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家國情懷;家風家訓;傳統美德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95-0066-04
【作者簡介】王誠俊,南京市金陵中學(南京,210005)教師,一級教師。
一、教育背景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彰顯了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必要性。家風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由“小家”到“大家”,家風是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抓手。
我所帶班級屬于學校國際部,學生高中畢業后會一般都會出國留學。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讓他們永葆“中國心”,顯得尤為重要。基于以上分析,我設計并開展了此次主題班會。
二、教育目標
認知方面:了解家風內涵,認識優良家風與新時代公民道德之間的關系。
情感方面:深化對優良家風的認同,激發傳承優良家風的信念,增強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使命感。
行為方面:將傳承優良家風的承諾落實為符合時代新人標準的具體行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優良家風。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準備PPT及班會學案;面向學生、家長分別開展家風主題問卷調查并進行數據分析;邀請家長撰寫家書。
學生方面:收集家風素材,邀請任課教師參與班會;收集體現不同家風的背景音樂;閱讀并學習《顏氏家訓》;準備視頻《家風世澤長:習氏家風》;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傳承家風榜樣故事;書寫宣誓詞。
四、實施過程
(一)識家風于身
1.回憶家庭影響
教師:從小到大,家人對你為人處世的態度與原則產生過哪些積極影響?這些積極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事情上?
(1)繪制家庭樹。
學生根據自己的回憶,將家庭對自己產生積極影響的事件寫在學案上的虛線框內(見圖1),完成家庭樹的繪制。
學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樹。
(2)教師小結:我們身上都帶著各自家庭的痕跡,即使生活在同樣的家庭中也會留下不同的痕跡。由此可見,家庭產生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
2.解密家風調查
(1)學生課堂調查。
教師:家風是指由父母或祖輩提倡并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范家庭成員的風尚和作風。它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文化和道德氛圍,是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在你看來,你家有家風嗎?你家的家風是什么?
學生組內討論,自由發言。
(2)家長課前調查結果反饋。
PPT呈現家風調查詞云圖(見圖2、圖3):在“家長最想教給孩子的做人道理”這一問題上,排名前三的是真誠、善良、正直;在“家風具體是什么”這一問題上,排名前三的是誠實守信、踏實做人、勤儉節約。
3.開啟家書閱讀
(1)教師導入:覺察家風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聽父母怎么說。課前,大家的父母都寫了一封家書,讓我們在閱讀中細細品味父母的話。
(2)閱讀家書。
學生閱讀家書,讀完后小組內交換閱讀。
(3)教師小結:一封家書,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了家風,這份理解就是我們傳承優良家風的起點。
【設計意圖】識家風于身,始于覺察,終于理解。家庭樹繪制,引發學生對于家庭積極影響的覺察;調查反饋,幫助學生了解家風內涵。
(二)記家風于心
1.品味優良家訓
(1)教師導入:將家風歸納,并提煉為文字,就是家訓。家訓是傳承優良家風的載體。
(2)賞析《顏氏家訓》。
教師:我國最早也最著名的家訓是由顏之推創作的《顏氏家訓》,它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珍貴遺產。
小組討論:你覺得在以下三句《顏氏家訓》中,哪一句話至今都很有道理?為什么?
巧偽不如拙誠。——《顏氏家訓·名實篇》
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顏氏家訓·勉學篇》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顏氏家訓·慕賢篇》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3)任課教師分享家訓。
英語教師分享“多讀書,讀好書”的家訓及背后的家庭故事。
數學教師分享“生活需要保持樸素,也需要保持腔調”的家訓及背后的家庭故事。
(4)教師小結:從同學和老師的話語中,我們能感受到強烈的認同感。認同是一個取其精華的過程,認同家風是傳承優良家風的前提,只有內化于心的家風才能在我們身上留下痕跡。
2.觀看習氏家風
(1)播放視頻《家風世澤長》。
視頻內容概要:習氏家風,篤行“齊家”而后“治國”,一脈相承,赤心為民。從參與勞動到冒雨考查再到走訪群眾,習近平總書記的行動與父親一脈相承。在母親“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孝心”的叮嚀下,從2013年到2022年,每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都會赴基層看望慰問群眾。
(2)教師提問:你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用什么樣的方式傳承家風?
