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楠/河北省定州市動物防疫監督總站 073000
豬附紅細胞體病對母豬和幼豬的危害比較大,主要的臨床癥狀為體溫異常、皮膚突然變紅,發病之后可能大面積的流行和蔓延,嚴重情況下會造成仔豬的大量死亡,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經過科學的防治手段已經能夠控制該病的發生,避免了大面積的急性暴發情況的出現,但是還沒有徹底的凈化該病,還可能出現區域性的急性暴發的風險,為此,要加強對豬附紅細胞體病的防控。
豬附紅細胞體病很容易和其他的疫病交叉感染,在養殖場內擴散和蔓延,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必須要加強對該病的流行特點的研究工作,才能為后期的鑒別診斷奠定基礎,主要的特點包括以下幾方面。
1.1 發病概率高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病概率高,任何年齡和品種的豬都能染病,與豬種類和性別沒有關系,并且死亡率也很高,會導致幼豬的大量死亡。
1.2 傳播途徑多豬附紅細胞體病通過蚊蟲、蒼蠅等能夠傳播,一旦豬只體內感染病原體可能通過消化道或者呼吸道傳播。在溫度比較高的夏秋季節或者雨水較多的季節,大量的蚊蟲滋生和繁殖為疫病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豬附紅細胞體病還可以通過垂直傳播,是當前比較常見的傳播方式,母豬通過垂直傳染的方式直接感染仔豬。此外,如果注射器的針頭管理不當也會造成該病的傳播,是人為傳播豬附紅細胞體病的主要途徑,通過直接接觸或者間接接觸也能傳播。
1.3 隱性感染隱性感染的發病概率很高,直接影響豬的抗病能力,容易感染其他的疾病,增加了防控和治療的難度。
1.4 流行特點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但是在溫暖的季節容易發生,尤其在高溫和高濕的條件下容易發生,其發病概率比較低。通常情況下,在每年的6~8 月份發病率最高,豬只一旦感染發病可能造成全群出現病癥,病程時間比較長。有些健康豬在正常的飼養條件下感染之后會出現急性的癥狀,之后迅速的擴散和蔓延,加之有些豬的抵抗能力比較差很容易發病。此外,在惡劣的天氣、長距離的運輸和飼養管理惡劣的條件下也可能造成該病的發生。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患病豬的體溫升高,可能達到40℃以上,病豬的采食量下降,病情惡化之后會影響飲食情況,甚至絕食。隨著病情的加重,患病豬出現精神不振和萎靡的癥狀,并且伴有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的癥狀,呼吸困難、急促。在發病的初期階段,黏膜充血,尿液呈黃色。此外,患病豬的全身皮膚逐漸變紅,用手按壓之后會褪色。隨著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患病豬的皮膚出現紫斑,呈現不規則分布的特點,用手指按壓之后不會褪色。發病后的母豬的懷孕能力受到影響,很難懷胎,即便懷胎也可能出現流產或者產死胎的現象,患病母豬在產后會出現情緒異常的癥狀。不同類型的患病豬的臨床癥狀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新生自仔豬在7~10d 很容易染病,之后癥狀逐漸明顯,包括皮膚變紅、體溫升高、采食量下降等,有些仔豬的吮乳量減少,甚至停止。患病仔豬出現四肢發抖和抽搐的癥狀,伴有腹瀉,排出黃色的粘稠糞便,并且有腥臭味,病死率高達20%~90%。有些患病仔豬臨死前的癥狀很明顯,抽搐或者四肢不停的劃地,即使有些仔豬經過治療康復之后也會影響生長。育肥豬染病之后出現急性型和亞急性型的特點,其中的急性型的病程時間為1~3d,亞急性型的患病豬的體溫能夠升高到40℃~42℃,出現腹瀉或者便秘癥狀,呼吸困難和眼結膜發炎。慢性型的病理主要的癥狀是排除干燥的糞便,里面還有黑褐色的血液,尿液呈黃色,育肥豬的生長速度緩慢。母豬患病之后會出現持續高熱和食欲不振的癥狀,并且泌乳量減少。如果是慢性型的病例,母豬的結膜出現黃疸或者蒼白,有些母豬不能正常發情,或者懷孕困難。
3.1 細菌學檢驗無菌的環境下采集病死豬的肝臟和脾臟等部位,然后放在鮮血瓊脂平板上接種,在37℃的環境下培養24h,然后觀察是否有細菌的生長,如果患病豬感染附紅細胞體病的話不會有細菌的生長。
3.2 血液凝固性檢查選擇患病豬還有抗凝劑的血液進行冷卻,在室溫環境下從試管中倒出來,在試管壁上會留有粒狀的微凝血,之后對血液進行加熱,在38℃的環境下可能減少或者消失。
3.3 血涂片檢查在無菌的環境下采集患病豬的血液制作成涂片,之后利用姬姆薩染色,然后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紅細胞明顯變形,呈現圓形或者不規則圓形。如果病豬患病比較嚴重的話,紅細胞基本都會發生變形,針對中度感染的病豬,約有80%的紅細胞會變形,如果是輕度感染的病豬,約30%的紅細胞會發生變形。
