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亞嬌/海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570203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對野生動物檢疫進行了有關規定,但是在實際對野生動物實施檢疫出證工作中,卻難以執行落實。在《動物檢疫管理辦法》修訂期間,本人就當前野生動物檢疫存在問題進行有關思考,與同行交流探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五十條規定,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形需要非食用性利用的野生動物,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檢疫合格的,方可利用。人工捕獲的野生動物,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捕獲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檢疫合格的,方可飼養、經營和運輸。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野生動物檢疫辦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屠宰、經營、運輸的動物,以及用于科研、展示、演出和比賽等非食用性利用的動物,應當附有檢疫證明;經營和運輸的動物產品,應當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第五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經航空、鐵路、道路、水路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托運人托運時應當提供檢疫證明;沒有檢疫證明的,承運人不得承運。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提前15d 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第九條規定,合法捕獲野生動物的,應當在捕獲后3d 內向捕獲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第十五條規定,合法捕獲的野生動物,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后,方可飼養、經營和運輸:(一)來自非封鎖區;(二)臨床檢查健康;(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屠宰、經營、運輸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經營、運輸的動物產品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檢疫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運輸、攜帶、寄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不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出縣境的,應當持有或者附人工繁育許可證、特許獵捕批準文件的副本或者專用標識,以及檢疫證明。運輸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出縣境的,應當持有狩獵、進出口等合法來源證明,以及檢疫證明。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動物檢疫的范圍、對象和規程由農業農村部制定、調整并公布。第五條規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指派官方獸醫按照《動物防疫法》和本辦法的規定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檢疫,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
目前,農業農村部頒布了生豬、家禽、反芻動物、馬屬動物、犬、貓、兔、蜜蜂、水貂等非食用動物、魚甲貝類等14 種動物產地檢疫規程;生豬、家禽、牛、羊、兔等5 種動物屠宰檢疫規程和馬、驢、駱駝、梅花鹿、馬鹿、羊駝等6 種動物屠宰衛生檢疫規范。《農業部科學技術部關于做好動物檢疫監管工作的通知》(農醫發36 號)文件中明確了實驗動物檢疫范圍以及實驗動物品種名錄、質量等級。(實驗動物名錄包含貓、犬、兔、猴、鼠、雞、鴨、豬、魚、羊、雪貂、樹鼩等17 個品種)。
為嚴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2020 年1 月26 日,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關于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要求各地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嚴禁野生動物對外擴散和轉運販賣。各地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電商平臺等經營場所,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2020 年2 月24 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對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要求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依據本決定和有關法律,制定、調整相關名錄和配套規定,及時制定、完善野生動物非食用性利用的審批和檢疫檢驗等規定,并嚴格執行。依據以上要求,各地地方人民政府均出臺相應政策,根據實際用途對繁殖馴養野生動物的養殖場戶進行幫助和補償,指導養殖場戶對繁殖馴養的野生動物進行處理,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嚴禁野生動物對外擴散、轉運販賣和食用。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以及《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要求,對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嚴格審批和檢疫出證,但是在實際開展野生動物檢疫過程中,卻存在以下問題:
4.1 “野生動物”概念不明確《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的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而其他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也不是《畜禽資源遺傳資源目錄》中的動物,沒有具體的名錄規定,哪些按野生動物管理,哪些按畜禽管理,“野生動物”具體范圍不明確,影響相關動物檢疫及檢疫監管工作開展。
4.2 缺少野生動物檢疫規程《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動物檢疫的范圍、對象和規程由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制定、調整并公布。目前農業農村部只頒布了生豬、家禽、反芻動物、馬屬動物、犬、貓、兔、蜜蜂等14 種動物的產地檢疫規程。對人工飼養或捕獲的野豬、野禽、野生反芻動物(牛、羊、鹿、駱駝)、野生馬屬動物、野生犬科動物、野生貓科動物,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可對應參照上述規程進行產地檢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但對竹貍、豪豬、蛇等人工飼養或捕獲的野生動物,目前農業農村部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檢疫規程。由于農業農村部目前尚未出臺野生動物檢疫規程,在實際檢疫工作中缺乏“野生動物”的檢疫對象、檢疫程序、檢疫合格標準等工作依據,官方獸醫對“野生動物”疫病防控狀況不了解,因此不能對其實施檢疫出證。
4.3 野生動物持證流通難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 年春節期間獸醫領域有關工作的通知》(農辦醫3號)要求,官方獸醫要嚴格執行動物檢疫規程,按程序、規范開展工作,不得為無檢疫規程動物出具檢疫證明。在國家尚未出臺野生動物檢疫規程之前,野生動物托運人和承運人無法憑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運輸,嚴重影響野生動物的調運流通和銷售。
5.1 明確野生動物檢疫范圍除《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外,其他的野生動物種類很多,涉及的動物病種也是多種多樣,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不可能對所有的野生動物開展檢疫。建議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林草部門主管部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畜共患病防控)結合不同區域、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疫病監測情況和人工飼養利用的種類、數量以及發生疫病情況開展野生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并根據其對經濟損失、人體健康危害程度等實施分級管理,確定野生動物檢疫范圍。
5.2 盡快出臺野生動物檢疫規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五十條第三款規定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野生動物檢疫辦法的要求,建議有主管部門盡快溝通協商部署,對野生動物開展有關疫病的監測和研究,并建立科學的疫病檢疫診斷方法,分類明確野生動物檢疫對象、檢疫技術、檢疫程序和檢疫合格標準,為野生動物檢疫提供工作依據。
5.3 野生動物檢疫申報實行分類管理在《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外的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檢疫申報,建議按動物園觀賞演藝動物、人工馴養繁殖野生動物、人工捕獲野生動物實行分類管理;野生動物檢疫要憑林草部門有關的人工馴養繁育許可證、特許獵捕批準文件、專用標識等合法來源證明進行申報;其檢疫合格標準建議基于林草部門有關合法來源證明、規定動物疫病檢測合格報告、動物園(飼養場)獸醫出具的動物健康證明及臨床健康檢查實施檢疫出證。
5.4 建立健全野生動物檢疫監管協同機制野生動物的管理涉及農業農村部門、林草部門、野生動物保護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等,建議各部門間協調開展野生動物全流程檢疫監管,明確各有關部門在野生動物監管工作中的職責,建立健全不同部門間的銜接協作機制,構建野生動物保護及其檢疫監管信息平臺,實現各部門各環節監管信息互聯互通、共享運用,確保野生動物檢疫監管工作有效開展。
野生動物檢疫規程出臺前,建議林草主管部門協商交通運輸部門,對合法人工繁殖來源、依法可以出售的野生動物憑林草部門出具的人工繁育許可證、特許獵捕批準文件或專用標識實施調運或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