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卓/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畜牧業發展中心 731400
隨著我國畜牧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在羊養殖業發展中出現的疫病概率逐年提升,就包括羊腸毒血癥。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腹瀉、麻痹和突然死亡,如果防治措施不當不但會造成蔓延和擴散,而且會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羊腸毒血癥的病原菌主要出現在羊的糞便和腸道中,在土壤中也能寄生,有些健康羊的腸道中也會出現病原菌,病原菌大量的在消化道和糞便中存在,直接污染飲水資源和飼料,通過消化道傳播疾病。該病原菌對消毒劑比較敏感,但是芽苞的抵抗能力較強,不容易被消除。主要的傳播途徑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健康羊接觸到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資源之后細菌在消化道內大量的繁殖,并且產生毒素,出現該病;第二,飼料管理粗放,有些養殖戶為了提高養殖效益在飼料中添加高蛋白的精精飼料,但是忽然轉變喂食草料,會影響腸道的健康,增加發病的概率;第三,一些羊的免疫力比較低下,如果出現胃腸道功能方面的疾病也可能引發羊腸毒血癥的出現。
2.1 容易感染的群體應該確定哪種品種的羊容易感染羊腸毒血癥,才能提高防控的效果,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對策。通常情況下,山羊和綿羊容易感染該病,并且任何年齡的羊都能染病,尤其對羔羊和妊娠期的母羊的危害比較大。
2.2 季節特點該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流行性的特點,呈現散發性的特點,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高發季節,尤其是多雨季節容易發病。一旦出現病例可能在羊群內迅速的擴散,感染性比較強。此外,因為降雨和降雪等問題會導致氣溫的溫差比較大,也容易引發該病,傳染能力比較強,發病率高,養殖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方案。
患病羊會出現明顯的神經障礙方面的癥狀,包括忽然倒地和痙攣,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死亡,結合發病羊的癥狀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型。
3.1 抽搐型該種類型的羊腸毒血癥發病突然,會出現明顯的神經癥狀,表現為行走障礙和肌肉顫動,或者磨牙,通常情況下,會在癥狀出現的6h 內死亡,發病速度快,病程短。
3.2 昏迷型在發病的初期階段,患病羊會原地轉圈,并且煩躁不安。隨著病情的加劇,患病羊采食量下降,并且精神不振,之后出現明顯的神經障礙癥狀,包括昏睡不醒和行走失控等。此外,有些患病羊還會出現嚴重的腸炎癥狀,會排出水樣的糞便,帶有血液或者氣泡。
通常情況下,急性死亡的病羊一般營養狀態比較良好,對病死羊的尸體進行解剖可以發現胃部沒有消化的飼料,患病羊許多內臟器官有出血點,肺臟部位出現水腫和出血,腎臟部位腫脹和充血,全身的淋巴結腫大。對尸體進行解剖還可以發現胸腔和腹腔有大量的積液,炎癥可通過淋巴管與血管在全身范圍內擴散,會造成脾臟腫大。
5.1 觸片鏡檢在無菌的條件下采集病死羊的腎臟、肝臟和心臟等組織,之后制作成觸片,采取鏡檢的方式,若發現有粗大桿菌且菌體有莢膜即可判定。
5.2 分離培養在無菌的條件下采集病死羊的肝臟和腎臟部位,經過處理之后放在肉湯和血液瓊脂平板上接種,然后放在37℃的環境中厭氧培養8~24h,之后對培養的細菌進行觀察。通過觀察可以知道,經過培養的肉湯出現渾濁,并且產生氣泡,如果經過24h的培養,管底會出現白色的沉淀物。在葡萄糖血液瓊脂平板上培養8h 左右會長出圓形菌落。將上述的培養物質進行涂片處理,然后染色和鏡檢,發現革蘭氏陽性大桿菌。
5.3 腸毒素檢查可以選擇50mL 的病死羊的回腸的內容物,添加100mL的滅菌生鹽水稀釋,但之后采取離心處理的措施,之后選擇上清液,給健康的家兔接種,分別接種在3 只健康的家兔身上,采取耳朵靜脈注射的方式。此外,為了對比效果,選擇3 只健康的家兔接種3mL 的滅菌生理鹽水。經過5h 之后可發現接種病死羊內容物稀釋上清液的家兔死亡,而接種滅菌生理鹽水的家兔健康,表明腸道中有腸毒素。
如果患病羊的病程比較緩慢,可以選擇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天2 次即可,并且配合服用磺胺脒,第1 次采取一次性灌服的措施,第2 次分2 次服用。此外,可以灌膚濃度為10%的石灰水,控制好用量,通常情況下,羔羊的用量為50~80mL,成年羊的用量為200mL,連續服用1~2 次。需要注意的是,針對患病羊要采取對癥治療的措施,包括鎮靜、強心和補液等。如果患病羊的癥狀比較嚴重,必須要對癥治療,可以選擇靜脈注射500mL 的生理鹽水、11~10mL 的維生素C、青霉素和慶大霉素,或者使用硫酸丁胺卡拉霉素,每天兩次即可。如果患病羊出現酸中毒的癥狀,還可以肌肉注射碳酸氫鈉溶液,并且配合口服鏈霉素,連續服用3~5d 即可,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因為致病菌是革蘭氏陽性菌,要選擇敏感的抗生素治療。此外,患病羊出現興奮癥狀可以注射氯丙嗪針劑鎮靜。
