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曹彩艷
(濟源市第二人民醫院 耳鼻喉科,河南 濟源 459000)
變應性鼻炎(AR)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鼻科疾病,疾病持續時間長,容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近年來,因環境污染等因素影響,AR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目前,臨床對AR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布地奈德、鹽酸左西替利嗪最為常用,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長期使用患者容易出現耐藥性。中醫理論中,AR屬于“鼻鼽”范疇,肺氣虛寒是其主要發病原因。相關研究[2]表明,溫肺健脾湯用于治療肺氣虛寒型中-重度持續性AR患者,可顯著減輕患者相關癥狀,效果顯著。基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溫肺健脾湯治療肺氣虛寒證持續性AR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其對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肺氣虛寒證持續性AR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46.02±4.31)歲;病程0.4~2.5年,平均病程 (1.23±0.41)年。觀察組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5.89±5.18)歲;病程0.5~2.6年,平均病程 (1.31±0.42)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版,天津)》中持續性AR的相關診斷標準[3];②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肺氣虛寒證的診斷標準[4];③年齡>18周歲;④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無異議。排除標準:①季節性變應性鼻炎者;②合并支氣管哮喘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⑤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布地奈德氣霧劑(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87)鼻腔吸入治療,1下/次,2次/d;鹽酸左西替利嗪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32)口服治療,5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溫肺健脾湯治療,方中黃芪30 g,茯苓、徐長卿、黨參各15 g,防風、桂枝、辛夷各10 g,麻黃、甘草各5 g、細辛、全蝎各3 g,水煎,將藥液4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炎性因子水平基本恢復正常即為顯效,臨床癥狀及炎性因子水平明顯改善即為有效,臨床癥狀與炎性因子水平無明顯改善或惡化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作為檢測樣本,使用酶聯免疫法測定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試劑盒生產公司為南京建成生物科技公司。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33%(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n(%)]
2.2 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兩組的IL-4、IL-6、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的IL-4、IL-6、TNF-α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的IL-4、IL-6、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ng/L)

表2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時間 組別 n IL-4 IL-6 TNF-α治療前 觀察組 60 28.22±3.76 56.36±8.74 39.36±7.14對照組 60 28.17±3.23 56.53±8.26 39.25±7.21 t 0.078 0.110 0.084 P 0.938 0.913 0.933治療后 觀察組 60 16.35±3.17a 31.22±7.31a 21.52±5.63a對照組 60 22.58±3.07a 42.63±5.82a 30.23±4.53a t 10.935 9.459 9.337 P 0.000 0.000 0.000
AR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的組胺等炎性介質的釋放刺激黏膜、神經以及血管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突然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極大[5-6]。因持續性AR發病時間較長,常規西醫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與耐藥性較強,長期使用不利于疾病治療與患者身體健康[7-8]。AR在中醫中屬于“鼻鼽”范疇,患者因肺氣虛寒、風邪入侵、津液停聚最終導致鼻鼽,治療以溫肺散寒、健脾益氣、補腎助陽為主[9]。溫肺健脾湯是由《傷寒論》中的麻黃附子細辛湯與《丹溪心法》中的玉屏風散加減辨證而來,方中黃芪補氣固表,茯苓利水滲濕,徐長卿祛風化濕,黨參補中益氣,防風祛風解表,桂枝助陽化氣,辛夷祛風通竅,麻黃利水消腫,甘草補脾益氣,細辛祛風止痛,全蝎祛風止痙,諸藥合用可溫腎固陽、祛風解表、啟鼻通竅[10]。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溫肺健脾湯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IL-4、IL-6、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溫肺健脾湯聯合常規西醫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在緩解患者炎性反應方面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溫肺健脾湯能夠有效提高肺氣虛寒證持續性變應性鼻炎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