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徐圣/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分界鎮畜牧獸醫站 225416
豬瘟是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具有急性發病和高度接觸傳染性的特點,主要的臨床癥狀為發病級和壞血癥,在全球范圍內廣泛的流行,對生豬養殖業的危害很大,是重點防控的疫病之一。副豬嗜血桿菌是一種散發性的疾病之一,主要危害哺乳期的仔豬和保育期仔豬,會造成生豬的生長發育不良。在生豬養殖中,經常會出現豬瘟繼發副豬嗜血桿菌,會增加診斷和治療的難度。
某養殖場有母豬幾百頭,并且從外地引進了一部分的后備母豬,引種之后進行了疫苗的注射,注射了豬瘟疫苗,但是在注射之后的2d 氣溫下降,一些母豬出現發病的癥狀,表現為體溫升高和咳嗽,并且排出稀狀糞便,病情嚴重的患病豬在發病之后的3~5d 內死亡,有些患病豬呈現慢性發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身體消瘦,營養不良,最終全身衰竭死亡。經過幾天之后,發病的母豬數量逐漸增多,養殖人員向當地的獸醫求助之后使用藥物治療,選擇阿莫西林等藥物,但是沒有起到緩解的效果。
病豬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可達到41℃~42℃,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和采食量下降的癥狀。有些患病豬的鼻孔會流出黏性的分泌物,并且關節腫脹,運動能力受到影響,運動失調。一些患病豬的四肢部位和腹部出現不同程度的紫色斑塊,在發病之后的3~5d內可能死亡。
為了能提高診斷的效果,對病死豬進行解剖,身體部位出現明顯的病變,主要表現為淋巴結腫大和充血,出現不同程度的大理石樣病變。胸腔有大量的滲出液,顏色為淡綠色,胸肺膜表面有滲出,兩者之間出現粘連,心臟部位有明顯的出血點,腎臟解剖之后病變明顯,除了有出血點之外,腎臟和腎盂部位病變明顯。
4.1 病料抹片鏡檢無菌采集病死豬的肺臟和肝臟部位,然后做抹片處理,之后采取革蘭染色鏡檢,結果發現大量的革蘭陰性短桿菌。此外,肝臟細胞腫大,有少量的革蘭陰性桿菌。脾臟內的淋巴細胞增多,但是腫大不明顯。
4.2 細菌分離培養試驗在無菌的環境下采集患病毒的患病部位,包括肺臟、肝臟和血液等部位,將其制作成病料,之后接種在瓊脂平板上,經過37℃的環境培養24~36h,之后觀察細菌的生長狀態,通過檢查結果表明,在兔鮮血瓊脂平板上,細菌基本不生長;接種在巧克力瓊脂平板上,細菌的生長速度緩慢;接種在TSA 培養基上,生長狀態良好,可以發現灰白色的菌落,選擇菌落之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此外,將分離出的菌株接種到微量生化鑒定管中,之后在37℃環境下培養24h,發現菌株能夠分解葡萄糖和果糖等,但是不能發酵甘露醇和木糖等,符合副豬嗜血桿菌的生化特征。
4.3 藥敏試驗選擇分離到的毒株,然后接種到TSA 培養基上,之后選擇紙片法進行藥敏實驗,結果表明,對于阿莫西林和慶大霉素比較敏感,對慶大霉素以及氟苯尼考中度敏感,但是對環丙沙星等藥物不敏感。
4.4 豬瘟檢測采取病豬病料送實驗室進行豬瘟病毒檢測,通過RT-PCR 檢測,結果顯示豬瘟病毒檢測陽性。
5.1 豬瘟的預防方法引發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有多種,包括母豬的持續感染,通過胎盤直接傳染給仔豬。如果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也會增加染病的概率。為此,應該從源頭上控制一定的擴散和蔓延。可以定期采集母豬和公豬的體表淋巴結,進行抗原的檢測,如果發現攜帶病毒的種豬要立即在淘汰,在操作的過程中應該規范化。
5.2 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預防方法在預防疾病的過程中,應該減少應激反應的出現,在有條件的養殖場,要做好斷奶仔豬的分離工作,避免該病的傳播和擴散。在進行母豬免疫的過程中,要選擇副豬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也要做好仔豬的免疫工作,通過科學的免疫對策能夠減少該病的出現。在疫苗免疫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免疫失敗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該病可能出現不同的毒株血清型,缺乏交叉保護,從而導致免疫結果失敗。為此,應該選擇抗生素治療,但是要選擇沒有使用過的抗生素,堅持對癥治療的措施,能夠提高治療的效果。
