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林,王春華
(1.聊城市茌平區杜郎口鎮政府,山東 聊城 252000;2.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聊城 252000)
近年來,聊城市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但受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影響,水資源短缺仍是新時期影響聊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聊城水利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聊城市地處魯西平原,是黃河下游的重要城市,黃河水是支撐聊城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性自然資源。聊城市供水水源嚴重依賴黃河水、地下水,雨洪水攔蓄利用率、長江水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再生水的利用尚需加強,用水結構有待優化。該市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標準低,配套設施不完善,“跑、冒、滴、漏”嚴重,停水或斷水的風險長期存在。區域內大型灌區支渠襯砌率較低,中小型灌區現有的設施普遍老化失修,許多灌排泵站帶病運行。
一是中小河道防洪能力偏低。區域內50~200km2中小河流多數達不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二是部分農村河道、路邊溝等功能衰減,排澇能力普遍不足。三是抗旱應急能力不高,抗旱應急管理機制尚不完善,洪水控制管理體系尚未建立。
水土流失防治任務依然艱巨,黃河故道、引黃沉沙池區水土流失依然存在。部分縣(市、區)水資源開發利用超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超采嚴重。農村河湖管理范圍內傾倒垃圾問題和城區黑臭水體禁而不絕、時有反彈,生活污水違規排放等問題仍然存在。
智慧水利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雨情、水情、工情感知體系尚未系統建立,水土保持監管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不夠,信息歸集分散化、碎片化現象明顯,水利業務協同和智能化水平亟待加強。
一是河流水資源統一調度和骨干水網水量科學調度、生態流量管控機制尚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操作性強的節水激勵機制。二是河湖“四亂”問題監管壓力大,反彈風險較高。三是水閘、小型水庫等工程管理體制不健全,良性運行機制尚不完善。四是水土保持社會關注度不高,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普遍存在且執法力度不足。
節約用水等制度體系尚不完善,地下水管理、水生態保護和修復等法規基礎薄弱。水權水市場尚不健全,水價杠桿作用不明顯。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意愿不強,水利建設籌資壓力巨大。市縣財政困難,配套資金壓力大,影響相關項目正常推進。
健全年度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原則,強化節水約束性指標管理。一是加快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優化農業作物種植結構,擴廣節水型養殖方式,推進農村生活節水,促進農業節水增效。二是大力推進工業節水技術改造,積極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優化高耗水行業布局,推進工業節水減排。三是加強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規水利用,強制推動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
加快推進徒駭河、馬頰河治理鞏固提升工程,金堤河綜合治理工程以及莘縣段馬頰河治理工程建設,將徒駭河、馬頰河防洪能力從現狀不足3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實施莘縣新金線河、度假區四新河等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強堤防標化、規范化建設,保障河道防洪安全。實施徒駭河陶橋、楊莊、滑營節制閘和馬頰河薛王劉、馬村、甘寨節制閘除險加固工程,確保水閘防洪、興利等功能正常發揮。同時,做細做足做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落實水旱災害防御責任,提高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一是完善水源工程建設。實施位山引黃閘、陶城鋪引黃閘、郭口引黃閘改建工程項目,解決渠首閘引黃困難。結合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建設,新建莘縣、冠縣等配套平原水庫,實施高唐四新水庫、臨清市車莊溝蓄水工程和冠縣郭莊、喬馬莊泵站工程等蓄水工程。二是推進城市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實施臨清張官屯水庫凈水廠及配套工程、莘縣第二水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冠縣冉海水庫引黃泵站工程,提高城市用水保證率。三是加強區域水網互連互通。實施莘縣古云水庫與莘州水庫連通工程、東阿縣水秦水庫輸水管線建設項目、趙牛河調水項目等工程。
一是推進聊城市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完成渠道襯砌309 km,渠道疏浚治理4 429 km,建設生產橋梁2 430座、涵閘等水工建筑物1 456座、計量設施1 701處。二是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推進位山、彭樓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以及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強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銜接,打造節水高效、生態良好的現代化灌區。三是推動位山灌區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加強灌區田間“最后一公里”節水改造,推進位山灌區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四是持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加快輸配水管網建設,推動老舊管網提檔升級,不斷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一是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做好以位山灌區沉沙池治理、彭樓灌區輸水干渠沿線治理、陶城鋪灌區沉沙池區風沙片、郭口沉沙池區為主的沉沙池區和馬西、大沙河、清水、松林等黃河故道區的治理。二是加強地下水超采區治理。到2025年全面壓減剩余地下水超采量,在平水年份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三是加強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構建重要河流生態保護帶、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區。
以“信息能入云、工程能上圖、圖上能管理、過程能監督”為建設目標,實施東阿縣重點河道動態監測系統、莘縣重點河道動態監測系統、莘縣智能化水閘、臨清市水利現代化信息平臺建設,以及臨清市旱情預報預警系統等工程項目建設,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在水利工程建管能力、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保障管理等方面發揮智慧水利支撐能力。
一是完善水利監督體系。制定《聊城市節約用水條例》《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辦法》等地方性規章,加大執法力度,推進水行政執法規范化、法治化。制定出臺與各級法規相配套的規范性文件,健全完善市級水利監管體系。二是持續推進河湖“清四亂”,形成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管理機制。三是壓實水利工程參建各方的質量管理責任,強化工程建設過程監管,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以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為抓手,完善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落實管理責任主體,規范運行管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