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俐 龐賢劍/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36100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養殖和豬肉產品銷售大國,豬養殖經濟在我國農業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豬疫病一直是制約豬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首要問題,可造成豬呼吸障礙、腹瀉等,甚至死亡,其中豬繁殖障礙是疫病造成豬養殖經濟重大損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豬的健康繁殖在維持豬存欄量和出欄量,保證豬肉產品供應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保證豬健康繁殖是豬養殖過程中的重要任務。豬疫病一般由細菌和病毒引起,其中可引起豬繁殖障礙的細菌有沙門氏菌、布氏桿菌和李斯特菌等,病毒有豬瘟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藍耳病病毒)、豬圓環病毒和偽狂犬病毒等。不同的病原造成的豬繁殖障礙的臨床癥狀可存在明顯差異性,但由于臨床中經常出現多種病原混合感染,或一種病原的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造成的臨床癥狀差異導致在臨床診斷中對豬繁殖障礙的診斷造成困難,因此需要臨床癥狀、剖檢病理變化和實驗室診斷進行綜合分析,對相關獸醫工作人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此外,不同病原感染引起的豬繁殖障礙在治療、防控工作中也存在差異性,需要根據病原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本文對導致豬繁殖障礙的細菌性和病毒性疫病的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治方面進行綜述,希望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1.1 沙門氏菌豬沙門氏菌病又稱豬副傷寒,主要引起豬的腹瀉和敗血癥,但妊娠母豬感染同樣也可出現流產的癥狀。該菌可在養殖環境中存在,在豬舍中可存在數周至數月不等,因此在養殖環境較差的豬場該病發病率較高。此外沙門氏菌還是一種人畜共患細菌性病原,可通過食用被沙門氏菌污染的豬肉制品造成人感染出現中毒現象。
1.1.1 診斷對于疑似沙門氏菌造成的母豬流產病例,可采集母豬流產胎兒、陰道分泌物等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常用的方法有沙門氏菌鑒定培養基培養、沙門氏菌診斷血清凝集試驗、PCR 等。
1.1.2 防治對于沙門氏菌引發的豬流產可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如鏈霉素、強力霉素等,但應注意沙門氏菌可對抗生素藥物產生耐藥性,因此最好在用藥前進行藥敏試驗篩選抗生素藥物,同時采取聯合用藥的方式防止細菌耐藥性。在流行沙門氏菌病的豬場可接種豬副傷寒疫苗進行防控,尤其是在母豬妊娠期間,同時注意對豬舍進行清潔消毒工作,減少環境中沙門氏菌的數量,降低妊娠母豬的發病率。
1.2 布氏桿菌布氏桿菌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慢性病,對豬的生殖系統發育和繁殖可造成嚴重的損失。患布氏桿菌病的公豬可出現睪丸炎,精子質量下降,母豬可出現不育不發情等,妊娠母豬可流產。
1.2.1 診斷對于疑似患布氏桿菌病造成的繁殖障礙的病豬,可采集豬的血清、陰道分泌物、流產胎兒等樣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采樣過程中應注意個人防護,防止采樣操作造成人的感染,最好在官方專業獸醫的指導下進行。采集的病料樣品可進行細菌學檢測,主要為科茲洛夫斯基染色。血清樣品可進行血清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ELISA 等。
1.2.2 防治對于患有布氏桿菌病的豬建議通報官方獸醫部分進行淘汰處理,并防止布氏桿菌擴散傳播。對于經濟價值較高的豬可使用抗生素進行隔離治療,同時注意治療操作中做好防護防止人員感染。對于流行豬布氏桿菌病的地區應在豬配種前進行疫苗接種,可有效降低豬的感染率和臨床癥狀,同時每年對大群的成年豬定期進行疫苗接種,防止大群中布氏桿菌的傳播。
1.3 李斯特菌李斯特菌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的細菌性病原,通常可造成食源性傳染。豬感染李斯特菌可出現腦膜炎、敗血癥,妊娠母豬感染李斯特菌可出現流產癥狀。
1.3.1 診斷對于疑似患李斯特菌病而流產的豬可采集流產樣品和血液進行實驗室檢測,常用的檢測方法有李斯特菌的分離鑒定,血清可進行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和熒光抗體檢測試驗。