5.3 治療措施第一,緊急預防接種。針對體溫正常和食欲正常的病豬,如果臨床癥狀不明顯,可以采取緊急免疫接種的方式,注射豬瘟活疫苗,保證每頭豬一個針頭,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第二,及時的藥物治療。針對已經出現臨床癥狀的患病豬,可以選擇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的方式,結合體重選擇具體的劑量,每天1 次即可;使用5%的氨基比林注射液肌肉,每天2 次注射,連續注射5d 左右。此外,也可以肌肉注射干擾素,每天1 次,連續用藥3d,利用上述藥物治療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控制疫情的擴散,讓患病豬盡早的恢復。在使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不同的藥物之間可能會產生沖突,對患病豬造成二次傷害。為此,在用藥的過程中必須嚴格的遵守說明書,按照獸醫的囑托用藥,不能隨意的更改藥物的劑量,否則會延誤病情的治療,導致病情加重。
5.4 隔離消毒防治為了減少豬瘟繼發嗜血桿菌病的發病概率,要采取隔離消毒防治措施,也是當前比較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日常的消毒管理工作,能夠有效的控制豬瘟蔓延的速度,提高豬瘟防控的質量。在消毒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甲酚磺酸水溶液作為消毒液,在清理好圈舍內的糞便之后對圈舍噴灑消毒水,能夠降低疾病的傳播和蔓延的速度。此外,結合自身養殖場發病情況制定科學的消毒程序,輪換的使用消毒藥品,避免病毒和細菌產生耐藥性,影響防控的效果。
5.5 做好養殖管理工作為了有效的防控該病,養殖戶應該定期的觀察生豬的健康情況,如果發現疑似病豬必須采取及時的隔離對策,減少疾病的擴散和蔓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養殖場的檢疫能力有限,應該聯系當地的防疫部門和工作人員,提高防控的能力。做好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針對病死豬應該采取深埋或者焚燒的處理方式,徹底的消滅傳染源,提高防控的效果。加強屠宰檢疫工作,嚴格禁止帶毒的豬進入到市場,否則會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在病死豬處理完成之后,要對養殖場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工作,每天消毒1 次即可,輪換使用消毒藥品,消毒完成之后做好養殖場的通風處理。加強養殖場的衛生清潔工作,定期清理豬圈內的糞便,保證地面的干燥,可以減少病毒的傳播速度。嚴格禁止外界的人員和車輛隨意的進出養殖場,如果必須進入飼養場地,要做好車輛和工作人員的交流工作。此外,養殖場內的工作人員禁止串舍,也會減少該病的發生概率。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模式,盡量減少從外地引種的概率,如果需要引進豬種,要嚴格的檢疫,并且出具產地的檢疫合格證書,隔離觀察45d沒有任何問題之后才能混合飼養。加強對養殖場的飼養管理,為豬群營造健康的生長環境,確保養殖環境的安靜,避免豬群出現應激反應。提供營養均衡的全價飼料,加以飼料或者飲水資源添加黃芪多糖等物質來提高豬菌的整體抗病能力,能夠有效的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

相關的臨床實踐證明,大量的使用豬瘟疫苗可能在豬體內誘導干擾素的形成,持續形成的干擾素能夠抵抗豬瘟病毒的感染。但是長此以往會造成育肥豬的生長緩慢,可能被淘汰。副豬嗜血桿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如果豬只體內的抵抗能力下降會發病,發病之后會影響藥物的使用治療效果,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因為在發病之后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來治療,尤其是重癥病例要采取靜脈注射的方式才能提高治愈率,而抗生素的長期使用會使病原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的效果。隨著豬養殖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不僅導致豬病出現的概率明顯增強,同時不同的疾病可能出現混合感染,增加治療和防控的難度,為此,要采取科學的預防對策,科學的飼養管理,為豬群營造健康的生長環境,為豬群提供要均衡的全價飼料,提高豬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減少疫病的發生概率。此外,做好養殖場的日常消毒和清潔工作,確保養殖場的干凈衛生,需要注意的是,要輪換的使用消毒藥劑,防止病原產生耐藥性。有條件的養殖場應該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減少從外地引進豬種的概率,如果需要引進的話,需要出具產地檢疫證明,并且隔離喂養一段時間之后才能混合飼養,能夠有效的避免疫病的擴散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