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程/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29300
張白乙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協代蘇木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 029306
牛羊中毒病是由于某種毒物進入牛羊體內,引起機體發生相應的病理變化和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的過程。隨著牛羊養殖數量不斷增多,牛羊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依然是阻礙牛羊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原因,牛羊中毒性疾病是養殖生產中常見的一類疾病,病因包括飼料中毒、有毒植物中毒、藥物性中毒、蜇刺中毒或咬傷中毒等。若飼料搭配、加工不當,飼養管理粗放等均可引起牛羊中毒病的發生,這不僅損害機體健康,還會對養殖場(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為此,做好牛羊常見中毒性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對于牛羊養殖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1 飼料毒物中毒
1.1.1 氫氰酸中毒當牛羊過量采食富含氰甙的青飼料,經胃內的酶和胃酸作用對飼料進行水解以產生游離的氰甙胺,患病牛羊發生以呼吸苦難、黏膜鮮紅、肌肉震顫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中毒病。富含氰甙或可產生氰甙的飼料主要有:木薯,尤其是10 月以后的木薯皮中氰甙含量逐漸增多;高粱及玉米的新鮮幼苗;機榨亞麻籽餅內氰甙含量較高;薔薇科植物(桃、李、杏等)的葉子和種子含有氰甙。當以上飼料過量飼喂時,就會引起牛羊發生中毒。
當牛羊過量采食含有氰甙的飼料15~20min 后,表現為腹痛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顫,全身驚厥,嘴流出白色泡沫狀唾液;發病牛羊首先興奮,很快變為抑制,呼出帶有苦杏仁味的氣體,全身極度衰弱無力,行走不穩,體溫下降,后肢麻痹,瞳孔散大,反射減少或消失,心率緩慢,最后昏迷而死。對病死尸體進行解剖,體腔內有漿液性滲出液,胃腸道黏膜和漿膜出血。實質器官變性,肺水腫,氣管和支氣管內有大量泡沫和不易凝固的紅色液體。
發病后立即使用亞硝酸鈉,牛2g、羊0.1~0.2g,配成5% 的溶液,靜脈注射;接著注射5%~10% 的硫代硫酸鈉溶液,牛100~200mL,羊20~60mL,一次性給藥。對于本病的預防,最好將含有氰甙的飼料放于流水中浸漬1d,或反復沖洗浸泡后加工利用;不要在含有氰甙植物的地區放牧牛羊。
1.1.2 亞麻籽餅粕中毒亞麻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分油用、纖維用和兼用3種,主要分布在河北西北部、內蒙古、寧夏等地,亞麻籽含有約23%蛋白質和40%脂肪,含有生氰糖甙、亞麻子膠和抗維生素B6 等有毒有害物質,榨油后的餅粕內仍含有多種有毒物質和抗營養因子,長期飼喂牛羊或當牛羊大量采食后,則會引起中毒。
發病牛羊精神萎靡,呼吸困難而急速,脈搏快而微弱,劇烈腹痛和腹瀉,有時尿閉,肌肉震顫,尤其肘部和胸前肌肉更為明顯,呼吸困難時呈犬坐姿勢,心跳加速,結膜發紺,角弓反張,瞳孔散大,心力衰竭,呼吸麻痹而死。
當本病發生時,要立即停止飼喂亞麻籽餅粕,清理消化道內容物,阻止有毒物質的繼續吸收。特效解毒療法是5%亞硝酸鈉溶液與5%~10%硫代硫酸鈉溶液配合應用,同時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B6、強心、補液等對癥治療。
1.1.3 亞硝酸鹽中毒當牛羊過度食入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植物或飲水,引起血液中生成大量高鐵血紅蛋白的一種中毒性疾病。在牛羊飼料中,各類秧苗及葉菜類等均富含硝酸鹽。在飼養生產中,將幼嫩青飼料堆放過久,特別是經過雨淋或烈日暴曬,及其容易產生亞硝酸鹽。牛羊等反芻動物采食的硝酸鹽,在瘤胃作用下形成亞硝酸鹽,或可因誤飲硝酸鹽過多的河水或割草區漚肥的坑水而引起中毒。
本病多發生于精神狀態良好和食欲旺盛的牛羊,發病急、病程短,救治困難。中毒嚴重牛羊表現為呼吸困難,脈搏急速而細弱,全身發紺,耳尖、尾端的血管中血液量少而凝滯,呈黑褐紅色。肌肉震顫而衰竭倒地,末期出現強直性痙攣。病牛牛羊解剖可見胃、腸道各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黏膜容易脫落,腸系膜淋巴結輕度出血,肝、腎呈暗紅色,肺充血,心外膜有出血點。
本病的特效解毒藥是美藍(亞甲藍),牛羊劑量為8~10mg/kg,加入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中,配制成1%溶液,靜脈輸注。對于本病的預防可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改善青綠飼料的堆放和蒸煮過程;二是青飼料接近收割時,不能再用硝酸鹽等化肥農藥;三是對可疑飼料飼喂前進行簡易化驗。
