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本 孫寶權/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223100
當前,隨著畜牧業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給養殖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養殖過程產生的糞污如果不科學處理、隨意堆放等勢必會造成環境污染。隨著國家對環境整治力度的加大,目前大多數養殖場都配備了糞污處理設施設備,畜禽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畜禽糞污污染現象時有發生,為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開展畜禽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工作,實現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1.1 畜禽糞污危害在畜牧生產中會產生的畜禽糞污,如不經過處理排放到外環境將會對土壤、水體等產生污染。加之在養殖中應用的獸藥、添加劑等,這類物質中存有部分重金屬元素、激素、化學物質等。在畜禽養殖區域產生氨氣等刺激性氣體,導致空氣質量降低,人畜免疫能力降低。此外,畜禽糞污如果直接外排,將會對土壤結構、性狀產生影響,使土壤污染加重,對植物生長安全性造成威脅。導致周邊水體富營養化,影響水質,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1.2 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必要性首先,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有關部署要求的需要,總書記的“兩山理論”為廣大養殖場糞污處理與利用指明了方向;其次,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是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村人居環境的重大舉措,從而實現農業生產廢棄物生態消納,帶動整治農村畜禽污染,凈化水體環境。三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治理農業污染,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需要。
從2017 年以來各地開展了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工作,相繼劃定了禁養區與限養區,并關停了禁養區,出臺了畜牧業區域規劃,規定土地載畜(禽)量,確保不超量飼養,中央與省市財政出臺了畜禽糞污治理與資源化利用與整縣推進相關政策,幫助規模場配備了糞污處理相關設施設備等,有力推動了各地的畜禽糞污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工作。
以淮安市洪澤區為例,2018~2020年規模場畜禽糞污治理率分別為77%、97%、100%;2019~2020 規模養殖場設施裝備配套率97%、100%。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為78%、96%、98%。在推進規模場治理同時將非規模養殖場納入人居環境同步推進。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畜禽規模場配備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的相關設施設備,糞污治理率與設施設備配套率都有了較大提升。
3.1 設施設備建設與養殖規模不匹配、運行率低根據《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規范(試行)的通知》(農辦牧【2018】2 號)及《江蘇省非規模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指南(試行)》的通知(蘇農牧33 號)相關規定,畜禽養殖場都應該根據設計規模建設相匹配的防雨、防滲、防外溢的堆糞場與沉淀池,而現實生產中有部分養殖企業糞污處理的設施與設計規模不匹配,未按設計規模投入生產,存在堆糞場、沉淀池不匹配現象。此外,由于畜禽養殖投資大,風險高,部分養殖場利用相關政策新上了發酵罐、糞便處理一體機等相關設備,但為減少費用不正常運行,還有部分場建設儲糞場、沉淀池等設施設備簡易,使用不到一年防雨就破損。
3.2 建設的糞污無害化處理中心布局不合理建設的糞污無害化利理中心遠離養殖集中區域,并與糞污消納土地不配套,糞污加工、運輸成本高,運行低下,存儲、處理能力不夠。
3.3 對糞污無害化處理過程缺乏監管養殖場建設的堆糞場、沉淀池、氧化塘等貯存糞污的設施,這些糞污存放發酵多久、是否經過無害化處理,目前還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部分養殖場只處理固體糞便,未處理養殖尿污。
3.4 養殖場糞污治理主體認識尚需進一步提高個別養殖場對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不強,不重視糞污治理,被生態環境部門查處時才引起重視,而且整改力度不足。個別小養殖戶由于其養殖數量少,存在糞污露天堆放現象。
3.5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資金不足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難度大、需要資金投入多。盡管國家與省市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必定有限,多數需靠養殖場自身投入,而且這些資金優先投入規模場使用,中小規模和散養戶很難拿到污染治理補貼。
