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長航/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曉坪鄉人民政府 419100
豬呼吸系統疾病是規模化養豬場的常見病,發病率可高達50%以上,具有死亡率高的特點,并且呈現地方流行性的發展趨勢。引發豬呼吸系統疾病的因素有多種,主要包括飼養環境、細菌和病毒等因素,如果養殖場的飼養密度過高,會增加患病的可能性,也會加大治療的難度。豬呼吸系統疾病的類型較多,不同類型的臨床癥狀也存在差異性,應該分析該病的發病癥狀和特點,科學的診斷,為治療工作奠定基礎。
1.1 萎縮性鼻炎病豬的鼻部歪斜,伴有打噴嚏和流淚的癥狀,嚴重時鼻孔流血,會影響豬的生長性能,如果不能及時的治理,造成病菌的擴散和蔓延,直接危害呼吸系統的功能,導致豬的免疫力下降,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多種病變的發生,對肺部的危害比較嚴重。
1.2 豬感冒與流行性感冒在季節變化比較明顯的地區,晝夜溫差大,在冬季很容易患上感冒,普通感冒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呼吸困難和流鼻涕等,如果不加以治療和防控大化會造成一定的擴散和蔓延,造成整個豬群染病。嚴重的感冒會出現咳喘的現象,同時鼻和眼部有粘性的分泌物,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引發肺水腫和衰竭等癥狀,威脅豬的生命。
1.3 呼吸系統綜合征如果是一般性的病毒感染,治療及時很容易恢復,但是治療不及時會演變為其他的病例,對母豬和仔豬的危害較大,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持續高溫、咳嗽等,容易和普通的感冒混淆,在前期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隨著病情的擴散和蔓延,仔豬可能呼吸衰竭死亡,妊娠期的母豬容易流產或者產死胎,對豬養殖業的危害比較大,會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2.1 傳染性因素呼吸道疾病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有些病毒可通過精液傳播。此外,自然風也會造成病毒的擴散和蔓延。
2.2 環境以及發病的季節性有些養殖戶沒有做好衛生管理工作,沒有做好通風管理工作,造成粉塵和氨氣的濃度比較大,直接損傷呼吸道黏膜,或者導致血液中的有害成分增加。另外,在養殖的過程中,飼養密度過大或者突然轉群等會導致豬出現應激反應,也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調查研究顯示,呼吸道疾病的季節性明顯,主要出現在秋末冬初季節和初春時節,該時期圈舍的空氣干燥,如果沒有做好養殖場的溫度和濕度管理工作,很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2.3 飼養管理水平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和飼養管理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圈舍的通風不良、早晚溫差大和濕度高,可導致豬呼吸系統疾病頻發。此外,有些養殖場沒有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方式,也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如果飼養管理不科學或者保健不科學都會造成豬群的整體抗病能力下降,誘發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3.1 病原復雜引發豬呼吸道疾病的病變比較復雜,通常為一種或者幾種,并且和豬群的生長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養殖場的濕度大、密度大和通風不良等因素都會導致呼吸道疾病的出現。
3.2 很難找到傳染源有些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癥狀比較相似,并且傳染源很難辨認,如果飼養管理不當或者大量寄生蟲的存在也會引發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此外,在養殖的過程中豬群的免疫能力下降會造成病原的入侵,從而引發感染。在正常的情況下,只有患病豬的抵抗力下降之后才會為病原的入侵提供機會,增加了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3.3 容易出現混合感染豬呼吸系統疾病出現可能存在集中混合感染的模式,主要包括豬瘟和豬偽狂犬病的并發感染,也有豬圓環病毒病和豬細小病毒病的感染,多種病菌的混合感染,不僅增加了診斷的難度,同時治療難度加大。
3.4 治療難度大豬一旦感染呼吸系統疾病,防控和治療難度比較大,并且發病時間長,不容易恢復健康,即使恢復也會影響主群的生長性能。
4.1 發病豬的治療第一,針對一些呼吸道疾病,應該通過采取加強飼養管理的方式來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可以減少疫病的發生概率,同時對癥治療來控制病源的繼發感染。第二,在發病之后對患病豬隔離飼養,并且精心的護理,避免疫情的擴散。對沒有治療價值的病豬要及時的淘汰,采取深埋或者焚燒等無害化處理方式。第三,使用藥物防控繼發感染。可以定期在飼料添加敏感藥物,出現呼吸道疾病之后可以對癥治療,主要的藥物有支原凈、恩諾沙星和阿莫西林,可以結合病豬的病情選擇單一用藥方式或者聯合用藥方式,堅持有針對性的用藥原則,避免藥物在體內的殘留。第四,如果是因為寄生蟲病而引發的呼吸道疾病,要做好預防工作,在飼料中添加驅蟲藥,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4.2 構建完善的疫病防治體系為了減少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概率,應該采用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在飼養管理過程中應該加強衛生管理工作,采取科學的防疫制度。養殖戶應該結合自身養殖場的情況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盡量不要從外地引進豬種,如果需要引進的話要做好嚴格的產地檢疫,否則會增加疫病的發生概率,禁止從疫區引進豬種,可以減少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概率,加強對豬群生產環境的管理,科學的計劃養殖方式。
