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正偉
(西雙版納布龍州級自然保護區管護所,云南 景洪 666100)
在云南,薪柴制茶歷史悠久,是云南西雙版納州制茶常用工藝,但在生態型新農村建設中,薪柴制茶存在一定的不足,這種傳統的制茶工藝因為環保性不強等,已經不能滿足先進的制茶工藝需要。為了改變現狀,降低制茶工藝消耗,石油液化氣制茶工藝逐漸發展起來。借助這種新型工藝,不僅可減少資源消耗,還可提升制茶水平,促動云南西雙版納州制茶產業的優質發展。
西雙版納位于云南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條件是西雙版納州最大的財富,同時也是實現全州社會經濟良性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西雙版納制茶文化歷史悠久,全州種植茶業面積較大,共有0.24 萬家茶廠,每年生產鮮茶葉可以突破18 萬t。如果按照所有茶葉鮮葉加工全部使用木柴為燃料計算,每常規手工殺青1kg 茶葉鮮葉約需1.3kg 木柴,全州每年茶葉加工就需消耗薪柴23 萬t。另外,全州每戶農戶生產生活用材按日均消耗柴火8kg 計算,則全州年消耗薪柴達50 萬t。這樣的資源消耗,對西雙版納的生態是極具破壞力的。為了消除薪柴制茶形成的不利影響,需積極探索液化石油氣制茶的科學路徑。研究發現,使用液化石油氣替代薪柴制茶推廣項目是為守護好現有的綠水青山,意義重大。同時也是堅持綠色發展,推進西雙版納州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美麗云南典范的又一項重大決策。在該項制度保障下,可促進農村地區生態改善,減少資源低價值消耗,在此基礎上,提高農民生活品質,建設中國美好鄉村,如圖1 所示。

圖1 西雙版納州茶園風光
新時期,采用液化石油氣制茶已經成為重要方向,利用液化氣替代薪柴,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可減少資源低價值消耗,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前文分析可知,西雙版納州每戶農戶生產生活用材按日均消耗柴火8kg 計算,則全州年消耗薪柴達50 萬t,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而采用了石油液化氣之后,這方面的顧慮和隱患將會得到緩解,實現理想的生態效益。采用這種新的制茶工藝,可改變農村能源結構,不斷催促落后生產方式的革新,在此前提下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在多種手段保障下,促進節約性社會建設,維護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順利達成建設目標,借此為創建文明建設示范區夯實基礎,提高西雙版納社會形象和服務對象滿意度。
結合現實工作可知,使用液化石油氣替代較為傳統的薪柴制茶可從源頭減少煙熏火燎之苦,降低制茶階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而規避對環境的污染。在這樣有力措施保障下,提升制茶的衛生指標,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此外,還可以預防疾病發生,通過制茶工藝的優化,保障茶農身心健康,提高西雙版納生態水平。
實踐證實,當西雙版納州安裝了一定數量的指標的石油氣滾筒殺青機后,可以明顯看到制茶經濟效益的提高。據某茶農測算,引進了制茶設備后,僅茶葉殺青環節,效益可高出2 元左右(每加工1kg 干毛茶)。一鍋5kg 的鮮茶如果依照傳統的薪柴殺青方法,需要兩人或多人配合完成,殺青期間一人炒茶,一人湊火,這種方法顯然效率較低。而石油氣滾筒殺青機在運轉期間,一鍋可炒20kg 鮮茶葉,一機一人便可完成全部茶葉殺青操作流程,不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制茶的勞動強度,還控制了茶葉生產的成本,一舉多得,如圖2、圖3 所示。

