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生活中面臨的選擇越多,人越快樂。事實并非如此,這些風險與機遇并存的選擇,往往令人無從下手,甚至產生焦慮。從心理學上講,這種焦慮來源并不是因為懼怕選擇本身,而是擔心決策的結果不好,以至于裹足不前,心理學稱之為“決策規避”。
選擇焦慮癥的表現,總會躊躇不決,難以下最后的定論。在常態看來實屬正常心理反應,可是有些人無論大事小情,對于他們來說作出任何選擇都比“上刑”還痛苦,這樣的現象就是常說的選擇焦慮癥。讓自己敢于選擇,愿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是一門重要的人生功課。那么,如何才能盡可能減少選擇帶來的焦慮感呢?
首先,可以嘗試增加必要的條件來減少選擇感。同類事情,每多一個條件,選項就會大幅度減少。做選擇時,不妨盡量考慮最必要的條件,把握選擇的核心。
其次,嘗試把自己從“追求完美”的框架中解脫出來。當選擇完成后,堅定自己這一選擇,不要后悔。
最后,不斷重復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嘗試用自我欣賞來替代自我否定,進而逐步緩和選擇困難的問題。
掌握上述方法,在面臨大大小小的選擇時,能夠使人更加從容且堅定地作出決策。
(來源:《中國家庭報》)
179250052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