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是什么顏色的?
如果向公眾提出這個問題,在諸多答案中,“白色”無疑是最主要的選項之一 ——碧空之下的皚皚白雪,漫無邊際的白色海冰,銀裝素裹的白色霧凇,還有冰天雪地里嬉戲的孩子們口中呼出的白色哈氣……這一個又一個的白,勾勒出了遼寧的冬季線條,也渲染出了隆冬時節遼寧最為迷人的色彩。
作為東北的重要省份,遼寧既有著豐富的冰雪資源,也有著兩千多公里的海岸線,還有著集平原與丘陵、山地與平川于一體的地理風貌。大自然對遼寧的垂愛,不僅體現在豐饒的物產資源上,更體現在氣候與地理雙重優勢資源的疊加上。
大氣豪放的遼寧人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饋贈。他們深耕冰雪文化,深挖冰雪資源,特別是近些年來,緊緊圍繞“冰雪+”推陳出新,既生動詮釋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句話,也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倡導,讓冰雪成為遼寧旅游與文體的新名片,為遼寧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冰雪+旅游”:
打造一種全新生活方式
沿海、沿江、沿邊的遼寧,具有發展冰雪旅游的絕佳優勢。
不論是緯度、氣候、山地、雪質,抑或是河海、生態和交通,遼寧發展冰雪經濟都具有得天獨厚、無可比擬的條件,正是這些優越的資源稟賦,既增加了遼寧冰雪經濟深度開發的潛力,又拓展了遼寧冰雪經濟廣度開發的底氣。尤其是遼寧溫潤的氣候資源,更讓“暖冬滑雪不凍手”成為一個具有差異化的響亮招牌。
世界著名滑雪場均位于北緯42 度至46 度的全球滑雪黃金緯度帶上,我省以沈陽、撫順和本溪為代表的城市,均位于滑雪黃金帶北緯42 度左右。
尤為難得的是,位于滑雪黃金緯度帶上的遼寧,還有著適宜的氣候條件。我省冬季白天氣溫一般在- 5℃~-15℃之間,既有銀裝素裹的景致,又無凜冽刺骨的嚴寒,是冬季戶外運動和開發冰雪旅游項目的最佳區域。
2016 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為東北地區依托冰雪資源發展冰雪經濟指明了戰略方向。2018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調研時指出,“大力發展寒地冰雪經濟”“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冰雪經濟系列重要論述已經成為遼寧冰雪旅游發展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
2019 年,中央首次在文件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冰雪旅游,這為我國冰雪旅游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22 年舉辦的北京冬奧會,更成為冰雪經濟發展的強力助推器,以冰雪旅游為核心的冰雪經濟必定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
放眼世界,全世界每年有近 4 億人參與到冰雪旅游中,有67 個國家提供設施齊全的室外滑雪場,每年所帶來的冰雪旅游經濟收入約700 億美元;著眼國內,我國以冰雪旅游為代表的冰雪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初級滑雪市場和冰雪旅游大國。
可以說,遼寧發展冰雪經濟,恰逢其時。正因如此,遼寧旅游緊盯“冰雪+”謀篇布局,擺棋落子。
近些年,我省冰雪旅游以冰雪文化為統領,重點突破冰雪休閑度假,充分實現行業引導,使冰雪產業與相應的下游產業有效融合,進一步打造出全民共享的冰雪旅游氛圍,突出冰雪+溫泉+民俗特色,建設一批高品質冰雪休閑度假小鎮,升級一批冰雪溫泉度假區,開發關東民俗新業態,打造一批特色冰雪文化休閑地,全力建設東北亞冰雪度假旅游目的地。
遼寧的冰雪不僅可以賞起來,更可以玩起來。近些年,遼寧大力發展嬉冰雪、泡溫泉、品民俗文化等大眾冬季旅游項目,開發親子游、研學游等新興業態,打造冰雪健身休閑旅游目的地,舉辦攀冰、冰凌穿越、海濱溫泉、冰帆、冰上龍舟等群眾體育賽事。
遼寧的“冰雪游”融入“冰嬉”歷史文化,挖掘悠久的遼寧地域特色冰雪運動、冰雪活動、冰雪親近;融入文化藝術,舉辦“冰上芭蕾”“滿族剪紙”“滿族冰雪文化節”“雪地秧歌”“皮影戲”和“雪地燈光秀”“傳統工藝品大展銷”等文化活動;融入年俗文化,“滿族農莊過大年”“住民宿、過大年”“采櫻桃、過大年”“品海鮮、過大年”,全面展現遼寧冬季旅游溫度、溫暖和溫馨;融入群眾生活,各地以燈會(廟會)、民俗大集、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推出文化、商貿、民俗節會、康養、餐飲等各類活動,冰雪嘉年華等一批綜合型冰雪娛樂場所持續推出一系列活動。冰雪旅游已經成為遼寧吸引國內外游客的一種時尚生活方式。
