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振松/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白層鎮農業服務中心 562200
犢牛幼齡階段的生長發育和成年后肉牛的生產性能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做好犢牛培育的工作非常的關鍵。但是有的養殖戶沒有認識到犢牛培育的重要性,尤其不重視犢牛的培育工作。為此,為了保證牛肉的數量和質量,必須加強對犢牛的培育技術的研究,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滿足消費者對牛肉制品的需求。
1.1 能夠體現長期的效益當前的養殖情況來看,有些養殖人員沒有清楚的認識到犢牛培育的重要性,導致犢牛管理的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少,并且資金不足,影響回報率。但有些養殖戶清楚地認識到犢牛培育對肉牛養殖的重要性,加大了犢牛培育的力度。為此,養殖戶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犢牛培育是一項長期效益的工作,直接關系到牛養殖業是否能夠健康的發展,應該加大對犢牛培育的經費的投入力度,培育出更多優質的犢牛,為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1.2 提高成年牛的生產力為了保證牛肉的質量,不僅需要重視母牛的繁育能力,保證每頭母牛都能夠產出優質的犢牛和健康的犢牛。此外,在犢牛產出之后要盡早的完成斷奶,目的是可以讓母牛提前的發情排卵和接受配種,可以增加母牛的產仔數量,也有利于保證犢牛的治療。
和成年就相比,犢牛的生理特點具有一定的差異,身體的各項器官沒有發育完善,對體溫的調節能力比較差,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尤其是對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比較敏感。犢牛的瘤胃的容積比較小,隨著犢牛的生長發育,瘤胃逐漸增大。需要注意的是,瘤胃的消化功能比較差,可能胃液分泌不足,對植物性飼料的消化能力較差,只有隨著犢牛的生長發育才能保證瘤胃的消化能力。另外,犢牛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對外界的免疫能力比較差,免疫系統沒有發育完善,容易出現各類疫病,增加死亡率。犢牛的生長發育迅速,要結合其生長特點做好培育工作。
3.1 做好接產工作有些母牛在分娩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難產。導致分娩時間長,如果采取人工接產方式不當的話會造成犢牛與母牛的臍帶連接斷裂,造成犢牛的窒息缺氧,可能不會順利的出生,或者出生后的犢牛體質較差,容易染病。為此,養殖戶應該加強母牛妊娠后期的管理工作,除了要滿足自身的營養需求之外,還要加強母牛后期的鍛煉,保證順利產出犢牛。在檢查的過程中還要檢查胎位是否正常,如果胎位不正要聯系專業的接產技術人員,幫助母牛生產。在犢牛出生之后要清理口鼻中的羊水,保證鼻腔干凈清潔,沒有任何黏液,減少窒息的風險。在剪斷臍帶之后使用碘酒消毒擦拭,避免出現感染。
3.2 犢牛的飼養技術
3.2.1 盡早的吃上初乳出生的犢牛的免疫能力比較差,對外界抵抗能力差,尤其是胃腸道功能發育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消化植物性飼料。應該讓犢牛盡早的吃上初乳,母牛乳汁中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能夠滿足犢牛生長發育的需求,尤其是初乳中還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通過吮吸初乳能夠獲得免疫抗體,提高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另外,初乳中含有鎂鹽,能夠幫助犢牛起到糞便排出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應該讓犢牛出生1h 左右吃上初乳,如果無法自行的吮吸母乳,要采取人工輔助哺乳,要控制好初次哺乳的劑量。初乳中的營養豐富,夠滿足出生期生長的需求和營養需求。具體的喂食初乳的方法如下所述,應該在犢牛出生后的0.5h 內趁熱喂養。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出生后犢牛的初乳的吸收率高達100%,2h 后的吸收率達到90%,4h的吸收率為80%,如果超過20h 直接下降為12%。為此,必須要讓新生的犢牛盡早的吃上初乳,提高犢牛體內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如果采取人工喂食母乳的話,溫度應該控制在37℃~38℃,溫度過低必須要加熱,否則會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引發腹瀉。如果溫度過高會刺激犢牛出現胃腸炎,或者發生口炎。犢牛飼喂還應該堅持定量、定時和定溫的原則,奶溫控制在37℃~38℃,每天堅持定量喂養的原則,并且喂養量由多到少,逐漸過渡,不能突然更改劑量,否則容易造成犢牛出現應激反應,導致抵抗能力下降。