豬附紅細胞體病在臨床癥狀上和其他疫病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很容易混淆,要做好鑒別診斷工作。第一,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附紅細胞體病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都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現象,妊娠期的母乳食欲不振和產死胎。但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會出現繁殖障礙,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并且肺部有病變,有些母豬在臨產之前可能突然死亡。第二,豬氣喘病。患病豬呼吸困難,出現傳染性氣喘。患有氣喘病的病豬的體溫正常,但是會有咳嗽痙攣和肺部不規則的陰影的癥狀。第三,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體溫異常,能夠升高到40℃以上,伴有呼吸困難,肺部出現水腫。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患病豬的口鼻部位會流出血液,需要選擇抗生素治療干預。
5.1 藥物治療如果養豬場發現了豬附紅細胞體病,一定要堅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原則,避免疫情的擴散和蔓延,可以選擇普魯卡因青霉素注射液,結合患病豬的體重肌肉注射,也可以使用血蟲凈,按照體重肌肉注射,1d1 次即可,連續用藥3d。如果患病豬的癥狀比較嚴重,可以選擇兩種藥物,能夠增強治療的效果。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對癥治療的原則,結合不同的病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能夠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劑量,提高治療的效果。如果患病豬病情比較嚴重,可以做好強心補液工作,或者選擇中藥療法,選擇中藥科學的調配之后熬制放在飼料中喂食,可以讓病豬盡快的康復。此外,可以選擇貝尼爾治療,但是該藥的長期使用會使附紅細胞體產生的耐藥性,在治療之前要做好效果的對比工作,有針對性的用藥,否則會影響治療的效果。有些養殖戶選擇使用氟苯尼考治療豬附紅細胞體病,但是要配合使用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解熱鎮痛類的藥物,目的是讓患病豬體溫降低,并且盡快的恢復使食欲。
5.2 加強飼養管理應該為豬群提供高營養的全價飼料,保證營養的均衡性,提高豬群的整體抗病能力。做好環境的工作,為豬群營造適合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做好每天的通風管理工作,夏季做好降溫和冬季做好保暖。如果溫度控制不合理會影響圈舍內的空氣質量和濕度,可能是豬群出現比較大的應激反應,長此以往會導致豬群的整體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較低,會給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條件,增加群體患病的可能性。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消除各種應激因素,包括應該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運輸工作、控制溫度的變化和科學的更換飼料等,避免豬群出現各類應激反應,減少疫病發生的可能性。在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流行期間,做好各類昆蟲的滅殺工作,禁止和豬群接觸。控制好飼養的密度,能夠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計算飼養密度,合理利用豬舍空間的同時促進豬群的健康生長。
5.3 做好清潔和消毒工作加強對豬舍糞污的管理,定期清理,保證圈舍的干凈衛生。針對養殖場內的飼養工具和來往的車輛工作人員也要徹底的消毒,消滅一切病原體。在疫苗注射之前,做好注射器的消毒工作,每頭豬使用一個針頭,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在母豬接產的過程中,要嚴格的消毒管理,減少疫病傳染給仔豬的可能性。此外,要做好定期的驅蟲工作,降低染病的概率。通過科學的清潔、消毒和驅蟲工作能夠減少病原體的滋生和繁殖,有效地防預防該病。
5.4 做好隔離和引種工作一旦發現疑似病豬,要及時的隔離,和健康豬分離飼養,將患病豬轉移到專業的隔離室觀察和治療,禁止流動,減少傳染和擴散的可能性。有條件的養殖場應該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如果需要從外地引種,在嚴引種之前必須要做好監測工作,不能盲目的引進豬種,要調查引種地豬群的疫苗這種情況,確定沒有任何問題之后才能引進,需要至少隔離觀察一個月以上,沒有問題之后才能混合飼養,減少疾病傳播的可能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針對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斷技術已經明顯改善,通過科學的診斷工作可以為豬附紅細胞體病的防控和治療提供參考。豬附紅細胞體病是養殖業中常見的寄生蟲病,發病之后可能迅速的擴散和蔓延,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應該結合本地區該病的流行病學的特點和臨床癥狀科學的診斷,以便為治療豬附紅細胞體病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療對策,減少該病造成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