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英 馬海龍 岳青 馬衛華




摘? ? 要: 晉園甜玉是以自育雌雄異花同株自交系材料25a-4-2-1-1-1-1-1為母本、雄花兩性花同株自交系78-8-5-2-1-1-1-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薄皮甜瓜新品種。該品種早熟,雌雄異花同株,子孫蔓均可坐瓜,山西省春季大棚爬地栽培管理模式下,全生育期90 d左右,果實發育期30 d左右。果實卵圓形,果皮乳白色,果肉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1%,平均單瓜質量0.5 kg,667 m2產量3200 kg左右,適合山西省及周邊省份保護地栽培。于2020年1月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關鍵詞: 薄皮甜瓜;新品種;晉園甜玉;雜交1代
中圖分類號: S65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2871(2022)02-109-03
Breeding of a new oriental melon cultivar Jinyuantianyu
ZHI Haiying, MA Hailong, YUE Qing, MA Weihua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 Shanxi, China)
Abstract: Jinyuantianyu is a new oriental melon variety bred by crossing monoecious inbred line 25a-4-2-1-1-1-1-1 female with 78-8-5-2-1-1-1-1 male. The variety has early maturity has monoecious plant. Fruit sets on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hoots.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is about 90 days and fruit development period is about 30 days in spring greenhouse in Shanxi Province. The fruit is egg-shaped with cream white skin, white flesh and soluble solid content 15.1%. The average weight 0.5 kg, the yield on 667 m2 is about 3200 kg. It is suitable for protected cultiv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and surrounding provinces.
Key words:Oriental melon; New cultivar; Jinyuantianyu; F1 Hybrid
1 育種目標
薄皮甜瓜為葫蘆科甜瓜的一個亞種,我國是薄皮甜瓜的次生起源中心,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種質資源[1-3],薄皮甜瓜含有豐富的蘋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C等營養元素[4-6]。山西省是薄皮甜瓜的傳統產地之一,其生態條件非常適合薄皮甜瓜的生產,產品糖度高、品質好、風味獨特,深受大眾歡迎。近幾年隨著薄皮甜瓜溫室和大棚生產在山西省的迅速發展,栽培面積呈逐年增加趨勢,種植面積保持在0.4萬hm2左右[7]。當前山西省保護地薄皮甜瓜栽培生產中存在品種單一、連作、重茬等現象,以及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發生嚴重,導致甜瓜單位面積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病蟲害防治困難等[8-10],針對以上情況筆者所在課題組以選育早熟、優質、抗病、豐產薄皮甜瓜新品種為育種目標,選育適合山西省生態條件的薄皮甜瓜新品種,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2 選育過程
2.1 親本來源及特征特性
母本25a-4-2-1-1-1-1-1來源于從東北引進的薄皮甜瓜雜交新品種真甜大王,2008年春在溫室種植過程中發現有雌雄異花同株植株,花期自交,單株采收,選擇果皮與果肉均為白色的進行留種。2008—2011年,每年2代對雌雄異花同株且果皮和果肉均為白色的材料進行提純選育,2011年底經8代定向系統選擇獲得穩定的自交系。該自交系早熟,全生育期90 d左右,果實發育期30 d左右。雌雄異花同株,果實梨形,成熟時果皮和果肉均為白色,果皮光澤度好,肉質脆甜,香味濃郁,果肉厚度2.0 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4%左右,平均單瓜質量0.5 kg左右,坐果性一般,耐高溫性較強。
父本78-8-5-2-1-1-1-1引自東北的薄皮甜瓜農家品種白雪公主,2008年春在溫室種植過程中發現有坐果性較強的植株,花期自交,選育坐果性好的、果皮與果肉均為白色的單株留種,2008—2011年,每年2代對坐果性好且果皮和果肉均為白色的材料進行提純選育,2011年底經8代定向系統選擇獲得穩定的自交系。該自交系全生育期90 d左右,果實發育期30 d左右,雄花兩性花同株,果實球形,成熟時果皮和果肉均為白色,肉質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左右,平均單瓜質量0.4 kg左右,坐果性強,耐高溫性較強。
2.2 選育經過