圖2 傳統制茶中的“殺青”工具

圖3 石油氣滾筒殺青機
從現有情況來看,2017—2021 年,西雙版納州推廣石油液化氣制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石油液化氣制茶已經落地的鄉鎮中,液化氣滾筒式殺青機得到了優質的運用,滾筒殺青機已突破610 臺,戶用殺青爐11876 臺,完成總體任務的100%。與此同時,資金支持度也在加大,西雙版納政府明確了補貼標準(每臺殺青爐每使用1 瓶12kg 液化石油氣州級財政補貼10 元,縣市級補貼20 元,每年按使用10 瓶計算;每臺滾筒殺青機每月州級財政補貼40 元,縣市級補貼60 元,每年按10 個月計算)、補貼期限(每年從1 月15 日至11 月15 日)、補貼財政資金來源、補貼管理、補貼兌付程序等。目前,各縣市已啟動了補貼工作,開展了宣傳動員、項目資格認定、供氣網點指定、計數卡制作發放等基礎性工作。結合現實取得的成績,想要獲取生態建設新成果,持續推動液化氣制茶,還應按照推廣工作要求,結合各鄉鎮的差異,繼續落實好推廣工作,加強對茶農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西雙版納全州生態建設需求,提高制茶產業效益。
在經濟的持續發展中,想要轉變制茶工藝,發揮石油液化氣制茶的優勢,取締傳統的薪柴制茶,就要科學統籌,結合實際調整推廣策略,然后再結合推廣策略,落實好具體工作。作為石油液化氣推廣管理者,需結合當地情況,進行科學化認證工作,借助微信、抖音等,提高農戶認識程度,借助這樣的模式,確保石油液化氣制茶順利推動。在現實工作中,需要采取措施,借助科學渠道和引導方式,消除群眾對新制茶工藝的顧慮。西雙版納是產茶勝地,也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古樹茶資源豐富,不僅茶葉產量高,茶葉品質更享譽海內,寶貴的茶文化是西雙版納核心經濟來源[1]。尤其是西雙版納的山區農戶,多數家庭的經濟構成中,產茶收入都占據較大比例。由于產茶歷史悠久,對薪柴制茶比較熟悉,所以想要讓群眾馬上接受液化氣制茶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農戶在不了解新工藝的前提下,勢必會比較擔憂。為解決此問題,需擴展宣傳渠道,采取通過專家講解等方式,將試驗結果公布于眾,讓農戶了解液化氣制茶的優勢。除此之外,還可舉辦“斗茶大會”“茶王節”等活動,在活動期間邀請業內專家或者是權威的茶商代表來現場,在茶農面前利用品嘗對比等方式,完全消除茶農心中新制茶工藝使用的顧慮,為推廣石油液化氣制茶夯實基礎,如圖4 所示。

圖4 古六大茶山斗茶大會
結合現實工作可知,石油液化氣推廣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替代薪柴制茶工藝還需要一段時間。為確保新制茶工藝推廣工作取得成績,應合理健全制度,在此前提下,明確推廣管理的具體要求,在新制茶工藝推廣期間,按照需求落實好對應的保障工作。與此同時,強化領導干部意識,落實好相應的責任,在此前提下,結合西雙版納全州制茶工業發展現狀,科學落實石油液化氣推廣工作[2]。借助有效措施,促進制茶工藝的變革,為新農村建設管理與農村經濟轉型鋪平道路。針對個別縣市區、個別領導干部對推廣工作重視程度不高,沒有深刻認識到工作的重要性、戰略性,導致主動性、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州委主要領導需要親自帶隊,組織各縣市、各單位的主要領導到試點村寨現場觀摩、親身體會,聽取專家和農戶的介紹,讓主要領導干部全面、直觀地了解到了推廣工作的重大意義,借此強化個人意識,為后續工作提供保障,如圖5 所示。

