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俊 劉 暢
(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檔案學期刊為廣大檔案學學者提供了學習、探討和交流的平臺,其所載文獻能反映當前檔案學界的研究熱點及動態。我國檔案學術界目前本文以《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通訊》作為研究對象,因為檔案學中文核心期刊僅有《檔案學通訊》和《檔案學研究》同時入選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通過研究2016—2020年之間發表在兩個刊物的論文,分析最近5年我國檔案學界最為關心的研究主題,以求揭示檔案學的發展趨勢。
在中國知網的核心期刊數據庫中,《檔案學研究》和《檔案學通訊》的復合影響因子和綜合影響因子都是排在前兩名,所以選取這兩個期刊作為研究檔案學的研究動態是具有參考性和說服力的。
本文運用中國知網(CNKI)的高級檢索,在文獻來源輸入“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通訊”,時間范圍選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然后進行檢索,可以得出1450條結果。其中有23條紀錄是2015年發表在《檔案學研究》,2016年才被中國知網收錄,本文對其進行剔除處理。剔除后一共有1427個文獻,利用知網的可視化分析進行研究。
首先是看兩個期刊總的發文量,詳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兩個期刊近年來發文量都比較穩定,《檔案學研究》的發文量普遍高于《檔案學通訊》的原因可能是前者印刷版面較多,可以接受更多學者的投稿。而2017年《檔案學研究》的發文量較多的原因是,除了正常發行的刊物,還另外特殊出版兩期?!稒n案學研究》和《檔案學通訊》都是雙月刊,平均每期刊登23篇文獻。

表1 《檔案學研究》和《檔案學通訊》2016—2020年發文量統計表
2.1 主要主題分布
對1427篇文獻進行主要主題分布分析,按文獻數從多到少排序,相關度依次是:檔案學、檔案館、檔案管理、電子文件、檔案學專業,如圖1所示??紤]到我們研究的是檔案學領域的文獻,“檔案學”這個主題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我們實際的主要主題相關度排序是:檔案館、檔案管理、電子文件、檔案學專業、檔案工作,如圖2所示。除此之外,還有數字檔案資源和中國檔案學會兩個主題是有超過3%的文獻進行研究。對上述主要主題進行趨勢分析,如圖3和表2所示(圖3中2021年的發文量為預測值)。

圖1 主要主題分布圖

圖2 主要主題分布圖(除“檔案學”)

圖3 主要主題詞趨勢圖

表2 主要主題詞趨勢表
結果表明,2020年主要主題為“中國檔案學會”的發文量突增,是因為在2020年召開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檔案學研究》對此次大會進行了多篇文章的報道。主要主題為“數字檔案資源”的發文量趁下滑趨勢。其他主要主題詞近5年都趁平穩趨勢。
2.2 次要主題分布
對1427篇文獻進行次要主題分布分析,按文獻數從多到少排序,相關度依次是:檔案館、檔案工作者、檔案部門、檔案學、檔案管理。同理,剔除“檔案學”這個主題后,實際的主要主題相關度排序是:檔案館、檔案工作者、檔案部門、檔案管理、電子文件。
近5年兩個期刊刊登的文獻大部分都是只研究檔案及博物館領域的,沒有進行學科交叉,一共有1271篇,比例達到68.74%。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的文獻中,最多的是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領域,一共有138篇,占比7.46%;其次是高等教育領域,一共有77篇,占比4.22%;隨后的還有行政法及地方法制、管理學、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等。對這些文獻進行趨勢分析,如表3所示。表3是占比較多的學科。

表3 2016—2020年刊發文獻學科分布表
從趨勢圖表可以看出,僅僅是研究檔案學一門學科的論文有下滑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學者嘗試去探討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尋求檔案學學科的多元化發展。與其他學科的交叉中,關系最融洽的是計算機學科,近年來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主要是研究數字檔案資源與數字人文的論文,代表最近檔案學界逐漸探討檔案數字化的過程。但同時還有有機化工的7篇論文,對紙質檔案的保護和開發進行研究。其次是研究高等教育方面,這部分的學者是研究檔案學專業的學生以及高校檔案學工作的定位。隨后的是對《檔案法》的研究,其中以陳忠海為代表,在此期間他有9篇論文是關于《檔案法》的探討。
對發文機構分布進行分析,其中中國人民大學的學者在近5年做了最多的研究,一共有290篇,占比20.32%。上海大學、遼寧大學、武漢大學的學者也在近5年對檔案學的發展進行了學術探討。前面36個機構的發文量大約占了總文獻的80%,從二八定律中推算,近5年大約有180個機構的作者在這兩個期刊發文。
如果作者的科研能力較差,不能開展相關研究,獲得資助項目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評估專家也不會將項目交給他們。因此,通過基金論文可以看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論文的學術價值。對發文的基金資助進行分析,如表4所示。共有39個基金在近5年對發表在這兩個期刊的論文進行資助,其中23個基金資助了兩篇或以上。資助最多的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共有422篇。共有516篇論文獲得基金資助,基金論文率(=基金論文數/論文總數)為36.16%。從表4中可以看出,近幾年的基金論文率呈下降趨勢。

表4 2016—2020年基金論文率統計表
一篇論文引用與被引用,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對論文的引文分析,是研究一門學科本身發展和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關系的有效途徑[1]。附引率是指有引文的論文篇數與論文總篇數的比例,1427篇文獻中有285篇暫時沒有引文,附引率為80.03%,如表5所示。近5年的附引率趨于穩定,而2020年附引率較低的原因可能是學者還在對其進行研究,引用后發表的文獻還沒發布,導致很多2020年的文獻暫時處于無引文狀態。

表5 2016—2020年附引率變化情況統計表
21世紀以來,我國檔案學界的理論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內容得到豐富和充實,各種檔案學理論在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檔案學研究》和《檔案學通訊》在我國檔案學領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較高的權威性。結合統計數據現象,建議《檔案學研究》和《檔案學通訊》廣泛吸納中青力量,發掘學科新秀。為提升核心作者隊伍質量,可從專業人員推薦、同類高層次期刊中發掘等方面入手。從數據可以看出近5年來,《檔案學研究》和《檔案學通訊》所載基金論文中,基金論文占比有所下滑。建議《檔案學研究》和《檔案學通訊》需重視吸納基金論文以進一步擴大自身影響力,及時更新檔案學領域研究發展新動態[2]。我國的檔案學理論會在新時代的政策下與時俱進,開創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檔案學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