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介紹
戲劇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的綜合藝術。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皮影戲等。它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與散文、詩歌、小說并列的戲劇文學,指供表演使用的劇本。中學階段所說的戲劇欣賞,主要指的就是對劇本的欣賞。在欣賞戲劇時,要學會理清戲劇沖突、品味戲劇語言和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精品展示一
論中國古代戲劇美學思想的文化意蘊
馬立華
和諧是我國古代戲劇的美學思想。內容上,戲劇是敘事文學,屬再現藝術。但我國古代戲劇中卻融入相當比例的表現因素,自我情意的表露、感情的抒發占了極大比重,我國古代戲劇逐漸成為了敘事與抒情并重的藝術。情理上,我國古代戲劇抒情性強,卻又不是西方戲劇藝術那種不加節制的狂熱宣泄,而是“發乎情,止乎禮義”。另外,悲劇與喜劇本是兩極,我國古代戲劇卻是二者的融合,在極悲的情境之前或之后總有滑稽科諢調節悲劇氣氛。作為悲劇人物對立面的反派角色也往往帶有喜劇色彩,悲劇的結局也幾乎無一例外地逃不脫“大團圓窠臼”。喜劇多諷刺邪惡,但由于現實中邪惡勢力強大,這種諷刺對于掙扎在邪惡之下的受害者而言,不過多是暫時止痛的制幻劑,仔細品味后更多的卻是無奈的悲涼與心酸的笑。這些是悲劇的因素。
形式上,戲劇融音樂、舞蹈、雜技、武術等各種藝術形式于一爐,等于是西方戲劇中歌、舞、話三劇的綜合。表演上,程式化的表演屬表現派,但優秀演員無不要求純熟程式之上的體驗,要演出規定情景、人物特定的感情、個性,要求“演一人肖一人”。
雖然我國古代戲劇是內容形式的和諧統一,但在內容形式統一的基礎上,更重對形式美的追求。內形式方面,作者們對曲辭和音律美刻意追求,他們對每一字、每一曲、每一韻下極大的功夫,務求盡善盡美,在創作過程中,常常出現“擊節拍桌出痕”“推敲曲文如醉如癡”的逸事。外形式方面,程式化本身就是形式規律化的美,是為了突出形式的作用,使表演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戲劇與同是綜合藝術的電影不同,電影要求各種藝術取消自身形式的特點融進電影藝術中,服從表現內容,成為高度綜合的有機體。而戲劇中各種藝術形式雖然也都為內容服務,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身的形式特點:裝飾性很強的服飾、背景圖案都保留著繪畫的因素;造型感極強的形體、身段動作保留著舞蹈、雕塑的因素;曲辭幾乎都可以當詩詞來欣賞;其他如武術、雜技、滑稽表演等也都有一定的純觀賞價值。有時為了形式美,在內容與形式沖突時,寧可犧牲生活真實而不破壞形式美:貧不能襤褸,尼不能禿頭,哭、瘋、怒等都不能破壞形象的美感。觀眾對形式美也有獨特的審美趣味,他們可以百聽不厭,甚至有專門聽某一片段,看某一動作的偏好,可以為反派角色的演技喝彩。這些都出于單純對形式的欣賞。
(選自《論中國古代戲劇美學思想的文化意蘊》,有刪改)
賞讀感悟
中國傳統戲劇藝術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早在漢代就有了百戲的記載,在13世紀已進入成熟期,鼎盛時期是在清代。新中國成立之初,已經發展到300多個劇種。世界上把它和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這篇文章從和諧美和形式美兩個方面概括了古代戲劇的美學思想,探究了古代戲劇的文化意蘊,深刻分析了我國古代戲劇的特質。這些特征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精髓,使中國戲曲在世界戲劇文化的大舞臺上閃耀著它的獨特的藝術光輝。