4.3 采取封閉式的管理模式為了減少豬群以及人員的流動量,應該嚴格的控制進入養殖場的飼養管理人員,進入養殖場之前必須做好消毒和滅菌工作減少病菌傳播的可能性。要控制好規模化養殖場的養殖密度,每天通風管理,控制好通風的時間,全面提高空氣的質量,保證空氣的流動性。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避免養分的缺失,可以提高豬群的整體抗病能力,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概率。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要做好老鼠和野生動物的防控工作,禁止進入養殖場,并且做好寄生蟲的管理,能夠定期的清理和滅殺寄生蟲,可以減少因為寄生蟲引發的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概率。此外,以后做好豬舍的凈化工作,保證圈舍的干燥和通風,可以定期的進行清洗,使用石灰乳、草木灰或者燒堿溶液噴灑地面和墻角部位,徹底的消毒,能夠消滅病原。
4.4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為了減少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概率,應該結合自身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做好預防工作,并且確保免疫程序的規范和到位。在有條件的養殖場,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采取方案,然后進行實驗室檢測,評價豬群的整體健康水平。通過疫苗免疫能夠提高抗體的水平,保證豬群的整體抗病能力。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相關的工作部門應該引導養殖戶主動的免疫接種,并且有針對性的接種,提高預防的效果。
4.5 加強養殖管理為了減少疫病的發生概率,養殖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水平,了解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和特點,結合自身養殖場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防控。第一,合理的選擇養殖場,要選擇遠離人口密集的地區,保證圈舍干凈衛生,每天堅持清理糞便,并且做無害化處理,定期的通風和消毒,保證空氣良好。第二,控制好飼養的密度,不能隨意的擴大養殖的規模,否則會增加疫病的發生概率。第三,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要定期的觀察豬群的生長狀態,一旦出現疑似病例要及時的隔離,并且向上級的主管部門匯報,確診之后有針對性的防控,對病死豬采取無害化處理方式,采取深埋或者焚燒,通過無害化處理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4.6 了解呼吸道系統疾病的特點養殖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住呼吸系統疾病的特點,才能提高預防的效果。此外,加強對豬呼吸道疾病的傳播途徑的研究,通過不斷學習專業知識來提高養殖的知識,豐富養殖的經驗,推動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4.7 做好養殖場的環境控制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與養殖場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養殖場的空氣質量。為此,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應該做好通風管理工作,保證空氣的流通,可以適當的增加排風口和通風口,確保養殖場內的溫度和濕度的差距不要太大,避免賊風的入侵。另外,不同年齡的豬群應該分開喂養,堅持分群飼養的原則,避免交叉感染。一些呼吸系統疾病缺乏很好的治療方式,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來加強豬只的抗病能力,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概率,減少經濟損失。
豬呼吸系統疾病是規模化養殖場常見疫病,對豬養殖業造成的危害比較大,也會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必須要高度重視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原因,能夠科學的診斷,有針對性的防控。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養殖戶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的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養殖場的環境衛生管理,科學的免疫,發病之后有針對性的治療,減少該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推動規模化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