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斌/廣西浦北縣龍門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535300
非洲豬瘟是世界范圍內養豬業重點防范的疫病,被稱為生豬業的“頭號殺手”,致死率高達100%,原因在于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較為廣泛,健康豬主要通過接觸或采食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飼料、飲水感染,短距離也可經空氣傳播,導致呼吸道感染,豬被帶毒的鈍緣軟蜱等媒介進行間接傳播。屠宰場的沖洗水、廢棄物等都是帶毒載體傳播的媒介。因此,為防控非洲豬瘟疫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規模化屠宰場進行防控。本文主要探討了非洲豬瘟形勢下規模化屠宰場的防控問題。
1921 年,全球首次暴發非洲豬瘟,2018 年8 月,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自遼寧省發生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后,短時內全國所有省市相繼發生了非洲豬瘟疫情,對此,全國各地政府部門、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相應制定和出臺相關的政策加強非洲豬瘟防控,非洲豬瘟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還是給我國生豬養殖業帶來嚴重的危害,從而導致我國生豬存欄量急劇下降。當前,我國非洲豬瘟疫情形勢不容樂觀,其主要原因與疫情廣泛傳播、蔓延有關。非洲豬瘟疫情傳播的因素有多種:(1)畜主防疫意識差,養豬和規模化屠宰場工作人員的防疫意識差,對非洲豬瘟疫情危害認識不足,未能落實政府相關部門發布的相應防控措施,如養豬人員未能有效落實封閉式飼養和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屠宰場工作人員從疫區調入生豬及繼續違規使用餐廚垃圾飼喂生豬,易引發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和傳播;(2)違規調運生豬,非洲豬瘟疫情出現后,我國政府部門出臺了生豬及其產品相應的調運政策,但是,不少豬養殖企業和屠宰場并未按調運程序和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調運前未對生豬進行非洲豬瘟病毒檢測,車輛到達目的后未按規定進行清洗和消毒,將攜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生豬及其產品調入低風險地區,從而導致疫情蔓延。
2.1 當前規模化屠宰場現狀
2.1.1 規模化屠宰場地的布局當前,大部分規模化屠宰場場地規劃布局均較為合理,可分為生活、生產、管理、隔離和無害化處理等區,可見,規模化屠宰場地布局合理,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生豬群安全。
2.1.2 規模化屠宰場動物及設施設備情況規模化屠宰場屠宰的動物主要為畜類動物,為滿足各類動物屠宰要求,大部分規模化屠宰均配備了屠宰刀器具、洗手盆、消毒池和簡單的檢驗檢疫設施設備。
2.1.3 動物防疫條件情況當前,不少規模化屠宰場工作人員的動物防疫意識較低,并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的相關規定完善自身動物防疫條件,導致場內動物防疫條件不足。
2.2 非洲豬瘟形勢下規模化屠宰場存在的問題
2.2.1 規模化屠宰場防控措施及責任主體落實當前,我國不少中小規模的屠宰場從業者多為家庭人員,這些人員在非洲豬瘟疫情控制方面缺少經驗,又缺乏科學、全面獲取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知識的渠道,從而導致其難以落實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的責任主體和防控措施,進而難以對非洲豬瘟疫情進行有效防控。且部分中小規模的屠宰場處于發展階段,各項管理制度還未完善,存在管理漏洞,從而導致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方面收效甚微。
2.2.2 規模化屠宰場屠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當前,我國規模化屠宰場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程度不高,屠宰場點存在“小、散、亂”等問題,代宰率高,屠宰產生過剩,違規屠宰行為屢禁不止,這些問題均會對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2.2.3 行業監管動態上存在有哪些漏洞問題鑒于非洲豬瘟形勢嚴峻,不少地區農業農村局增設置了生豬屠宰管理辦公室,并派駐官方獸醫在各定點屠宰場,由生豬屠宰管理辦公室和官方獸醫對規模化屠宰場開展屠宰生豬的進場驗收、屠宰檢驗等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非洲豬瘟疫情蔓延,但是,生豬屠宰及流通涉及的環節眾多,管理部門未能建立動態化的監管體系對生豬屠宰及流通涉及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管,一旦其中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引發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和蔓延。
