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菲菲,朱建宇,陳宏柏,黃文霞
(廈門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廈門市口腔疾病診療重點實驗室,福建 廈門 361000)
牙周病為臨床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為牙周菌斑引起炎性反應性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臨床上成年人群發病率高達73%,某些地區高達90%以上[1]。研究[2]指出,牙周炎可破壞牙槽骨及其他牙周組織,引起牙齒松動,甚至引起牙齒脫落,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牙菌斑清除、口腔清潔及抗感染為臨床中治療牙周病的常規方法,頭孢拉定為臨床中常用的廣譜抗菌藥物,在牙周炎中具有良好的抗菌、抑制菌斑效果。米諾環素同樣為牙周炎的常用藥物,可有效抑制牙周菌斑生長,但口服用藥相關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影響患者的治療安全性[3]。米諾環素軟膏以軟膏形式在牙周局部用藥,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及較高的用藥安全性。本研究探討頭孢拉定聯合米諾環素軟膏在牙周炎中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92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經口腔檢查、影像學和實驗室檢驗,明確診斷為牙周病;②年齡18~75歲;③受累牙齒在14顆以上;④牙槽骨吸收在根長2/3以內,牙齒松動度在Ⅱ度以內;⑤患者在知情情況下,自愿參與此次治療及研究;⑥有頭孢拉定、米諾環素用藥適應證。排除標準:①嚴重感染、膿毒血癥者;②嚴重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嚴重障礙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46例。常規組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齡(42.6±9.8)歲,平均病程 (3.8±1.2)個月;干預組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齡 (41.8±10.6)歲,平均病程 (3.7±1.8)個月。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基礎治療,對病變牙周進行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常規組給予頭孢拉定(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007)治療,0.5 g/次,3次/d,口服,連續給藥3 d。干預組在常規組治療基礎上給予米諾環素軟膏(Sunstar INC Japan,國藥準字H20150106)治療,用注射器抽取米諾環素軟膏,深入患者牙周袋內,緩慢注射,直到藥物滲出,保證米諾環素充分填充到牙周袋中,1次/周,連續治療6次。
1.3 觀察指標①牙周臨床指標:治療前、治療6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 (PD)、菌斑指數 (PLI)、附著喪失(AL)水平。②臨床療效:根據治療6周后患者牙周相關指標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定[4]。顯效:牙齦無疼痛、紅腫,PD下降≥3 mm,AL下降≥50%,牙齒松動度好轉Ⅰ~Ⅱ度;有效:牙齦疼痛和紅腫明顯改善,PD下降1~3 mm,AL下降<50%,牙齒松動度無明顯加重;無效:牙齦疼痛和紅腫無明顯改善或加重,PD、AL水平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牙齒松動無明顯改善或加重。③藥物不良反應:治療6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牙齦刺激性疼痛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4.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的牙周臨床指標比較治療6周后,兩組的PD、PLI、AL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干預組各指標均顯著低于常規組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牙周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牙周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PLI AL(mm)周后 治療前 治療6周后干預組 46 5.1±1.6 2.9±0.6*3.2±0.7 1.6±0.5*4.3±1.3 2.7±0.6*常規組 46 5.2±1.3 3.7±0.8*3.1±0.6 2.3±0.4*4.2±1.1 3.3±0.8*t值 0.329 5.425 0.735 7.414 0.398 4.069組別 n PD(mm)治療前 治療6周后 治療前 治療6 P值 0.742 0.000 0.463 0.000 0.691 0.000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干預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97.83%vs.84.78%,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n(%)]
2.3 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兩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n(%)]
牙周病為臨床中常見的口腔炎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發病率逐年升高,為影響人們口腔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牙周病為牙菌斑、牙結石等在牙周形成,刺激周圍組織產生慢性炎性反應,以牙齦疼痛、紅腫及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研究[5]指出,牙周病如未能及時診治,隨著疾病發生和發展,炎性反應會逐漸加重,并對牙齦深部組織和結構造成影響,形成牙周袋,導致牙齒松動、脫落等。齦下刮治、根面平整等為臨床中治療牙周病的常規方法,同時還需要抑制牙菌斑、抑制炎性反應,以促進牙周組織生理功能恢復。研究[6]指出,牙菌斑常見菌對青霉素、一代頭孢均有敏感性。
頭孢拉定為臨床中常用的一代半合成頭孢抗菌藥物,口服后可在機體內維持較高的血藥濃度,具有耐β內酰胺酶特征,對耐藥性金葡菌及其他多種對廣譜抗生素耐藥的桿菌等有迅速而可靠的殺菌作用。有研究[7]給予牙周病患者頭孢拉定治療,可有效抑制患者牙菌斑,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米諾環素為臨床中常用的四環素類抗菌藥物,能和tRNA結合,達到抑制致病菌的作用。米諾環素對革蘭氏陽性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具有作用時間長、抑菌效果顯著等特點。米諾環素軟膏的主要成分為米諾環素,局部用藥可顯著增加牙周局部藥物濃度,且具有作用時間長、抑菌效果強、全身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等諸多特點[8]。本研究給予牙周病患者頭孢拉定聯合米諾環素軟膏治療,相對于單純頭孢拉定治療,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提高臨床療效 (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相關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藥物不良反應為影響患者用藥安全性、依從性的重要因素,這表明頭孢拉定口服聯合米諾環素軟膏局部用藥,有較高的臨床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頭孢拉定聯合米諾環素軟膏治療牙周病,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牙周臨床癥狀,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且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