2012年春季以25a-4-2-1-1-1-1-1等雌雄異花同株自交系材料為母本、78-8-5-2-1-1-1-1等雄花兩性花同株自交系材料為父本采用不完全雙列雜交配制雜交組合36個。2012年秋季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忻州試驗基地進行雜交組合篩選,發現組合25a-4-2-1-1-1-1-1×78-8-5-2-1-1-1-1(組合編號115)表現突出。2013—2014年在保護地繼續進行組合篩選及品種比較試驗,組合115表現為早熟,豐產,易坐果,甜度高,商品性好,抗性強,各種性狀完全符合育種目標。2015年定名為晉園甜玉,于2015—2016年在山西省忻州、永濟、陽高進行區域生產試驗及推廣,表現為坐果性好,豐產,口感好,不裂瓜,抗病抗逆性強。2017—2018年在山西省忻州、永濟、陽高等地推廣應用。2020年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甜瓜(2019)140446。
3 試驗結果
3.1 組合篩選試驗
2012年秋至2013年春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忻州試驗基地塑料大棚內對選配的36個組合進行篩選。試驗采用爬地栽培模式,小區面積12 m2,株行距40 cm×75 cm,每個小區栽植40株,以甜妃為對照品種,隨機排列,3次重復,667 m2定植密度為2200株。通過2次篩選,發現組合115表現突出(表1),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5.5%,比對照高2.75個百分點。折合平均667 m2產量為3500 kg,較對照提高19.7%,增產效果顯著;果實卵圓形,果皮白色,成熟后泛有黃暈,果肉白色,瓤色白色,果肉較厚,肉質脆。
3.2 品種比較試驗
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忻州試驗基地塑料大棚內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小區面積12 m2,每小區栽植40株,3次重復,田間隨機區組排列,株行距40 cm×75 cm,以甜妃為對照品種。2013年秋季7月10日播種,8月5日定植;2014年春季2月1日播種,3月10日定植,爬地栽培。2 a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2)表明,組合115果實發育期平均為30 d,單瓜質量0.50 kg,平均小區產量為59.7 kg,折667 m2產量3 316.7 kg,較對照提高20.6%,增產效果顯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75%,比對照高2.9個百分點。
3.3 區域試驗
2015—2016年在山西省忻州、永濟、陽高等地春季塑料大棚進行區域試驗。每個試點試驗面積66.7 m2,設3次重復,采用爬地栽培模式,株行距及管理水平同當地生產田,以甜妃為對照品種,667 m2定植密度2200株。試驗結果(表3)表明,2015年晉園甜玉折合667 m2產量3 277.3 kg,比對照增產11.6%;2016年折合667 m2產量3 300.0 kg,比對照顯著增產11.1%。2 a試驗晉園甜玉平均667 m2產量3 288.6 kg,比對照甜妃增產11.3%。晉園甜玉果實卵圓形,果皮乳白泛黃暈,肉色為白色,瓤色為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5.12%,高于對照品種1.8個百分點;質地脆,香味濃郁,風味好。田間表現抗病性較強,無明顯病害發生。
3.4 生產試驗示范
2017—2018年在山西省忻州、永濟、陽高、太谷等縣市進行生產示范,以當地主栽品種甜妃為對照。結果(4)表明:晉園甜玉平均單瓜質量0.51 kg,2 a平均 667 m2 產量為3045 kg,較對照品種甜妃顯著增產18.9%。晉園甜玉表現為早熟,品質佳,耐貯運,豐產,適應性強等特征特性,綜合性狀突出。
4 品種特征特性與栽培技術要點
晉園甜玉為早熟型薄皮甜瓜雜交品種。該品種在山西省春季大棚爬地栽培管理模式下,全生育期90 d左右,果實發育期30 d左右。植株蔓生,子孫蔓均可坐瓜,雌雄異花同株,果實卵圓形,瓜成熟時皮色乳白,淺溝,果肉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5.1%,肉質細膩,脆甜可口,品質佳。平均單瓜質量0.5 kg,平均667 m2產量3200 kg左右。667 m2施充分腐熟的羊糞或牛糞2000 kg、磷酸二銨15 kg、鉀肥5 kg。爬地式栽培行距70 cm,株距50 cm,667 m2保苗2200株左右。主蔓4片葉定心,子蔓留瓜3~4個。開花期進行蜜蜂授粉或激素點花。生長期注意防治霜霉病和白粉病,生育中后期及時防治紅蜘蛛(見彩插4)。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專業委員會,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協會.中國西瓜甜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418-451.
[2] 許文奎,張家旺,劉石磊.薄皮甜瓜早熟新品種遼甜11號的選育[J].中國瓜菜,2010,23(2): 15-17.
[3] 梁莉,李榮富,李堃,等.薄皮甜瓜單性花性狀轉育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3,18(2): 78-80.
[4] 溫玲,趙丹,王剛,等.薄皮甜瓜新品種“龍甜8號”的選育[J].北方園藝,2019(7): 200-202.
[5] 趙丹,溫玲,王喜慶,等.薄皮甜瓜新品種‘龍甜6號’的選育[J].中國瓜菜,2020,33(8): 70-72.
[6] 田麗美,李德澤,聶立琴,等.薄皮甜瓜新品種‘龍慶1號’的選育[J].中國瓜菜,2008,21(1): 16-18.
[7] 智海英,馬海龍,岳青,等.薄皮甜瓜早熟新品種世紀甜的選育[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3): 225-226.
[8] 楊晉明,王銘,劉江,等. 甜瓜新品種‘雪脆蜜 2 號’的選育[J]. 中國瓜菜,2018,31(11): 31-32.
[9] 楊俊姝. 大棚甜瓜病害綜合防治技術[J]. 吉林蔬菜,2018(3):37-38.
[10] 王虹,周曉靜,李金玲,等. 甜瓜枯萎病及其綜合防治[J]. 農業科技通訊,2019(5): 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