圖5 西雙版納液化氣制茶試點村寨
從實際工作了解到,西雙版納全州在石油液化氣推廣工作落實期間,為了保證成果,達到預設目標,應結合現有的推廣成果,積極調整推廣策略。在明確石油液化氣制茶的積極影響之后,全力開展推廣工作。在工作中,作為石油液化氣推廣者,需要注重引領,營造良好的氛圍。結合推廣工作開展需求,落實好宣傳工作,除了電視、媒體等,還可借助短視頻宣傳石油液化氣推廣的必要性,為制茶工藝發展儲備能量,提供優質的發展動力。在充分利用好廣播、短視頻、電視等資源的同時,還可以結合當地的民俗,舉辦各類宣傳活動。想要深度推廣先進的液化氣制茶工藝,就要匯集農村各類資源,采取比較接地氣的制茶工藝宣傳手段,借助這樣的思路,提高農戶的認可度[3]。在營造氛圍期間,可選擇在農村主要道口等人流量多的地方粘貼宣傳標語,落實好宣傳推廣工作。輔助農戶了解相關政策和新型制茶工藝的優勢,借此提高農戶對新制茶工藝的認識程度。借助科學的引導,調動千家萬戶茶農運用新工藝的熱情,同時誠邀企業一起參與,為制茶工藝轉型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在上述工作基礎上,還需要綜合考量“精準扶貧”工作需要,在推廣新工藝的過程中,需加大對特殊農戶的關懷力度,對制茶貧困戶增強宣傳培訓力度,并確保其設備安裝進度。結合西雙版納全州的實際來看,共有制茶貧困戶4437 戶,在工作中,要為這些制茶貧困建檔立卡戶,及時安裝農戶殺青爐,確保一戶一臺。通過這樣的便民政策,可有效地節約西雙版納全州制茶貧困戶的勞動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也促進了項目的實施。與此同時,各級各部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力量,結合當地民風民俗充分,發揮基層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和能動性,讓推廣工作方法和措施多種多樣,確保做到行之有效,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還要多重保障,全面推進,共同致力制茶產業的發展。通過實際工作可知,石油液化氣替代傳統的薪柴制茶工藝期間,應建立多重保障,在多重保障下,持續穩健推動相關工作部署,借助優化后的制度保障,滿足制茶新工藝的發展,提升石油液化氣制茶的工藝需求。相關政府部門應大力促進制茶工藝的發展,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層的保護機制,在有效措施維護中將石油液化氣應用成效凸顯出來[4]。同時,應結合具體的規劃,將制茶工藝革新工作落實到位,做好細化和量化工作,實現科學化推廣,在此基礎上,為制茶工藝科學化發展提供動力。在具體工作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州領導需要提高意識,成立專門液化氣替代薪柴制茶推廣項目小組,積極整合州、縣、鄉的力量,建立領導參與的微信群,在工作群中分享液化氣替代薪柴制茶推廣項目進展程度,每月通報工作情況,結合實際的成果,交流好的工作方式,促進各縣鄉共同進步。②成立各級政府督查室,借助督查室的成立開展定期任務督查,確保工作的實際成效。③形成有效的宣傳網絡,整合電視臺、報社等常規媒體的力量,同時加大新媒體的宣傳,對相關政策積極落實,對先進鄉鎮宣傳報道,借此營造良好的氛圍,為液化氣替代薪柴制茶推廣項目的穩步推動掃除障礙。④作為液化石油氣企業,需要提高自身認識,也積極參與到推廣中,借助合理渠道對進入推廣項目的農戶實施幫扶,給予用氣的大幅度優惠,借助這樣的方式,鼓勵農戶的自信心。⑤中標企業應結合現實需求擴充技術隊伍,與此同時提升安裝服務效率,對農戶進行安全培訓。在多重保障,全面推進工作中,需形成通力合作局面,通過各級政府、液化石油氣企業等有效措施運用,將液化氣替代薪柴制茶推廣項目順利地推進。⑥在該項工作中,需發揮林業部門特殊職能,讓林業部門一起參與到推廣液化石油氣替代薪柴制茶的項目中,借此減少森林資源消耗、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在具體工作落實中,林業部門需端正態度,重視新制茶工藝的推進,與其他部門一起形成合力,在森林保護中加大力度,阻止農戶繼續使用薪柴制茶,對森林資源加以維護,保障西雙版納州生態效益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西雙版納州在農村需要加大力度推廣以氣代柴的政策,借此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同時,以氣代柴的政策,還利于保護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共有的熱帶雨林資源,對生活品質提升作用較強。基于此,在現實工作中,以氣代柴的項目需按照“擴充總量,突出成效”的思路開展,放眼全局,凝聚力量。同時,優化政策,創新機制,在政策落地期間,需要統籌兼顧,堅持不懈,堅決完成總體目標任務,實現西雙版納經濟與生態的雙贏。
通過上述研究發現,在制茶工藝高速以及優質發展的今天,西雙版納制茶成了領軍行業,其發展得到了快速推動,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加速制茶工藝發展,合理控制制茶成本,降低制茶工藝投入,需將傳統薪柴制茶取締掉。通過石油液化氣制茶工藝的普及,將全州的制茶工藝水平提升,確保制茶行業發展效益,搭建良好生態環境,為生態新農村提供產業支撐。通過本文的研究,西雙版納推廣石油液化氣制茶的科學策略可歸納為以下4點:①科學認證,積極推廣。②健全制度,強化責任。③注重引領,營造氛圍。④多重保障,全面推進。在現實工作中,借助以上4 點策略,可提升液化氣替代薪柴制茶的推廣速度,值得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