“冰雪+運動”:
建設體育強省的有力助推器
如果說“冰雪+旅游”豐富了遼寧人的生活,那么,“冰雪+運動”則強健了遼寧人的體魄。
遼寧既是體育大省,更是體育強省。當冰雪運動嵌入遼寧體育發展,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氛圍濃郁的體育運動相得益彰,必將續寫遼寧體育新輝煌。
在冬季項目上,遼寧培養了韓曉鵬、郭丹丹、徐囡囡等一大批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全國冠軍,為我國揚威世界冬奧會賽場作出重要貢獻。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選手韓曉鵬在2006年冬奧會上奪得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實現了我國冬奧會雪上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取得成績的遼寧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呼呼睡大覺,而是自我加壓,圍繞“冰雪運動”大做文章。
作為遼寧省首個全面促進冰雪運動發展的規范性文件,2020年6月,我省正式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冰雪運動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條分縷析,從20個具體方面切入,條條切中要害,招招抓住重點,涵蓋了冰雪運動所包含的競技冰雪、群眾冰雪、青少年冰雪、冰雪產業、冰雪設施建設各個領域。
比如,首次提出打造以“冰雪遼寧”為主題的立體式活動體系,首次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冰雪運動場館設施建設運營,首次將冰雪進校園寫入政府文件,首次提出培育遼寧東部冰雪產業聚集區,首次將沈陽、撫順冰雪訓練中心建設列入規劃,首次提出增加冰雪運動投入,設立冰雪運動發展專項基金。
這一個又一個“首次”,既是對過往成績的再突破,也是站在又一個新起點上的再出發,讓遼寧的冰雪運動煥發出新生機與新活力。
如果說《實施意見》是從政策層面有了新突破,那么,基于實際在硬件上的日臻完善,則是遼寧從基礎設施層面為發展冰雪運動提供了堅實保障。
目前,遼寧擁有大中小型滑雪場近40個,其中多家滑雪場擁有多條高級雪道,占地總面積達440萬平方米,平均日接待滑雪愛好者能力達6萬余人次,每年滑雪人數接近150萬,為遼寧發展冰雪運動提供了平臺。與此同時,遼寧擁有室內外滑冰場60余個,其中室內滑冰場10個,每年參與滑冰人數達到30余萬人次。
遼寧并沒有止步于此。近年來,遼寧以建設冰雪大省為目標,著手建設了撫順清原聚隆滑雪場、本溪花溪沐云山滑雪場,共規劃了近50條雪道。
一個又一個盤踞山間的高規格、高標準滑雪場漸次投入使用,遼寧冰雪在吸引大量年輕人聚集的同時,也在運動中發掘了優秀選手,讓體育強省在又一條賽道上急速馳騁。
冰雪之于遼寧,既是旅游與體育的營養基,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在此前出臺的《關于推進遼寧省冰雪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中,遼寧夯實了冰雪經濟發展目標——到2025年,遼寧要初步建成以冰雪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為核心的冰雪全產業鏈條;到2025年,全省冰雪旅游總收入達到2300億元。
與此同時,遼寧還將以冰雪產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遼寧體育產業,不斷擴大冰雪運動制造業規模和服務供給,擴大體育消費,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實施品牌與規模化戰略,全力推動“冰雪產業+旅游”等多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遼寧省經濟新增長點,為遼寧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對遼寧來說,冰雪既是自然資源,同時也是產業資源,更是經濟資源。展望未來,遼寧必將以2022北京冬奧會為有利契機,借時借勢,用冰雪塑造出一個新遼寧形象、新經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