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江 張先秀
習作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都是提筆如有千斤重,抓耳撓腮半天也寫不出多少字。緣由之一是很多老師指導不得法,甚至根本就不會指導,任孩子信馬由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筆者多年前就對此深有認識,并且在語文教學教學中付諸行動,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與實踐。
一、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與寫日記的好習慣
對閱讀的興趣要從小培養,越早越好。閱讀與習作是相輔相成的。讀書讀得越多,寫作就會得心應手。一年級新生剛入學的時候,我召開了家長會,動員家長參與其中,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與習作興趣,為孩子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開始時,孩子識字不多,拼音也不會拼,我建議家長利用空閑時間給孩子讀書,讓孩子在書聲里甜甜入夢,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巨大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愛上讀書。當拼音快學完時,家長可以準備一些帶拼音的書籍,先給孩子讀一段,讀到非常有趣的地方,停下來,對孩子說:“你還想聽下去嗎?書中就有這個故事,你自己可以去讀,讀給我們聽一聽。”在興趣的引導下,孩子就會欣然接受我們的建議。
一年級的孩子如何寫日記呢?他們會寫的字不多,識字也不多。但一年級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是很強的,他們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條理地講述出來。我就變“寫”為“說”,讓孩子述說,讓家長代筆,把孩子所說的記錄下來,作為孩子的日記。可想而知,孩子會多么有成就感,我會定期收日記,在班級中范讀,在班級微信群里上傳優秀日記,孩子們得到了家長、老師的認可,說日記的勁頭更足了。
二、多方位、深層次幫助學生發現挖掘習作素材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寫出好作文,還必須要有新穎有趣的素材,素材要亮眼、搶眼、顯眼。
1.以語文教材為本,深入挖掘可補白、可續寫之處,既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為提供了寫作的文本。
文本的補白。學習《荷花》一文時,我利用分自然段、分排、開火車、男女生比賽等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悟、琢磨。在學習 “這么美的荷花,作者看著看著入了迷,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朵荷花,隨風翩翩起舞。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講解這一自然段時我充分發揮了這個省略號的作用,讓孩子展開豐富的想象:還有哪些小動物游過來、飛過來……告訴了“我”什么呢?孩子們思維活躍,踴躍發言,然后我讓孩子們把剛才所說的整理下來。
文本的續寫。統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中和大人一起讀童話故事《小松鼠找花生》的主要內容:大樹旁邊種了很多花生,花開了,很美麗。鼴鼠告訴小松鼠這是花生花,秋天會結很多好吃的花生。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看看花生結了沒有,一直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有看見一個花生。故事最后小松鼠自言自語地說:“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孩子們議論紛紛。對此我運用提問題的方法,串聯起一篇習作。問題如下:假如你是鼴鼠,正好你從這兒路過,聽到了小松鼠的話,你會對小松鼠怎么說呢?小松鼠聽了你的話?它會怎么對你說呢?又一個秋天到了,小松鼠有沒有吃到好吃的花生呢?小松鼠會怎么想呢?續寫故事圓滿完成了。
2.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孩子生活中的素材。近日,我瀏覽朋友圈,我班一位學生家長吐槽:自己想要減肥,兒子千方百計地做美食誘惑她,讓她的減肥計劃泡湯。我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課余時間,我就和這個孩子交流:讓他說說他是怎樣屢次讓媽媽的減肥計劃失敗的。然后,我讓孩子照著所說的寫下來,經過三番五次的指導修改,一篇習作《美食家PK減肥媽》大功告成,習作語言幽默風趣,妙趣橫生,情節一波三折,呈現了和諧的母子生活畫面。
3.教會孩子要留心觀察,善于發現寫作素材。孩子要學會讀大自然這本無字之書,回歸自然尋找寫作素材,在重大節日挖掘習作素材。
三、教師要做好榜樣引領,讀寫范行
做一名愛讀寫的老師是我一直堅持執行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是這樣的道理,教師身體力行,去讀寫了,自然而然,孩子也就會跟著去讀寫。師生都行動起來了,班級就行成了濃厚的讀寫氛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會尋找源頭活水,更要引領孩子去找尋源頭活水,師生齊頭并進,共同書寫美好的篇章。
34785019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