2.2.4 屠宰檢疫上設施設備和人員存在的問題我國規模化屠宰場的疫情防控意識較差,并未配備專業的檢疫人員對進場的生豬進行檢驗,也未配備充足的檢疫設備進行檢驗,從而會影響場內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3.1 嚴控非洲豬瘟傳播規模化屠宰場開展的生豬屠宰環節是連通生豬產銷的關鍵環節,且生豬屠宰環節涉及的生豬調運、屠宰、運輸、運輸途徑等與非洲豬瘟疫情傳播密切相關,因此,就需要規模化屠宰場嚴格做好屠宰環節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如嚴格把控生豬來源,嚴禁從高風險區調入生豬。生豬調動具備當地官方獸醫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非洲豬瘟檢測報告,實行“點對點”的調運政策和嚴禁運輸車輛經過疫區,方可進場屠宰。在屠宰環節開展非洲豬瘟檢測,最大限度地切斷病毒傳播和降低病毒擴散風險,另外,還需屠宰場做好產銷銜接,才能保障生豬產品市場安全供應。
3.2 嚴把檢驗檢疫關檢疫人員應在本轄區內屠宰場外設立生豬預檢點,對進入屠宰場的生豬進行非洲豬瘟檢疫,需逐車各批次生豬進行PCR 抽樣檢測,待ASFV 核酸檢測呈陰性后憑預檢放行條方可允許進入屠宰場。預檢過程中,檢疫人員還需通過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平臺對生豬產地檢疫信息進行核查,核查生豬是否來自疫區和追蹤運輸車輛是否經過疫區,另外,還需對生豬檢疫合格證明、非洲豬瘟檢測報告、車輛備案等信息進行現場查驗,并結合生豬個體、豬群健康狀況決定是否予以入場,生豬檢疫合格后,需及時對卸載后的運載工具進行沖洗、消毒,才可允許其出場。其次,檢疫人員還需加強對屠宰環節的巡檢,采用輪流值班巡檢方式,重點檢查待宰生豬的健康狀況及屠宰環節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一旦發現疑似病例,需立即抽樣送檢、封鎖現場和及時上報,并結合檢測結果和實驗室診斷結果對待宰生豬進行處理。檢疫過程中,若發現病死豬,需當天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后,檢疫人員還需加強豬肉產品的檢驗檢疫,進行豬肉產品檢疫過程中,需將豬肉胴體上的三腺及淋巴結摘除,檢驗其內臟,先用肉眼觀察豬內臟是否存在病理變化,若無病理變化可加蓋檢驗印訖章和開具檢驗合格證,然后,將其移交至官方獸醫處申報檢疫,檢疫合格后再次加蓋檢疫印訖章和開具檢驗合格證,兩證兩章齊全后,方可允許豬肉產品上市銷售。
3.3 健全屠宰場各項管理制度在非洲豬瘟高發的形勢下,規模化屠宰場需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包含生豬進場驗收制度、進場查證管理、消毒制度管理、屠宰管理制度、宰前與宰后檢驗管理制度、豬肉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等,其中,嚴格做好生豬進場驗收制度、進場查證管理、消毒制度管理,在生豬進場查驗管理過程中,主要是做好生豬來源、生豬調運相關信息管理,在消毒管理過程中,則需要建立規范的生豬消毒制度,也即生豬和車輛一定要進行徹底消毒后才可進入屠宰場,生豬卸載完成后,屠宰場需再次對車輛進行消毒。規模化屠宰場還需完善消毒相關的基礎設施,設置完善的專用消殺點,如在大門口設置消毒點,每天更換消毒池中的水和定期更換消毒液。另外,還需將屠宰車間、待宰圈作為消毒管理的重點區域,每天采用含碘類、含氯類等消毒液對這兩個區域的墻壁、地面等進行清洗和徹底消毒,同時,規模化屠宰場還需配備火焰消毒器,不定期對屠宰場內進行高溫消毒。
3.4 加強屠宰場官方獸醫配置政府部門應加強屠宰場官方獸醫配置,可根據屠宰場的日屠宰量合理配置官方獸醫數量,如對日屠宰量為500~2000頭的中型規模化屠宰場,需配備3 人為起點的官方獸醫,每遞增250 頭的屠宰量增加一名官方獸醫,另外,還需配備充足的肉品檢疫人員,才能保證對非洲豬瘟病毒防疫檢疫效果,從而才能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高致死性急性傳染病,當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后病死率可高達100%,且目前世界各地尚無有效的疫苗可用于非洲豬瘟的預防,因此,就需要探尋有效地防控措施來預防和減少非洲豬瘟的發生和疫情蔓延。生豬屠宰環節是防控非洲豬瘟傳播的重要環節,因為生豬屠宰場的沖洗水、廢棄物等均是帶毒載體和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重要媒介,因此,就需要規模化屠宰場嚴格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然而,從我國當前的規模化屠宰場防控現狀來看,規模化屠宰場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如規模化屠宰場防控措施及責任主體落實、規模化屠宰場屠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行業監管動態上存在有哪些漏洞問題、在檢疫上設施設備和人員存在的問題,對此,就需要嚴控非洲豬瘟傳播、嚴把檢驗檢疫關、健全屠宰場各項管理制度、強屠宰場官方獸醫配置,才能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