3.2.2 常乳期的飼喂犢牛出生期結束之后,直接進入常乳期飼養階段,該時期應該補充飼料的草料,并且逐漸的過渡斷奶,喂食固體飼料。犢牛哺乳期的長短和飼養條件以及環境條件有著直接的關系,當前的發展趨勢是縮短哺乳期,如果在條件好的養殖場,可以提前斷奶,如果像條件差,可以適當的增加哺乳量,并且延長步入周期。除了要做好該時期的犢牛管理之外,應該加強對哺乳期母牛的飼養管理工作,提高母牛的泌乳量,滿足犢牛對乳汁的需求,促進毒犢牛的健康生長。
3.2.3 補飼技術為犢牛提供植物性飼料能夠促進胃腸和消化腺的發育,滿足犢牛的生長發育需求。第一,干草。在犢牛出生后的7~10d 可以開始訓練采食干草,可以選擇優質的苜蓿干草,領導犢牛自由采食。第二,精飼料。在犢牛出生后的10~15d 可以訓練才采食精飼料,并且保證精飼料的營養全面性,在精飼料里面可以添加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物質。第三,多汁飼料。為了促進犢牛的消化器官的發育,可以喂食多汁飼料。第四,青貯飼料。在犢牛出生后的2 月齡開始喂食青貯飼料。第五,為其提供干凈清潔的飲用水,自由飲用即可。在補飼的過程中的草料不能更換過快,還不浪費草料的前提條件一下可以適當的增加喂食量,引導犢牛自由的采食。
3.2.4 犢牛的早期斷奶技術早期斷奶的優勢明顯,可以降低培育的成本,有利于犢牛身體機能和器官的發育,也能減少消化系統方面疾病的發生概率,降低死亡率,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支出。早期斷奶的做法如下所述,在犢牛出生后的5d 內必須要吃上初乳,在改變喂乳方式之后可以訓練犢牛自由的采食精飼料,要控制好采食量,觀察幾天沒有任何問題之后可以斷奶。在早期斷奶飼養中,初乳期每天可以喂食3 次,常乳期每天2 次,臨近斷奶期每天1 次。隨著母牛泌乳量的減少可以適當的增加精飼料的采食量,提供優質的苜蓿干草和青飼料,且引導犢牛自由的采食。養殖戶要定期觀察犢牛的采食情況和飲水情況,發現異常之后要單獨飼養,并且做好治療工作。加強對犢牛的護理,適當的增加運動量,增強體質,促進犢牛生長發育。
3.3 犢牛的管理技術
3.3.1 做好護理工作在犢牛出生之后要清理口鼻中的黏液,否則會可能造成犢牛的窒息。也可以引導母牛舔食犢牛表面的黏液,避免犢牛受涼,犢牛出生之后盡快轉移到溫暖的地方,做好護理工作。
3.3.2 犢牛的衛生管理應該保犢牛圈舍的整潔干燥,必須及時的更換墊草,定期打掃地面部位,做好消毒工作。在人工補喂的過程中,做好器具的消毒,每天應該定期的清洗消毒。
3.3.3 適當的增加運動量在集體飼養的過程中,應該建設單獨的犢牛運動場,在天氣晴朗季節,牛出生后的3~5d可以讓犢牛在自由活動,在寒冷的冬季,選擇天氣晴朗時出來運動。通過運動能夠增強體質,提高犢牛的采食量。每天的運動還能夠接受陽光的照射,促進鈣的吸收,提高抗病能力。
3.3.4 犢牛去角為了便于后期的成年管理,減少牛體之間的相互傷害,要做好犢牛的去角工作。在犢牛出生后的7~12d 可以去角,不會對犢牛的生長造成過多的影響。針對去角后的犢牛應該采取單獨飼養的方式,防止相互舔食,在夏季要觀察是否有發炎或化膿癥狀。
3.3.5 去除副乳頭副乳會影響擠奶的效率,也容易引發乳房炎。在哺乳期應該減除副乳頭,將其清洗干凈并且消毒,用鋒利的剪刀將乳頭剪下,然后在傷口處涂抹少量的消毒液和碘酊,預防感染。
3.4 犢牛的疾病預防犢牛在生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類型的疾病,直接影響其健康生長。為此,應該做好疫病的預防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做好妊娠期母牛的飼養管理工作,母牛妊娠期的后期階段可以適當的增加運動量,避免出現難產,或者影響犢牛質量。針對待產的母牛,在臨產之前要清洗乳房的污染物,之后使用生理鹽水擦拭。第二,加強對圈舍和周圍養殖運動場的環境消毒,可以使用來蘇爾或者福爾馬林徹底的消毒,能夠有效的減少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數量。第三,養殖戶要定期的檢查犢牛生長狀態,包括采食情況和排便情況,發現疑似病例要及時的隔離,避免疫病的擴散和蔓延。第四,可以經常的擦拭是犢牛的皮膚,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保證牛體的清潔,同時可以減少寄生蟲病的發生。第五,科學的選址和建設牛舍,必須要保證養殖場的通過換氣和光照充足,為犢牛營造適合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保證生長環境的干凈整潔。在多雨季節,圈舍很容易發生潮濕,應該定期的更換墊料,保證圈舍的干燥。第六,確保瘤犢牛出生之后能夠盡早的吃上初乳,可以通過母乳獲取免疫抗體,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第七,加強對犢牛的飼養管理,除了要為犢牛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之外,還應該定期的消毒,結合養殖場犢牛的生長情況制定免疫接種程序,及時的接種疫苗,提高犢牛的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