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畜牧業發展中心 731400
牛養殖中需要防治好呼吸道疾病,首先需對這類疾病的主要癥狀有一定了解,才能確保在飼養中發現病癥,以確保能夠及時應對與治療。牛在感染呼吸道疾病以后,最為突出一個表現是鼻黏膜將會有異常,出現發紅的現象,而且通常比較嚴重和明顯。病牛的鼻孔處也會有黏液,并且其中有顆粒。病牛呼吸會變得急促,存在不夠順暢的情況,心跳比較快。
牛患上呼吸道疾病肺部有異常,聽診可發現有啰音,或者是有氣泡聲音等。牛出現上述所提到的癥狀,意味其患上肺炎,一般為纖維素型。呼吸道疾病發展有一個過程,進入到后期,牛各個方面會出現問題,表現為精神狀況不佳,食欲下降,萎靡,過于嚴重會靜臥不起。牛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果發展為全身性,體溫會發生明顯變化,主要表現在體溫快速升到40℃以上。病牛會表現出厭食,有些還會出現咳嗽,使其停止生長,或者是發育緩慢。
2.1 從引種環節預防牛感染呼吸道疾病以后,易于導致停止生長,亦或者是死亡,導致養殖效益低,也不利于農民致富。基于呼吸道疾病對牛養殖影響,當前應從根源解決問題,進一步強化疾病預防。引種中有可能引發呼吸道疾病,故而最好能夠自主繁殖,減少由于外部原因感染疾病。如果不能通過內循環解決種牛問題,必須外部引種,需要嚴格依據檢疫要求,把好質量關口。引種選擇具有資質的種牛養殖企業,對于種牛進行系統檢查,包含發育情況、各類疾病等,保證沒有任何問題,以減少引入呼吸道疾病種牛風險。
引種加強對運輸管理,就近選擇,并要有效防止因為運輸問題,導致種牛出現呼吸道疾病。種牛引入要落實隔離要求,在一定時間內未發現感染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則可解除隔離措施。隔離嚴格執行防疫規定,發現種牛存在問題采取及時治療,直到確保沒有風險。
2.2 優化養殖環境牛感染呼吸道疾病,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環境所引發的,因此要為牛創造干凈衛生的生長環境,平時做好消毒處理,以減低出現呼吸道疾病概率。圈舍內牛的排泄物,也就是糞便,必須要做好清理工作,保證干凈,切斷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源,最大限度控制患病風險。牛養殖中喂養雜草,及時進行清理,還要提前檢查,保證沒有病原微生物。
圈舍消毒要全面,既要將消毒日常化和制度化,嚴格依據要求,采用不同消毒制劑,對圈舍、飼料槽、墻壁、地面等展開消毒,加強對飼養員管理,使其在進入圈舍前進行消毒。消毒能夠起到殺滅病原的作用,防控呼吸道疾病病原滋生。從整體上優化環境,通常可達到較好的預防呼吸道疾病作用。
2.3 做好細節管理牛呼吸道疾病的預防還要做好細節管理,首先應根據圈舍面積,合理確定養殖牛的數量,防止由于密度過大而導致疾病發病率上升。圈舍內應加強空氣流通性,在建造時要考慮這個問題,合理布局與安排,保證內外空氣能夠對流。這種情況下就不會出現空氣過于污濁的情況,有助于呼吸道疾病防控。針對北方冬季過于嚴寒,空氣對流易于感染風寒,進而引發呼吸道疾病問題,應當配備必要的設施,在做好保暖工作同時,通過干預的方式提高室內空氣流通性。
牛出現咳嗽,或者是養殖中發現打噴嚏,應當及時隔離和治療,以防止病原傳播與擴散,或者是情況不斷加劇引起呼吸道疾病。圈舍中存在飼料發酵情況,經常會滋生有害物質和病原,最終引發疾病,故而可通過飼料管控,采取優質飼料,以及在其中添加益生菌等,幫助牛提高消化能力,使其更為強壯,以便更好抵御疾病。
2.4 強化免疫工作牛呼吸道疾病預防之中,強化免疫是主要手段。養殖戶掌握呼吸道疾病規律性,在高發期之前提前采取必要手段進行管控,并要依據免疫要求做好疫苗接種。加強對牛體內抗體檢測,充分掌握牛的情況,在檢測中發現沒有抗體,應依照規定再次對牛進行免疫接種,總之必須保證體內產生抗體。
牛養殖中免疫工作非常重要,除了接種疫苗,還可選用抗生素,一般采取的是廣譜型。采取這種措施可起到防止細菌滋生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廣譜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病源,在抗菌方面有比較好效果,但是對預防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沒有作用,所以在牛呼吸道疾病預防中要合理確定免疫接種方案,以避免由于免疫問題影響疾病防控。