1.2 有毒植物中毒
1.2.1 櫟樹葉中毒本病發生于生長櫟樹的林區,當牛羊過量采食櫟樹的莖、葉、子實均可引起中毒發生,對牛羊危害尤為嚴重。近年來,內蒙古、山東、山西、河北、四川、湖北等地均有對本病的報道。櫟樹的主要有毒成分是高分子櫟丹寧,其芽、蕾、花、葉中均含有此種物質。當牛羊采食櫟樹葉占日糧的50%以上即可引起中毒,超過75%會中毒死亡。櫟樹葉中毒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地區性和季節性,主要受櫟樹自然分布而決定。
當牛羊過量采食櫟樹葉后的5~15d,即可出現臨床癥狀。患病牛羊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反芻減少;瘤胃蠕動減弱,腸音低沉,糞球干燥、顏色發深;腹下、胸前出現水腫,觸診呈捏粉樣;最后出現黃疸、血尿、脫水等癥狀,最終因腎功能衰竭而死。剖檢可見胃腸道有散在出血點,胃黏膜多有淺層潰瘍,內容物干結,真胃和和小腸黏膜有水腫,充血、出血和潰瘍等變化。
對于本病的治療可用1%~3%氯化鈉溶液1000~2000mL,瓣胃注射;或5%碳酸氫鈉300~500mL,一次靜脈注射以排除毒物;用硫代硫酸鈉5~15g,配制成5%~10%溶液,一次靜脈注射進行解讀;對體質衰弱、體溫偏低、呼吸次數減少的病例可配合5%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mL、10%安鈉咖注射液20mL,一次靜注。
1.2.2 瘋草中毒瘋草是世界范圍內危害草原畜牧業最為嚴重的一類毒草,瘋草中毒多因在生長有棘豆屬或黃芪屬有毒植物的草場上放牧所致。一般牛羊不會主動菜蔬瘋草,但在過度放牧的情況下,草場退化、沙化,瘋草群落的密度逐年增加,草場質量急劇下降,牛羊因饑餓而被迫采食瘋草,導致中毒發生。
瘋草中毒主要表現慢性經過。牛羊初期采食瘋草,體重增加,后反而下降,中毒癥狀以運動機能障礙為特征。病初表現精神沉郁,反應遲鈍,行走不穩,后肢拖地或向兩側搖擺。病情嚴重時,眼半閉,頭頸部不斷地做水平擺動。安靜時呆立,走路時頸部及四肢僵硬,容易倒地。隨著機體衰竭程度的逐漸加重,病畜還表現貧血、水腫、消瘦及心力衰竭。中毒母畜不發情,公畜缺乏性行為;發病孕畜多發生流產、畸胎或弱胎。病死牛羊尸體大都消瘦,血液稀薄,口腔及咽喉部遺瘍,心肌質軟,心內膜有出血點和出血斑,肝臟呈土黃色,個別淋巴結切面有出血斑,腎臟輕度水腫,膀胱空虛,腦膜充血。腦膜充血。
目前本病尚無特效解毒療法。對輕度中毒病畜,只要及時轉移到無瘋草的草場安全收牧,適當補給精飼料,供給充足飲水促進毒素排泄,一般可自行康復。嚴重中毒的牛羊無恢復的希望,應及時淘汰。因此,只有通過加強草原畜牧管理,本著防除和利用相結合的原則,才能有效防止牛羊瘋草中毒。有放牧也不氣草中毒。
1.3 霉菌毒素中毒
1.3.1 黃曲霉毒素中毒當牛羊采食了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料后,可引起中毒癥狀發生。黃曲霉毒素隨被污染的飼料經過胃腸道黏膜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肝臟,肝臟含量可比其他組織器官高5~10 倍。所以當牛羊發生中毒后,牛羊以肝臟損害為主,同時還伴有血管通透性破壞和中樞神經損傷等,臨床上出現黃疸、出血、水腫和神經癥狀。厭食、磨牙,前胃遲緩,瘤胃鼓氣,間歇性腹瀉,妊娠母畜早產、流產。特征性解剖病理變化在肝臟,肝臟腫大、黃染、質地變脆,廣泛性出血和壞死。全身黏膜、漿膜、皮下及肌肉出血,皮下脂肪有不同程度黃染。胃黏膜充血、出血,肝細胞增生,纖維化。
防發霉是預防飼料、飼草被黃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根本措施。在飼料中加入質量好的脫霉劑,發霉、變質飼料禁止飼喂給牛羊。
一是要脫離毒源,立即嚴格控制可疑的毒源,迅速脫離有毒環境。二是排除毒物,根據毒物種類、中毒途徑及毒物理化特性,采用催吐、洗胃、瀉下、利尿、清洗體表等方法對中毒牛羊進行救治。三是應用解毒藥,根據發病特點合理選用中和解毒藥物、保護性解毒藥物、氧化解毒藥物。四是對癥療法,針對中毒癥狀使用強心劑、鎮靜劑、抗酸中毒,及時補充體液。五是加強護理,保持病畜安靜。
一是要加強飼養管理,保證飼喂牛羊的飼料來源可靠,干凈衛生,不可飼喂牛羊冰凍、發霉、劣質或容易引起中毒的飼料;二是對于飼料原料要定期進行檢查,加入優質的脫霉劑,以防止原料發生霉變;三是定期做好圈舍內外的清潔和消毒,以免滋生細菌和寄生蟲。
綜上所述,牛羊中毒病是養殖生產中常見的一類疾病,不僅影響牛羊健康還會對養殖場(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飼養飼喂中要尤為注意這類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只有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飼料合理搭配、做好平時預防與緊急救治,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