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新/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畜牧站 353300
土雞在飼養過程中,養殖人員必須密切觀察土雞健康情況,觀察土雞周圍環境,優質的環境能夠大大降低土雞感染疾病的可能性,飼養員要針對土雞的性質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和防護措施,科學合理地飼養土雞,將土雞患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從整體上提高土雞疾病防治技術,增強防治技術的有效性,進一步提升土雞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態,提升土雞的生產質量,做到預防診治一體化,從根本上提高土雞的生產效益,增加養殖人員的收益。
1.1 患病雞群死亡率高土雞飼養過程中,極易產生各種疾病,從而增加飼養成本。因此,提前進行疾病預防具有重要意義。土雞群養,發生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一只雞的感染容易導致雞群全軍覆沒,據統計,部分患有疾病的雞群,其死亡率占整個群落的20%,嚴重可達到30%~40%,甚至更高,雞群的大量死亡會造成重大損失,同時會提高雞群的成本。因此,預防土雞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1.2 土雞常見疾病養土雞過程中的常見疾病有:(1)雞新城疫(也稱為雞瘟),發病迅速,死亡率高;(2)禽流感,是人畜共患病,目前禽病中國家唯一要求強制免疫的疾病;(3)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一旦發病,病程長不易根治,嚴重影響土雞的生長;(4)雞傳染性法氏囊炎,屬于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雛雞階段;(5)雞馬立克氏病,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腫瘤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6)寄生蟲病,比較常見的寄生蟲病是蛔蟲和球蟲,患有蛔蟲病的土雞容易出現毛色脫落,發育緩慢的現象;低月齡的土雞極易患有球蟲病,球蟲病可引起腹瀉,消瘦,貧血,容易造成土雞的大規模死亡。土雞疾病種類繁多,一旦發生疾病就會影響了土雞的生長,降低產量,加重養殖場成本,降低了養殖場的收益。
由此可見,預防土雞疾病具有重大意義,疾病預防可以在第一時間確定患病土雞,針對患病土雞的表現計劃出治療方案,疾病預防能夠最高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對養殖場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1 土雞的養殖場地的選址選擇適宜的養殖場地對土雞的飼養、防疫起到重要作用。飼養土雞的場地應該選擇向陽地帶,背風,地勢干燥,水質好、水源充足、干凈無污染,良好的通風條件,同時,遠離居民區、交通干道、水源保護區和屠宰場的山林、草場、荒地處,坡度不宜太大,以沙質土壤為佳。并將生產和生活分割開,在建造養殖場地時,根據地勢規劃空間,做到一室一用,孵化區和繁殖區分開,設立育成間,孵化室,真正做到科學養雞,從根本上預防病毒的產生,防止交叉感染。
2.2 自繁自養,全進全出土雞群中的病原大多來自于外來者或引種,因此,外出或引種很有可能引入病原,造成土雞的成批死亡。飼養場最好自繁自養,盡量避免土雞群與其他雞群接觸。在購買土雞之前,最好對購買地進行相關調查,確定土雞的健康。對于商品土雞,最好能同一時間統一進苗,統一飼養,統一賣出,便于雞場防疫、消毒,是很好預防土雞疾病的方法。可以選擇接種過疫苗的雞苗,也可以在飼養雞苗的時候增加一些防御措施,將雞群分成小部分,保證雞苗的質量。
2.3 適時接種疫苗,做好預防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各類疾病的疫苗逐漸出現,面對數量龐大的土雞群,接種疫苗是當下最好的預防措施。接種疫苗是最主要的預防措施之一,但也不是所有疾病的疫苗都要打,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注射疫苗。本地養土雞主要選擇的疫苗有:雞馬立克氏病、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禽流感等疫苗;如有需要不同場自己選擇本場認為需加打的疫苗(如:大腸桿菌疫苗等)。飼養員要定期檢查雞苗的健康狀況,要及時接種疫苗。

