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向轉,張心巧,張慧峰
(河南省伊川縣婦幼保健院 婦科門診,河南 洛陽 471300)
慢性宮頸炎是婦產科常見病與多發病,多與手術損傷或分娩后病原菌侵入引發的感染密切相關,患者發病后具有白帶增多、不同程度疼痛反應及痛經等臨床表現。慢性宮頸炎對患者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疾病發生進展后還可能誘發其他并發癥,最終危害患者身體健康。目前臨床針對慢性宮頸炎多采用阿奇霉素單獨治療,但療效有限[1],近期有研究[2]認為微波與阿奇霉素聯合應用價值較高,患者臨床癥狀及療效改善程度顯著。本研究探討微波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宮頸炎的效果及對患者炎性指標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擇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就診的7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年齡22~43歲,平均 (32.15±4.08)歲;病程7個月~3年,平均(1.12±0.20)年。對照組年齡21~41歲,平均 (32.23±4.14)歲;病程為6個月~3年,平均 (1.20±0.1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婦產科學 (臨床版)》中慢性宮頸炎的診斷標準[3];②年齡≥18歲;③交流順暢且意識清晰,對治療方式知情同意;④具有不同程度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陰瘙癢等癥狀。排除標準:①病程不足3個月者;②并發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宮頸惡性腫瘤疾病者;④對本研究治療方案不耐受者;⑤存在嚴重過敏反應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阿奇霉素治療,阿奇霉素(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54)單次取量0.5 g,另取250 mL的0.9%氯化鈉溶液混合處理后進行靜脈滴注治療,1次/d,1個月內連續治療7 d,治療周期為3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微波治療,阿奇霉素治療方式和劑量與對照組相同;微波治療方式:治療前常規檢查、清潔宮頸,將微波功率控制在60 W左右,常規灼燒宮頸管后唇,逐漸緩慢移至前唇灼燒,觀察宮頸皮膚出現發白狀后停止灼燒。治療過程中嚴格控制好治療距離、治療時間,避免對宮頸深部組織、血管及神經造成不必要損傷,若灼燒過程中出現異常出血反應,則可考慮采用壓迫止血與藥物止血方案。
1.4 觀察項目①臨床療效:觀察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宮頸狀況以綜合評價療效: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宮頸表皮與外口光滑,鱗狀上皮重新覆蓋;有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宮頸表皮與外口欠光滑,糜爛區域縮小,鱗狀上皮重新覆蓋面積增加;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惡化,宮頸表皮與外口粗糙,糜爛范圍較廣。②炎性指標:取患者晨間空腹肘靜脈血4 mL,常規離心處理獲取血清樣本,檢測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③不良反應:觀察并統計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過敏反應、宮頸灼傷、異常出血、胃腸道反應。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1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炎性指標治療前,兩組的炎性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PCT、CRP及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PCT(ng/mL) CRP(mg/L) IL-6(pg/mL)治療前 觀察組 35 0.91±0.14 35.24±4.18 19.70±2.02對照組 35 0.90±0.14 35.30±4.20 19.65±2.08 t值 0.299 0.060 0.102 P值 0.766 0.952 0.919治療后 觀察組 35 0.15±0.05* 5.20±1.17* 9.57±1.64*對照組 35 0.31±0.06* 8.62±1.20* 13.02±1.75*t值 12.120 125.072 8.510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9%,略高于對照組的11.43%,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慢性宮頸炎屬于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危害較為嚴重的一類疾病,目前臨床針對該病多采用保守藥物治療,諸多研究均肯定了藥物治療模式的應用價值[4],但單一藥物的應用仍具有局限性。慢性宮頸炎患者機體內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因此可針對性應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阿奇霉素是廣譜高效抗菌藥物,同時也是臨床治療慢性宮頸炎的常用藥物,其通過對患者宮頸細菌進行殺滅進而緩解臨床癥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阿奇霉素需長期使用才能獲得顯著效果,而藥物的長期應用除導致患者耐藥情況發生外,還可能造成菌群失衡,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5],甚至增加治療后的疾病復發率。
近年來,微波技術應用于慢性宮頸炎的臨床效果顯著[6]。微波屬于一種物理治療技術,通過高頻電磁波促使生物組織溫度在短時間內顯著提高,進而促進蛋白凝固、組織壞死,最終促使宮頸糜爛部位脫落。另外,微波高溫治療模式對細菌、病毒具有顯著的殺滅效果,可避免宮頸再感染情況發生。也有研究[7]表明,微波對擴張宮頸局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環有重要作用,最終促使患者代謝能力、炎性物質吸收與消散能力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1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提示微波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慢性宮頸炎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快病灶部位恢復。PCT、CRP及IL-6是臨床常見的評估機體炎性反應的重要指標,有研究[8]表明,PCT、CRP及IL-6水平與機體炎性反應嚴重程度呈顯著正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PCT、CRP及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微波的應用對患者機體炎性反應的改善有促進作用,進而加速患者病情恢復。不良反應風險一直以來是評價治療結局及預后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治療方案的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微波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宮頸炎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機體炎性反應,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