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是戰勝磨難、砥礪前行的折翼少年,一個是被愛呵護、逆風成長的“北航”小子。他們命運相似,用生命,詮釋著各自的故事……
【人物宣言】
世上沒有哪條路會一路平坦,多少有些坑坑洼洼。我會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走得比別人慢,就多付出一些努力,同樣也能到達目的地。
【人物初印象】
右手肌肉萎縮,就練習左手寫字。走路不協調,就積攢力氣一次次練習,逐步越過人生中的一道道坎。
被診斷為“腦癱”后,鄭宇宸用自己的努力貼上了“勵志”的標簽。2021年他以超出廣西理科一本線144分的成績,成就“折翼少年”逆風飛翔的絢爛。
【事跡】
鄭宇宸的雙腳因腦癱引起“尖足”,腳后跟不能著地,一度只能踮著腳尖走路,“我一旦走路就無法自己‘剎車’,碰到墻扶一下,卸力后才能停下來。”
他的雙腿只能分開一個拳頭大小,練習走路時兩腳容易“打架”。要改善走路狀態,雙腿至少要分開到60度,需要用強力撐開。
從“手剎”轉變為“腳剎”,鄭宇宸要經受“撕心裂肺”的康復治療。剛開始,年幼的他疼得大聲哭喊,父親鄭衛看著孩子滿頭汗水與淚水交織,心如刀割,嘴上卻不斷鼓勵“再堅持一會兒”。
這只是眾多康復訓練的一環。拉伸、下蹲、站起、走路、爬樓梯……這些非常簡單的動作,鄭宇宸要忍著疼重復無數遍。時間久了,他不再哭鬧,疼痛化成腦門上一顆顆汗珠。
學習道路上,鄭宇宸以六科A+的中考成績,進入河池高中。
右手肌肉萎縮,鄭宇宸就用左手寫字,以超出常人數倍的刻苦,練出了一手工整的字。由于字寫得慢,他抓緊一切能用的時間,最后總能按時交作業。鄭宇宸說,他要做龜兔賽跑里的那只烏龜。
每日6時許起床,深夜12時入睡,是鄭宇宸的作息表。“沒有上過補習班,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他坦言,取得好成績其實并沒有“密鑰”,不過是勤奮與專注的結果,畢竟學習沒有捷徑。
“上課眼睛從沒離開過老師,上半身也挺得筆直。”班主任牙政澤說,在課上從未見過鄭宇宸打瞌睡。
專注與自信,是鄭宇宸留給隔壁班同學陸冠華的印象,“課間他一瘸一拐地穿越人群,我從他的眼神里沒有讀到一點自卑與恐慌,在眾人的目光中,他只專注走自己的路。”
(摘自“新華網”,有改動)
勵志點
面對極為疼痛的康復治療,鄭宇宸始終咬牙堅持。他也是普通的孩子,能憑“倔勁兒”撐著,卻也會哭鬧。不過,他從未想過放棄,命運有多艱難,他就有多堅強。他用一滴滴汗水和淚水,澆灌生命之樹。上學后,本就比別人艱難的他也選擇比別人付出更多。鄭宇宸的堅持,讓我們深為感動。
332750033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