3.1 做好診斷牛呼吸道疾病治療建立在準確診斷基礎上,由于感染這種疾病存在潛伏期,一般會在3~5d 出現明顯特征,故而在飼養中要留心觀察,尤其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當發現牛存在呼吸急促且困難,食欲不振和精神狀況異常,以及出現咳嗽等現象,應充分重視,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及時隔離,以防止病毒和細菌感染,造成群體性呼吸道疾病。牛出現呼吸道疾病2d 以后,體溫升高情況比較明顯,而且具有居高不下和呼吸困難的問題。
除了上述提到,病牛病情比較嚴重的會臥病不起。病牛在患上呼吸道疾病15d 以后,通常情況已經非常嚴重,將直接導致其死亡。養殖人員只有充分掌握牛感染呼吸道疾病癥狀,在不同時期主要特征等,才能及早發現異常和應對,以確保獲得良好治療效果。養殖人員關注牛群狀態,在發現問題自身不確定情況下,與獸醫取得聯系,使其對牛的情況進行專業檢查和判斷,采取有效處理措施,以增強呼吸道疾病治療成效。
3.2 科學運用藥物治療牛呼吸道疾病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是一種主要手段。引發疾病病原類型不同,疾病嚴重程度不一樣,用藥有區別,所以在治療中一定不能隨意使用藥物,或者是一種藥物治百病,導致延誤呼吸道疾病時機,甚至是加重病情,從而使牛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或者在措施不力的狀況下死亡。養殖人員在呼吸道疾病治療方面缺乏專業性,因此一般情況下需與獸醫聯系,在相互溝通中根據疾病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藥物治療方案,并堅持在飼養中執行。牛呼吸道疾病治療經常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采用的藥物為卡那霉素,實際操作中需控制用量,通常為15mg/kg.bw。治療要連續注射,在24h 內進行,次數為2 次。牛感染呼吸道疾病,嚴重呼吸困難,且有明顯的精神狀況不好的情況,這個時候注射藥物要進行調整,依然采取肌肉注射方式,選擇的藥物為尼可剎米,用量在3mL~5mL 之間。一次注射不能消除疾病,故而需要在24h 候繼續注射,一直到呼吸道疾病病癥好轉和消除。
牛呼吸道疾病不嚴重,處于發病早期,在治療中依然要進行藥物注射,不過采取的是靜脈注射方式。通常需要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用量為3000mL,濃度要控制在5%。每天注射,次數為3 次,連續靜脈注射7d。對于輕度牛呼吸道疾病,還可采用肌肉注射方式,使用的是鹽酸麻黃素,將其配制為6%液體,注射量為20mL。也可在治療中使用氨茶堿,配制濃度為5%液體,注射量為20mL。每次注射間隔時間為4h,應連續注射3d,采取這種方式牛呼吸道疾病會得到有效控制與治療。牛呼吸道疾病治療在使用藥物治療同時,需要使其體內代謝維持在平衡狀態,主要針對的是水鹽代謝。病牛吸收營養狀況好,搭配合理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加突出。牛呼吸道疾病治療避免大量用藥,或者是在1d 內多次用藥。針對呼吸道疾病引發死亡牛,需要焚燒和填埋處理,同時要做到無公害,防疫部門要采取措施全面消殺細菌和病毒,避免疾病擴散。
3.3 強化喂養與運動管理牛呼吸道疾病治療期間應加強對飼料管理,喂食優質飼料,或者是配方飼料,保證牛生長以及增強抵抗力各種營養成分供應。單次喂料量不宜過多,次數適當增加,堅持少量多次。喂養中對水槽和飼料槽等,嚴格執行消毒規定,保證飼料和飲水沒有細菌和病毒等。

及時處理糞便,在無公害化處理之外,對地面采取干燥等各種手段進行消毒。牛呼吸道疾病治療還要讓牛進行必要的運動,在平時做好這項工作,治療期間也要通過引導,讓牛動起來,以增強身體機能,使其更好抵御呼吸道疾病。
總之,呼吸道疾病對牛健康生長影響大,也會使其死亡,養殖收益會降低,也會使牛養殖業發展出現問題。因此牛養殖中一定要增強呼吸道疾病預防與治療成效,通過強化引種管控、優化養殖環境、做好細節管理、加強免疫等,有效進行疾病預防,同時還要提高準確診斷疾病能力、科學規范使用藥物、強化喂養與運動管理等,提升疾病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