1.3.2 防治對于患有李斯特菌病的豬可通過抗生素進行治療,如青霉素、鏈霉素等,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目前,該病無疫苗可用于預防,在流行該病的地區通常用磺胺類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此外,該病與鼠類和外寄生蟲存在一定的關聯,因此,要定期驅蟲滅鼠,同時進行豬舍的消毒清潔,減少豬舍中李斯特菌的數量。
2.1 豬瘟病毒豬瘟病毒感染豬通常出現急性熱性敗血性癥狀,而妊娠母豬感染可出現流產、木乃伊胎等,帶毒母豬受孕率降低,即使產下仔豬,仔豬也被垂直感染豬瘟病毒,存活率明顯降低。
2.1.1 診斷對于疑似由豬瘟病毒導致的繁殖障礙性疾病可采集患病豬的流產胎兒、血清進行實驗室檢測。常用的檢測方法有病料樣品的PCR、病毒分離培養,血清可通過ELISA 進行抗體檢測。
2.1.2 防治豬瘟無特效藥物可用于治療,可使用干擾素、板青顆粒等非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但治療效果差異較大。豬瘟病主要通過疫苗接種進行防治,應在母豬授精前進行疫苗接種,此外,豬群每年也應進行疫苗接種工作。
2.2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藍耳病病毒)藍耳病主要導致仔豬的呼吸系統疾病和母豬的繁殖障礙,而高致病性藍耳病可導致豬急性死亡。妊娠母豬感染藍耳病后可出現流產、死胎等。
2.2.1 診斷對于疑似患藍耳病的母豬出現流產癥狀可采集血清、同期活仔豬的脾臟、淋巴結等進行實驗室檢測,而流產胎兒尸體由于自溶很難檢測出藍耳病病毒。常用的檢測方法有病料樣品中藍耳病病毒的分離鑒定、RTPCR,血清抗體檢測方法如ELISA、間接熒光抗體檢測。
2.2.2 防治豬藍耳病無特效治療藥物,可采取緊急接種降低同群豬的病毒感染率。在母豬配種前接種藍耳病疫苗能降低母豬患藍耳病的概率,同時豬群每年應制定藍耳病的疫苗接種計劃。
2.3 豬圓環病毒母豬繁殖障礙是豬圓環病的主要癥狀之一,其次還有仔豬先天震顫、腸炎、呼吸障礙等。患豬圓環病的母豬反情率增加,流產死胎、產弱胎的概率增加。
2.3.1 診斷對疑似患豬圓環病毒病的豬可采集淋巴結、肺臟、血液進行實驗室檢測。常用的豬圓環病的檢測方法有病毒分離鑒定、PCR、ELISA、間接抗體檢測等。
2.3.2 防治豬圓環病無特效治療藥,主要通過接種疫苗防控豬圓環病。在豬配種前應接種豬圓環病防止出現繁殖障礙。
2.4 偽狂犬病毒豬偽狂犬病同樣可引起母豬的繁殖障礙,而仔豬可出現神經癥狀和腹瀉等。母豬感染偽狂犬病毒后可出現流產、死胎,并可伴有呼吸道癥狀,而公豬感染后精液質量下降也伴有呼吸道癥狀。
2.4.1 診斷對于疑似偽狂犬病毒導致的豬繁殖障礙,可采集病豬的腦、脾臟和血液等樣品送實驗室檢測。豬偽狂犬病常用的檢測方法有偽狂犬病毒的分離、PCR、ELISA 等。
2.4.2 防治豬偽狂犬病同樣無特效藥,但可使用高免血清減緩豬的臨床癥狀和死亡率。疫苗接種是豬偽狂犬病的主要防控手段,可降低豬群豬偽狂犬病的發病率。此外,滅鼠,防止其他動物接觸豬群在偽狂犬病的防控中同樣重要。
3.1 防止病原進入豬場在豬繁殖障礙相關疾病的防控中,防止相關病原進入豬場是十分重要的,可切斷病原的傳染源,從而降低豬場內豬群的患病風險。因此,應堅持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對于需要引進豬的豬場,要做好新豬的至少1 個月的隔離飼養和疫病監測工作,防止病原通過引進的新豬傳入豬場。

3.2 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做好豬場的清潔消毒工作,一方面可以防止病原進入豬場,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豬場內病原微生物的數量。給豬提供一個舒適清潔的環境也有利于豬的生長和繁殖,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從而降低患繁殖障礙相關疫病。
3.3 驅蚊滅鼠蚊、鼠,以及豬場內的犬、貓等動物都可能成為病原的傳播媒介,甚至是病原載體,因此每年在蚊蟲和嚙齒類動物活動頻繁的季節做好驅蚊滅鼠工作,同時防止其他可傳播病原的動物進入豬場,防止病原傳播。
3.4 加強飼養管理豬群的免疫水平高低是影響豬繁殖障礙疫病發生率和臨床癥狀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提高豬群的免疫水平從而增強豬群的抗病能力。為此,應對豬進行分類分圈飼養,為不同生長階段的豬提供相應的營養全面的飼料,也可飼喂黃芪多糖等可增強豬免疫能力的中草藥,保證豬群免疫維持在較高水平,一方面有利于豬生產價值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如繁殖障礙相關疫病的發病概率。
豬繁殖障礙相關疫病是制約豬健康繁殖和經濟效益的一類重要疾病,應做好相關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豬群的發病率,從而保證豬養殖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