2.4 科學飼養,合理用藥養殖土雞的過程中科學飼養尤為重要,如:0~4周育雛期關鍵在于保溫,4 周結束逐漸脫溫轉入放養,雞料更換要逐步替換,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換等。科學飼養能大大減少土雞的患病率,提高土雞的成活率、出欄率,提高養殖者效益。
進行疾病防控在預防土雞疾病方面極為重要,是降低土雞發病率的方法之一。在日常飼養中,進行藥物預防時,養殖者要注意藥物的來源和安全性,藥物的來源渠道必須正規可靠,在宜合的時間根據用藥方法,在確定土雞月齡,體重的情況下計算用藥劑量,不隨意加藥減藥,或濫用藥物,做到科學用藥,增加土雞的免疫力。
在土雞養殖的過程中,飼養管理人員可通過以下方式確定集群健康狀況:以新城疫為例,對于疑似發生雞新城疫的雞群,首先觀察雞群中雞的精神狀態,有無呆立或者昏睡,采食減少,飲水增多的情況,大部分患病雞群會出現明顯的上呼吸道疾病癥狀,如上呼吸道分泌大量黏液,從口鼻流出,呼吸困難,氣管中發出類似熱水煮沸時的“咕嚕”聲;其次發病雞群會出現扭頭、翅膀麻痹、轉圈等神經性癥狀;疑似患病雞群食欲基本廢絕,觀察其糞便可看到有明顯綠色樣稀糞排出,如果是成年雞群產蛋量發生肉眼可見的下降。如果將病雞進行剖檢,可以明顯的觀察到病雞體內黏膜以及漿膜處有明顯的出血點。觀察剖檢出的消化道,肉眼可見淋巴濾泡呈現出一個明顯的潰瘍狀,此特征可作為判斷是否患有雞新城疫的重要特征指標。為了有效、及時確診該病,飼養員每天都需要對土雞群進行認真觀察,觀察雞的精神狀態,分辨顏色,羽毛的光澤度,雞群的飲水進食等情況;如果發現雞群采食突然大量減少,精神狀態大部不佳,羽毛的光澤度變暗,零星死亡等情況一般是出現疾病,必須立即報告業主,請獸醫診斷。與此同時,駐場獸醫需要及時了解周邊養雞場情況,如:周圍養雞場出現流感,極易波隔壁鄰近養雞場;了解雞群的既往病史,雞群接種的疫苗情況,觀察環境衛生,飼料質量,飼養狀態及是否用藥;并通過飼養員的講述,雞群的飲水、進食情況,發病數量,死亡情況,仔細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觸碰土雞的身體,解剖病死雞只,通過他身體上的變化判斷來初步判斷土雞的疫病情況,及早對癥給藥。最后,任何雞病確診都需要科學采集病料經過實驗室診斷才能最終確診。
土雞群疾病類型較多,針對各類疾病,飼養員要根據獸醫的要求合理用藥,進行相關疾病的針對性治療。
4.1 隔離患病雞,防止雞群感染飼養員一旦發現患病雞,要在第一時間將患病雞與雞群隔離,對已發病的場所進行徹底、全面的消毒,同時應立即淘汰已患病的病雞和弱雞,減少雞群感染概率,從根本上斷絕疾病的傳播,特別強調的是為了及時有效預防治療該病,提倡科學飼養,將雛育、育成、以及成年雞進行分場分圈飼養,可最大程度上杜絕和避免群體性死亡的發生。
4.2 及時用藥,必要時進行緊急接種飼養員一旦發現土雞群出現患病雞,要第一時間找到患病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果是細菌性感染,可以選擇抗生素治療,飼養員可以將抗生素加入雞群飲用水中,也可以選擇肌內注射進行治療,進行肌內注射時,飼養員最好在獸醫的指導下進行注射。一旦發現患病雞死亡,飼養員需要對患病雞進行火化,焚燒,消毒處理。大腸桿菌病屬于雞群中的常見病,針對此類疾病,首選青霉素,鏈霉素,磺胺類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這些疾病會在第一時間傳播給雞群,飼養員需要準備相關藥物,有效防治病情。因細菌感染患病的土雞可以將藥物與食物混合,通過藥物進行治療,常見藥物有哇諾酮類藥,是治療細菌感染的主要藥物;如果是新城疫病毒性感染,經駐場獸醫確認雞群已經感染后,可立科使用三倍劑量的疫苗進行緊急免疫,如果發現病程發展迅猛,也可考慮注射Ⅰ系活毒疫苗,或者采用高于3 倍計量的Ⅳ系活苗與ND 油乳劑滅活苗同時應用見效更快。對發病雞群飲水中投服多維和適當抗生素,可明顯增加抵抗力,全面控制病毒感染;如果是寄生蟲病,其中蛔蟲和球蟲屬于比較常見的,患有寄生蟲病的土雞容易出現貧血,針對此類疾病,飼養員可以根據土雞體重用藥,丙硫咪唑是寄生蟲病的有效藥,飼養員可以按照每千克5mg 的劑量喂養患病雞,能夠有效治療蛔蟲病。球蟲病則常在15 日至3月的幼雞身上出現,氯苯胍驅除球蟲的效果較好,球蟲藥耐藥性強應按療程交替使用。
4.3 加強消毒,阻斷病源治療患病雞的同時,飼養員也要加強消毒工作,確保雞舍的清潔度,合理的清潔工作能夠有效殺菌,每周消毒不少于2 次,其中包括進出雞舍的工作人員,使用工具,都要進行全面消毒。飼養員在養殖土雞的同時需要充分了解土雞相關飼養知識和各類疾病,掌握土雞各類疾病的臨床表現,飼養員要做到消毒、預防、治療三合一,從根本上降低疾病的產生,降低土雞患病率。
綜上所述,養殖者在飼養土雞的過程中需要謹慎小心,其中預防和治療是提高土雞群產量的重要因素,養殖者合理地安排能夠大大降低土雞患病的可能性,減少養殖者的損失,增加土雞的產量、質量,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