7.1 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為了減少該病的發生概率,應該做好飼料的管理工作,有效的預防羊腸毒血癥。為此,養殖人員應該結合不同的羊群采取不同的飼養管理方式,為羊群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提高抗病能力。日常管理的過程中重視羊舍的衛生管理,給羊群提供充足的運動空間,促進羊群的健康生長,提高抗病能力。嚴格的落實地方的衛生防疫制度,做好羊舍內的通風管理。養殖戶要定期的清理糞便,并且對羊舍和周圍的養殖地區徹底的消毒,控制病菌的繁衍,消滅傳染源。在該病的高發季節,避免突然更換飼料,適當的減少青綠飼料的喂養量,合理的搭配精飼料和粗飼料。
7.2 疫苗的免疫接種預防在非疫區,可以給羊群每間隔半年接種一次羊腸毒血癥-羊猝狙-羊快疫三聯苗,可以皮下肌肉注射5mL。在該病的高發地區,在發病季節前也可以注射上述的疫苗。如果地區已經發生疫情,針對沒有患病的羊只可以注射三聯苗緊急預防接種,并且適當的增加接種的次數,能夠有效的控制疫情,間隔6 個月左右再注射1 次,可以提高防疫的效果。
7.3 疫情的處理羊腸毒血癥具有明顯的散發性和傳染性的特點,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會造成疫病的擴散和蔓延。在發現患病養只之后要采取立即隔離的措施,并且對同群中的其他羊只也要排查隔離,抑制病菌的擴散。如果羊群健康,需要立即的更換安全的飼養場所,并且采取緊急預防接種的措施。針對已經被污染的羊舍要全面的清理和嚴格的消毒,消滅致病菌,有效的控制疫情的擴散和蔓延。
7.4 專業的飼養管理團隊養殖場應該加強對飼養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的培訓,定期檢查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準確地掌握羊只的健康狀態,能夠在發現異常之后及時的隔離,并且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此外,養殖場應該加強對飼養管理人員的工作素質的培養,提高養殖的積極性,確保飼養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7.5 加強對疫病的研發力度羊腸毒血癥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在該病到來之前要及時的檢查羊群的身體健康情況,針對免疫能力比較差的養殖可以采取藥物預防的措施,可以在飼料或者飲水中添加抗生素以及維生素等,能夠提高羊群的整體抗病能力。要加強對疫苗的研發,保證疫苗的種類和數量,控制好疫苗注射的間隔周期。在使用疫苗的過程中要控制好劑量,通過正確的注射方法,保證每只羊一個針頭,避免交叉感染,在疫苗注射完成之后還要觀察羊群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有些羊只在注射之后可能出現體溫升高或者前肢跛行等癥狀,癥狀可能在3d 左右消失。
羊腸毒血癥有明顯的散發性和群發性的特點,對山羊和綿羊的危害比較大,也是影響我國羊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發病之后給羊養殖業帶來的危害比較大,給養殖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相關的工作部門和養殖戶必須高度的關注該病。提高養殖戶的免疫接種意識,清楚的認識到疫苗接種是預防該病的主要措施,堅持科學接受的原則,在疾病的高發期要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減少羊腸毒血癥出現。加強放牧管理,在青草萌發的季節,禁止低洼潮濕的地方放牧,低洼潮濕的地方最先萌發青草,羊群搶食大量的青綠多汁的嫩草也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因素。在發現疫情之后,要及時的隔離患病羊,及時的上報相關的主管部門,能夠采取有效的防控對策,避免擴散和蔓延。對病死羊要采取無害化處理的方式,可以深埋或者焚燒,避免疫情的擴散,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控制好飼養的密度,加強對飼料的管理,確保飼料和飲水資源的干凈衛生。做好圈舍的通風工作,保證溫度和濕度適合羊群的生長。如果選擇室外放牧,選擇干燥的地區,提供優質的飼草資源,確保營養的均衡性,提高羊群的整體抗病能力,減少疫病的發生。做好藥物保健,可以在飼料或者飲水資源中添加保健類藥物,提高羊群的整體抗病能力,減少羊腸毒血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