3.6 宣傳不到位,執法監管尚需進一步加強存在著農業農村部門唱獨角戲,其人力、物力不足,法律法規宣傳不到位,業務技術指導不到位。生態環境部門缺乏長效的監管執法機制,遇到問題往往交辦給農業農村部門。
3.7 農牧結合脫節、糞污資源化利用率低現實生產中種植戶大部分不愿使用糞肥,由于糞肥運輸施用成本高,使用不方便;加之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勞動力不足,種地多使用化肥,畜禽糞污還田利用的空間被擠占,老百姓對農牧結合循環利用畜禽糞污的積極性不高,致使農牧結合脫節。
3.8 土地消納不平衡養殖場養殖規模與土地消納畜禽糞污的能力不配套,相當一部分養殖場沒有足夠的配套農田,多余的糞污只能存放在貯存池里或委托第三方處理,由于種植稻麥等作物的季節性與養殖業的非季節性,使養殖數量多少、糞污存儲時間長短與土地施肥的季節、消納糞污的多少矛盾突出。
4.1 加強宣傳力度,嚴格落實養殖場的主體責任平日加強對養殖場的宣傳指導,提升養殖場的環保意識,開展技術培訓,使其認識畜禽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提升他們的認知度;督促指導養殖場建立與養殖規模相匹配的堆糞場、沉淀池,糞污處理的設施設備要正常運行,確保糞污能得到真處理,提升設施設備的利用率。要加強對糞肥還田的技術指導,確??茖W合理地施用。
4.2 科學合理規劃建設區域糞污無害化處理中心糞污無害化處理中心建設地點選址要科學,要遠離居民區、飲水用源等地方,適宜在四周為農田,又能輻射周邊的養殖場。
4.3 建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為養殖場建立統一的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記錄糞污產生量、處理量與使用量時間以及承運人、使用人等,召開畜禽糞污治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培訓會議,指導養殖場科學規范處理、使用糞污;同時農業農村部門的技術人員定期到養殖場現場指導糞污無害化處理并填寫相關臺賬。
4.4 加大資金投入目前僅有國家、省市對畜禽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有部分投入,而縣(區)級投入相對較少或沒有,建議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支持在田間地頭配套建設管網和儲糞(液)池等方式,減少養殖場糞污存放壓力,養殖企業也應不等不靠,為了自身的發展與壯大,加大畜禽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的投入,確保產生的糞污合理收集、有效處置。
4.5 加大執法力度生態環境部門應加大執法巡查力度,加強巡查頻次,對糞污外排、露天堆放等不良行為,給予嚴勵打擊,要嚴懲個別屢教不改,不守規距養殖戶。設立環保舉報熱線,向廣大人民群眾公布,營造全社會都關心支持畜禽糞污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工作。
4.6 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農業生產者使用糞肥相關政府應出臺政策,推行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生產優質農產品;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使用糞肥,以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同時積極鼓勵養殖場承租農田、魚塘、林地等來消納畜禽糞污;對以土地消納為主的養殖場應充分考慮承租土地是否與養殖設計規模相匹配;對新建的養殖場要充分考慮全縣(區)其糞污產生量是否超過土地承載力要求,要進一步優化養殖業生產布局,以就近利用為原則,確保做到糞污能處理、好消納。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從源頭減排開始,優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大力推廣成熟穩定的畜禽糞污處理方法。
5.1 發展生態健康養殖畜禽糞污治理的一個有效措施就是進行生態健康養殖。在選址布局、養殖設施配套、品種、飼養密度、養殖工藝、投入品使用等方面下功夫,可采用堆肥、沼氣發酵等形式,將畜禽糞污進行集中處理,科學轉化為有機肥并加以利用,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5.2 源頭減量推廣微生物制劑、酶制劑等飼料添加劑和低氮低磷低礦物質飼料配方,提高飼料轉化效率,促進獸藥和銅等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降低養殖業排放。引導規模養殖場改水沖糞為干清糞,采用節水型飲水器,實行雨污分離、回收污水循環清糞等有效措施,從源頭上控制養殖污水產生量。糞污全量利用的規模養殖場,應最大限度降低用水量。
5.3 過程控制規模養殖場根據土地承載能力確定適宜養殖規模,建設必要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使用堆肥發酵菌劑、糞水處理菌劑和臭氣控制菌劑等,加速糞污無害化處理過程,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
5.4 末端利用以固體糞便為主的規?;B殖場,可實施固體堆肥或運送到無害化處理中心生產商品有機肥;采用糞污全量收集養殖場可使用“異位發酵床”模式、糞污專業化能源利用”模式、“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污水達標排放”等模式進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