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桐/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110100
豬氣喘病在任何年齡、品種以及性別的豬中都會發生,病原體是支原體,發病率為38%~100%,其中哺乳仔豬以及保育豬是該病的易感群體。仔豬患病后通常在6 周齡后會表現出臨床癥狀。豬氣喘病能夠通過垂直傳播、水平傳播,以及空氣傳播等多種途徑使疫情發生擴散,最遠距離能夠達到3.2km,這給疫情的防控造成了困難。豬氣喘病的發生與環境因素有較大的關系,高溫高濕,衛生條件差,冷風刺激的環境下發病率較高,有害氣體含量過高以及環境中有粉塵刺激呼吸道的情況下,也會導致患病的發生。豬氣喘病在冬春或者是秋冬交替的季節發病率較高,此時溫差較大,對豬呼吸道的刺激性較強,容易遭受病原體侵襲。30~60 日齡的仔豬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
1.1 病原體作用機理豬氣喘病的病原體為肺炎支原體,能夠識別纖毛細胞的特異性受體在呼吸道黏膜組織上寄居,在寄居的細胞內進行增長繁殖,進而導致豬只患病。病原體對于常規的消毒藥劑具有敏感性,自然陽光的紫外線、高溫或者是干燥的環境,也能夠使肺炎支原體滅活,低溫或凍干情況下,肺炎支原體的存活時間顯著增長。在臨床方面,肺原支原體的可具有多重耐藥性,能夠對多種常用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1.2 免疫保護豬氣喘病的致病機理較為復雜,通過免疫措施不僅能夠減少臨床方面的發病率,同時也能夠實現降低經濟損失的作用。在對豬的免疫過程中,保護纖毛的完整性至關重要,這也表現了疫苗在呼吸道黏膜以及纖毛上發生作用,能夠有效的預防出氣喘病的發生。
1.3 免疫程序目前對于豬氣喘病,通常采用滅活疫苗進行免疫接種,能夠使豬之獲得良好的免疫力,預防氣喘病的發生。仔豬首次免疫時間為1~2周齡時,在8~11 周齡時進行第2 次免疫,加強接種效果,每頭仔豬的接種劑量為一頭份,采取頸部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期能夠持續6 個月。中大豬在每年的8~10 月份使用滅活疫苗結合弱毒菌苗聯合接種,注射一次即可獲得免疫力。對于疫區以及有發病豬只的養殖場,未患病的豬群為高風險群體,需要緊急接種疫苗,通常使用豬氣喘病弱毒凍干疫苗進行接種。
2.1 飼養場科學建設豬氣喘病能夠遠距離的進行傳播,因此,為了保證養殖場內減少病原體的侵襲,要科學合理的選擇建場位置。小規模生豬飼養場應該選擇遠離人群聚集地、森林與水源保護區、交通要道、屠宰場以及無害化處理場所等區域,避免飼養過程中環境與飼養場之間相互影響。選址過程中,應該遵從向陽、避風、干燥的原則,同時要保證養殖場周邊有充足的水源與電力供給,周邊還需要交通條件便利、方便運輸飼料與豬只。養殖場四周應該設立圍墻,不僅可以防止人員隨意進出,還可以避免蛇蟲鼠蟻入侵養殖場。養殖場的出入口設立消毒區域,對進出養殖場的車輛與人員進行消毒處理,避免有害病原體進入養殖場造成污染,影響豬只的健康安全。養殖場內部設立員工工作休息區、飼養區以及糞污處理區,員工的工作區域應該處于上風口處,避免飼養區與糞污處理區的氣味與病原體危害員工健康;飼養區包括豬只飼養區域、隔離區、飼料房以及獸醫室,應該設立養殖場的中心部位,避免外界環境對養殖區域的干擾;生物處理區應該處于整個養殖場的下風口處。
2.2 保持衛生環境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清潔與消毒工作,避免養殖場內的病原體生長、繁殖,危害豬只的健康。糞便的濕度大,還具有一定的營養物質,極其適合病原體的生長、繁育,因此,在清潔過程中,應該將豬只的糞便等排泄物徹底清除。清潔過程中需要更換養殖舍的墊草,避免墊草受到污染,影響豬只健康,同時應該對料槽以及使用工具進行清潔。消毒工作使用的消毒藥劑應該定期更換,避免長時間使用同一種消毒劑致使病原體產生抗藥性,影響消毒效果。
2.3 嚴格的進出管理制度嚴格管理養殖場內的進出,在養殖過程中禁止一切無關的外來人員進入養殖場參觀、考察或者學習,防止病原體隨外來人員進入養殖場,造成擴散、傳染,進而危害豬只的健康。養殖場的內部工作人員應該按照“非必須不外出”的原則,盡可能減少工作人員的外出頻率,避免返回養殖場后攜帶病原體。對必須要外出的工作人員,再次返回養殖場后,需要隔離3~5d,確認無病原體后可以進入養殖場內部進行工作。