精品展示二
陳毅市長(節選)
沙葉新
(一九四九年冬的一天深夜。化學家齊仰之的家。)
在急促的電話鈴聲中啟幕。
這是一間簡陋破舊的臥室兼書房,書桌上堆滿書籍和化學儀器。墻上貼著一些化學圖表,還貼著一張醒目的字條:“閑談不得超過三分鐘。本室主人敬白。”。
電話鈴聲繼續響著,但齊仰之充耳不聞,一邊翻書,一邊在做試驗。電話鈴聲停止,齊仰之望著電話得勝似的笑了笑。可是過了一會兒電話鈴又響了起來。齊仰之大皺眉頭,拿起話筒。
齊仰之 (極不耐煩地)誰?……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嗎?……知道!知道干嗎還來打擾我?朋友?工作的時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好,你說吧!……不,我早就聲明過,政治是與我絕緣的,我也絕不會溶解在政治里。……我是個化學家,我干嗎要去參加政府召開的會議?……不去!不去!……什么?陳市長親自下的請帖?哪個陳市長?……他是何許人?不認識!……對,不認識!……不論誰,就是孫中山的請帖我也不去!……對你算客氣的了!要不是老朋友,我早就把電話掛了!……不不不,你別來,你來了也沒有用!最近半年我要寫書,誰來我也不接待!……好了,閑談不得超過三分鐘,時間到了!(不由分說地將電話掛上,然后又坐下繼續工作)
(少頃,陳毅上,按門上的電鈴。)
齊仰之 (煩躁地)誰?
陳 毅 我!
齊仰之 (走過去開門)你找誰?
陳 毅 請問,這是齊仰之先生的府上嗎?
齊仰之 你是誰?
陳 毅 姓陳名毅。
齊仰之 (打量陳毅)陳毅?不認識,恕不接待!(“乓”的一聲將大門關上,匆匆回到桌邊,又開始埋頭工作)
陳 毅 (一驚)吃了個閉門羹!(想再敲門,又止住,思索)這可咋個辦?真是個怪人!(轉身欲走,又停了下來)我就不相信,偌大一個上海我都進得來,這小小一扇門我就進不去。(再次按門上的電鈴)
(齊仰之只是將頭偏了偏。)
(陳毅索性將手指一直按在電鈴的撳鈕上,鈴聲持久不息。)
(齊仰之欲發作,氣沖沖去開門。)
齊仰之 又是你!
陳 毅 對頭!
齊仰之 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陳 毅 要問我是干什么的,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長。
齊仰之 (一驚)什么?你就是電話里說的那個陳市長?
陳 毅 正是在下。
齊仰之 那……半夜三更來找我有何貴干?
陳 毅 無事不登三寶殿嘛。
齊仰之 可是我……我在工作。
陳 毅 我專程來拜訪齊先生,也是為了工作。
齊仰之 (為難地)好吧。不過,我只有三分鐘的空閑。
陳 毅 三分鐘?
齊仰之 對。
陳 毅 可以,決不多加打擾。
齊仰之 請。
(選自《陳毅市長》,有刪改)
賞讀感悟
品味戲劇語言,不僅指仔細體味富有個性化與動作化的人物臺詞(包括對話、唱詞、獨白等),更指揣摩和挖掘具有言外之意或未盡之意的潛臺詞。
如齊仰之接電話時的一段短短的對話,竟用了15個“不”字,其清高、固執、急躁、不問政治的思想特點、個性特點十分鮮明。簡短的臺詞和“乓”的關門、“只是將頭偏了偏”的舞臺說明,可以看出他倔強、不講情面的個性。而陳毅面對齊仰之的質問、拒絕與閉門羹,說道:“我就不相信,偌大個上海我都進得來,這小小一扇門我就進不去。”表現出耐心和自信,顯示了一個革命家的廣闊胸懷。而舞臺說明“再次按”“索性將手一直按在電鈴的撳鈕上”,則表現出陳毅的堅毅性格和倔強脾氣。在齊仰之提出只許交談三分鐘時,陳毅說:“可以,決不多加干擾。”可見他的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