市。
相反,當公司或行業處于景氣下行周期,如果同時疊加流動性緊縮和市場情緒悲觀,人們的悲觀預期會導致對估值的容忍度很低,此時我們會面臨業績和估值的雙雙下降,股價就會出現業績和估值雙雙下降帶來的乘數效應,這種情形稱為“戴維斯雙殺”,對應著熊市。
“戴維斯雙殺”出現時,是很好的買入股票的時機;而“戴維斯雙擊”出現時,是很好的賣出股票時機。但相較企業成長帶來的收益,想要賺取估值變化的錢并不容易,確定性也會差一些。(作者:懶人養基)
314750033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