學生組內討論,小組代表上臺發言。
(3)教師小結:家風的傳承是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行動是傳承優良家風的最佳方式。
3.撰寫__氏家訓
(1)教師導入:假如讓你起草一份家訓,你會給自己的子孫后代留下什么樣的寶貴財富?你又希望他們用什么樣的行動來踐行這一家訓呢?
(2)撰寫家訓。
學生完成“__氏家訓”的撰寫,并分享自己書寫的家訓和踐行家訓的行動。
(3)教師小結:你寫下的家訓就是你心中認同的家風,你想到的行動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傳承優良家風的具體表現。唯有積極踐行,優良家風才能具有傳承的生命力。
【設計意圖】記家風于心,始于認同,終于行動。《顏氏家訓》賞析,幫助學生認識優良家風可以代代傳承;任課教師分享,引發學生情感共鳴;視頻觀看,引導學生理解行動是傳承優良家風的最好方式;家訓撰寫,深化學生對于優良家風的認同,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具體行動踐行優良家風。
(三)展家風于行
1.學習家風傳承榜樣
(1)教師導入: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中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家風的優秀傳承者,他們在投身國家建設的過程中積極踐行家風。
(2)榜樣故事分享。
小組匯報一:衛國戍邊英雄陳祥榕
小組匯報二:最美太空教師王亞平
小組匯報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3)教師小結:優秀的家風傳承者都是胸懷“國之大者”,他們自覺擔職盡責,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爭做偉大事業的生力軍。
2.撰寫留學行動指南
(1)教師導入:作為未來的留學生,我們在國際上的形象就是中國的形象。因此,對你們而言,家風不僅僅是家庭美德,更是公民道德。在留學生活中,你想要向世界展現什么樣的屬于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公民道德?
(2)撰寫行動指南。
學生學習《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組內分享交流,寫下自己選擇的公民道德以及能展現這一道德品質的具體行動。
(3)教師小結:青年的命運,從來都同時代緊密相連,這份留學行動指南也是同學們成為時代新人的行動指南。當我們心懷公民道德,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便是對優良家風的最好詮釋。
3.開展立志宣誓儀式
全班共同宣誓,班長領誓。
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我愛黨、愛國、愛人民,
我以國為家,遵紀守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立足新時代,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中國青年。
出國留學,我將努力學習先進知識、自覺維護國家形象,
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我立志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教師總結:同學們,傳承優良家風始于認識家風、理解家風、認同家風,踐行優良家風是成為時代新人的必由之路。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家國是不變的情懷,讓我們以“小家”為起點,以“大家”為追求,在壯麗的新征程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設計意圖】展家風于行,始于家庭,終于國家。家風傳承榜樣,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喚醒學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使命感;留學行動指南,引導學生認識新時代公民道德的內涵,學會在踐行公民道德的過程中傳承國家的“家風”;宣誓儀式,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傳承優良家風的信念感、投身祖國建設的使命感。
五、活動反思
本節班會立足學生的現實需要,在家風傳承上按照“覺察、理解、認同、行動”的邏輯層層展開,在整體立意上由家庭美德向家國情懷不斷推進,取得了預期中的育人效果。
多維引發,以生為本。本節課從視覺、聽覺、觸覺等維度設計活動,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體驗空間。貼近生活的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興趣,更引發了學生的主動思考。閱讀家書、撰寫家訓、集體宣誓等諸多環節實現了全員參與,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完成了自主建構,其主體地位得到凸顯。
多元參與,全員育人。這節課的參與者不僅有學生、班主任,更有家長、任課教師、社會榜樣。家長的家書、任課教師的家訓、社會榜樣傳承家風的故事,都給學生帶來了心靈觸動,引導學生成為優良家風的傳承者、國家建設的奮斗者。在培育家國情懷的過程中,通過整合資源,實現了家校社協同育人。育人共同體的建立使得班會目標有效達成。
同時,本節課在以下方面仍有待提升:面對較大的課堂容量需提升時間把控能力,在道德行為養成環節需更聚焦現實問題。我將及時總結,以反思促實踐,進一步提高后續主題班會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