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林,熊蕾蕾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河南省兒童醫(yī)院/鄭州兒童醫(yī)院南區(qū) 呼吸科,河南 鄭州 450015)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常見的呼吸道慢性炎性反應疾病,患兒發(fā)病后多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胸悶氣短等臨床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導致心肺功能損害,危害極大[1]。因此,及時制定合理治療方案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硫酸鎂聯(lián)合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5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75例。研究組中男42例,女33例;年齡3~11歲,平均 (6.26±2.54)歲。對照組中男41例,女34例;年齡2~12歲,平均(6.19±2.47)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中相關(guān)診斷標準[2];②參與研究前未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③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年齡超過13歲;②存在支氣管淋巴結(jié)核等疾病;③存在其他嚴重疾病;④對研究使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在入院后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生素、吸氧以及霧化吸入可必特液等。同時,對照組給予強的松(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2070)治療,口服,使用劑量為0.5 mg·kg-1·d-1。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硫酸鎂與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治療:取25%硫酸鎂(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961)10 mL與0.9%氯化鈉注射液40 mL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將2 mL布地奈德混懸液(澳大利亞阿斯利康,H20140475)與3 mL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行霧化吸入治療,吸入時間控制在10 min,1次/d。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10 d。
1.4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療效評價標準如下:顯效:各項臨床癥狀消失,肺功能恢復正常即為顯效;各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肺功能有所改善即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炎性因子水平。采集兩組患兒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3 mL,常規(guī)離心處理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17(IL-17)。③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測定儀對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FEV1、FVC、FEV1/FVC)進行檢測。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后,兩組的IL-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IL-17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研究組的IL-2水平高于對照組,IL-17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IL-2(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75 31.21±8.21 56.24±10.28* 7.52±1.33 4.09±0.71*對照組 75 30.28±8.94 43.26±10.24* 7.21±1.06 5.33±1.88*t值 0.664 7.747 1.579 5.344 IL-17(ng/L)P值 0.508 0.000 0.117 0.000
2.3 肺功能指標治療后,兩組的FEV1、FVC、FEV1/FVC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FEV1/FVC(%)治療前 研究組 75 1.05±0.48 1.85±0.36 55.26±4.25對照組 75 1.11±0.42 1.78±0.54 56.27±4.63 t值 0.815 0.934 1.392 P值 0.417 0.352 0.166治療后 研究組 75 2.52±0.41* 2.21±0.31* 72.36±3.98*對照組 75 2.15±0.28* 1.97±0.39* 66.14±3.21*t值 6.454 4.172 10.544 P值 0.000 0.000 0.000時間 組別 n FEV1(v/L)FVC(v/L)
支氣管哮喘在兒童時期較為常見,患兒多因接觸變應原或病毒性感染等導致疾病發(fā)生。目前,臨床常采用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對支氣管哮喘患兒進行治療[3]。硫酸鎂是臨床上較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其中所含鎂離子對于支氣管以及血管平滑肌具有明顯擴張作用,可有效阻斷鈣進入內(nèi)質(zhì)網(wǎng),進而減少平滑肌細胞內(nèi)鈣含量[4]。支氣管哮喘患兒的β受體功能較低,無法對腺苷酸環(huán)化酶進行激活,導致其細胞內(nèi)的cAMP含量明顯降低,而使用硫酸鎂可對患兒的腎上腺機能進行激活,進而在緩解炎性反應的同時提升肺功能。布地奈德混懸液屬于臨床新合成的一種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具有抑制呼吸道炎性細胞介質(zhì)釋放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呼吸道高敏反應[5],霧化吸入該藥物可以避免其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中的量過大,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同時霧化吸入該藥物還可有效緩解和消除患兒支氣管炎癥,從而確保患兒的換氣功能。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硫酸鎂與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用藥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研究[6-7]表明,IL-2在機體的免疫應答及調(diào)節(jié)中起著重要作用,IL-17在局部組織炎性反應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二者是臨床判定支氣管哮喘病情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的IL-2水平高于對照組,IL-17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硫酸鎂與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用藥可有效改善支氣管哮喘患兒的炎性因子水平。另外,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硫酸鎂與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用藥可顯著改善患兒的肺功能。
綜上所述,硫酸鎂聯(lián)合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兒的炎性因子水平與肺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