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滿華,潘蓮,歐少群
(茂名市第三人民醫院1醫教科,2成人精神男科,3成人精神女科,廣東 茂名 525200)
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表現為以幻想和妄想為主的感知覺障礙和思維障礙,導致5-羥色胺代謝障礙及多巴胺活動性降低,降低患者社會生活能力[1]。丙戊酸鎂主要用以治療患者代謝紊亂、興奮激惹等癥狀[2],但單獨用藥效果欠佳,需輔助其他藥物聯合治療。哌羅匹隆的適應證為精神分裂癥,具有鎮定和控制精神的作用。本研究重點探討丙戊酸鎂聯合哌羅匹隆在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22~50歲,平均 (36.21±2.12)歲;病程2~6年,平均 (3.88±0.41)年。觀察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21~51歲,平均(37.43±2.94)歲;病程1~6年,平均 (3.91±0.39)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精神病學(第7版)》中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3];②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60分。排除標準:①極度亢奮或躁動,無法配合正常治療的患者;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患者。
1.3 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丙戊酸鎂(湖南迪諾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211,20190902;規格:250 mg/片)聯合哌羅匹隆(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批號:20180114,20191011;規格:4 mg/片)治療,丙戊酸鎂口服1片/次,2次/d,哌羅匹隆口服1片/次,3次/d,連續治療6周。對照組采用丙戊酸鎂治療,用法、用量同觀察組,連續治療6周。
1.4 評價指標①精神癥狀:分別于治療前、治療6周后參照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價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改善情況,包括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理癥狀及總分,分數越高則病情越重。②神經營養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6周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血5 mL,處理后采用試劑盒(由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以及配套試劑(由美國Merck Millipore公司生產)檢測患者血清神經營養因子相關指標水平,包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膠質源性神經營養因子(GDNF)。③不良反應:記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頭昏、口干、嘔吐、體位性低壓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PANSS評分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NSS各項評分與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的PANSS各項評分與總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PANS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PANS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時間 組別 n 陽性癥狀 陰性癥狀 一般精神病理癥狀總分治療前 觀察組 49 28.17±4.38 35.56±6.71 71.14±10.77 136.11±21.09對照組 49 28.89±4.56 35.48±6.42 70.88±10.69 135.25±21.67 t 0.797 0.063 0.120 0.199 P 0.427 0.950 0.905 0.843治療6 觀察組 49 8.07±1.21a 10.41±1.29a 12.47±4.59a 30.95±7.09a周后 對照組 49 14.11±2.17a 16.71±3.25a 23.48±5.17a 54.30±9.89a t 17.017 12.612 11.148 13.432 P<0.001 <0.001 <0.001 <0.001
2.2 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DNF、GDN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的BDNF、GDNF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比較(±s,ng/m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比較(±s,ng/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
2.3 不良反應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n(%)]
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在精神科屬于重癥型精神疾病,可能與遺傳因素和患者自身素質因素有關,目前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是建立在受體學說基礎上的對癥治療,而非對因治療。
丙戊酸鎂作用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可抑制γ-氨基丁酸的降解,促進γ-氨基丁酸的分泌,進而促進全腦或腦神經末梢γ-氨基丁酸分泌,減輕患者興奮癥狀[4]。臨床上多選擇丙戊酸鎂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但因該病發病原因不明,單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因此考慮聯合應用其他藥物。哌羅匹隆對于抑制多巴胺和五羥色胺系統引起的行為異常有效,可促使前額葉皮層多巴胺分泌,從而改善患者的個人生活質量與社會功能[5]。結合兩種藥理機制,考慮聯合二者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可提高效果。本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治療后的PAN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聯合用藥較單獨應用丙戊酸鎂更有助于改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癥狀。BDNF、GDNF屬于神經營養因子,是促進神經中樞及周圍神經元生長發育的關鍵,可提高細胞內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神經細胞的存活率;二者表達于中樞神經系統的不同腦區,通過復合體作用于其功能性受體酪氨酸激酶Ret蛋白,改善細胞傳輸系統,進而保護神經元[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的BDNF、GDNF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丙戊酸鎂聯合哌羅匹隆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可提高患者的BDNF、GDNF水平,促進神經功能改善。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表明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丙戊酸鎂聯合哌羅匹隆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提升血清神經營養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