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強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強調,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氣候多樣,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山西雜糧種質資源豐富,擁有雜糧種質資源近4萬份,居全國之首。雜糧種植面積1500萬畝左右,約占全國的1/10。住晉全國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聯名提案,建議多方面支持山西,把山西建設成為全國雜糧科技創新和良種供應基地。
山西雜糧品質優良,多數屬于藥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目前,建設了一批雜糧育種創新平臺,建有雜糧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雜糧種質資源發掘與遺傳改良、高粱遺傳與種質創新等省重點實驗室,正在創建雜糧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選育了一批全國領先、表現突出的高粱、谷子等優良品種。現有雜糧良種繁育基地20多萬畝、展示示范基地3000多畝,基本滿足全省雜糧用種,高粱、谷子等還輻射周邊省份。
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施農業“特”“優”戰略、推進有機旱作農業出發,加快育種技術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統籌布局全省雜糧良種生產基地,把山西建設成為全國雜糧科技創新和良種供應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委員們建議,請農業農村部在全國雜糧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建設方面,支持山西建設國家雜糧種質資源中期庫。
委員們建議,請科技部在全國種業創新中心建設方面,支持山西種質資源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創建全國優質雜糧種業科技創新中心,聯合共建種質創新國家實驗室(海南),創建有機旱作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特色雜糧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
委員們建議,請國家發改委在全國種業優勢基地布局建設方面,支持山西建設國家區域性雜糧良種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