2.4 全進全出飼養制度部分小型豬只飼養場飼養管理制度松散,在生豬飼養的過程中隨意進出豬只,造成豬只之間出現交叉感染,這是小型養豬場豬氣喘病患病率高的原因。為了降低交叉感染造成的患病率,小規模豬只飼養場應該堅持做到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購買豬苗時應該在同一飼養場進行購買,一次性購買需要的數量,同時保證豬只的日齡相近,在豬只進入養殖舍后,禁止與其他豬只混群飼養。在養殖舍的生豬出欄時,需要在同一時間全部出欄,然后對養殖舍進行全方位的徹底清潔、消毒工作,避免病原體殘留,影響下一批次豬只的健康安全。部分小規模豬只飼養場的條件允許可以考慮自繁自養模式,適時適當的預留種豬與基礎母豬,保證養殖場的育肥豬可以實現供給自足。自繁自養不僅可以保證豬只的健康安全,不會攜帶外界病原體造成養殖場出現疫病,同時還可以避免生豬在運輸過程中,由于路途過長、溫度不當等問題出現應激反應,影響豬只健康。
2.5 飲食供給豬只飲水量較大,應該保證飼養過程中飲用水的清潔衛生,定期對飲用水進行質檢工作,避免水源受到污染,出現細菌、病毒、寄生蟲污染以及重金屬超標等問題,長期飲用不衛生的水,會影響豬只的飼料利用率、導致生長速度減緩、抵抗力降低,最終導致豬氣喘病的患病率增高。豬只的飼料根據品種、日齡等情況會有差別,因此在日糧搭配過程中,應該根據豬只實際需求的營養進行配比,建議采用全價料飼養,可以實現微量元素、維生素、能量以及蛋白質等物質的供給充足,從而保證豬只的營養均衡。飼料應貯藏在干燥、通風的環境下,避免飼料霉變,還要避免鼠蟻污染飼料。在進行日糧配比時若發現飼料霉變或者受到污染,應該及時更換飼料,不可以讓豬只食用霉變或者受到污染的飼料。
2.6 科學化飼養管理制度小型豬場的飼養數量雖然比大規模飼養場少,但是也利用養殖舍生產豬只,飼養數量也明顯高于傳統飼養模式,為了保證豬只的飼養效率、降低患病率,應該規范飼養管理制度。科學化飼養管理制度包括調整飼養密度,控制養殖舍內的溫度、濕度、光照以及通風條件等。若飼養密度過高則容易發生豬只毆斗、搶食的現象,若發生豬氣喘病疾病,傳播速度也會因為過度養殖而增快,飼養密度過低則浪費了養殖場的養殖設施,導致養殖效益降低。養殖舍的飼養條件不當,則會直接導致豬只的患病率增高,不利于正常的生產。科學化飼養管理制度下進行豬只飼養,可以為豬只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在降低豬氣喘病患病率的前提下,還可以提高飼料利用率。

2.7 重視養殖場的免疫接種除了豬氣喘病以外,還應該重視豬場內其他疾病的免疫防控措施,在使用疫苗的過程中要按照使用規程規范接種,以保證豬只的身體健康。免疫接種是現階段疫病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預防多種常見的疫病。根據相關要求,部分疫苗屬于強制免疫疫苗,必須進行注射,剩余疫苗可以選擇性接種。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需要接種的疫苗數量種類繁多,在短時間接種多種疫苗,會出現疫苗之間相互影響的情況,導致疫苗接種達不到理想防治效果。為了保證疫苗的接種效果,應該在生產前根據養殖場的實際情況,規劃免疫接種疫苗的種類,然后制定免疫接種計劃。在正規的渠道購買或者領取疫苗,保證疫苗的有效性;在運輸與貯存時應該按照標準儲存疫苗,避免因為儲存不當造成疫苗失效;疫苗接種時,應該明確疫苗的使用劑量,避免使用劑量過高導致豬只出現免疫應激反應,過低則容易造成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接種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一針一豬的接種方法,避免因為重復使用同一個注射器造成豬只疾病的交叉傳染,對使用后的疫苗空瓶、注射器需要進行統一回收處理,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2.8 治療使用土霉素鹽酸鹽、卡那霉素能夠有效的治療豬氣喘病,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每5~7d 為一個療程,治療效果較為明顯。
豬氣喘病是一種養殖生產中的常見病,對于養殖場的豬只健康以及經濟收益都有較大的影響,環境因素是該病發生的主要誘因,做好良好的環境控制,加強營養供應,定期進行消毒管理,同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飼養管理,結合免疫接種制度能夠良好的預防豬氣喘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