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霞,王江會,姬秀奇
(安陽縣人民醫院 兒科,河南 安陽 455133)
肺炎是兒科常見疾病,是由于患兒出生時呼吸窘迫而造成肺部吸入困難所引起的肺部感染,產生炎癥,部分患兒可能會發展為重癥肺炎[1],主要表現有發熱、咳嗽、氣促等,如果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會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病變,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因此,對患兒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干預措施十分重要。基于“3H”理論的全程優質護理是以患兒為中心,實施賓館(Hotel)、醫院(Hospital)及家庭式(Home)的護理干預模式[3]。本研究主要探討基于“3H”理論的全程優質護理對重癥肺炎患兒癥狀改善、負性情緒和智能發育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納入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癥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兒經病理檢查確診為重癥肺炎;②依從性較好;③患兒監護人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患兒;②病歷資料不完善者。將入選患兒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21人,女性19人;年齡2~12歲,平均年齡(9.56±1.35)歲;病程3~12 d,平均病程 (7.68±1.81)d。研究組中,男性18人,女性22人;年齡3~12歲,平均年齡(9.62±1.29)歲;病程3~12 d,平均病程 (7.51±0.92)d。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及血必凈治療:血必凈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33)50 mL+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每天2次,病情重者每天3次。治療期間對患兒及其監護人進行健康宣教,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與生命體征并指導合理用藥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基于“3H”理論的全程優質護理,具體如下:①成立研究小組:成員包括高年資護士2名,臨床護理專家1名,護理管理專家1名。②護理小組集中學習基于“3H”理論的全程優質護理理論知識并進行實踐操作。③賓館式服務:護理人員護理時面帶微笑,緩解患兒及其監護人的不良心理情緒。④醫院式溝通服務:對于重癥肺炎患兒,護理工作中應充分體現愛心、真心的態度。⑤家庭式溫馨服務:住院期間為患兒提供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條件允許時可放置適量玩具。
1.3 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止咳時間及住院時間。②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4)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4)對患兒干預前后的負性情緒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表明患兒焦慮與抑郁情緒越嚴重。③采用小兒智能發育量表(CDCC)、心理運動發育指數(PDI)對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的智能發育狀況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表明患兒智能發育狀況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癥狀改善情況研究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止咳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d)

表1 兩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d)
?
2.2 負性情緒干預前,兩組的HAMA-14評分和HAMD-14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干預后,兩組的HAMA-14評分和HAMD-14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的HAMA-14評分和HAMD-14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負性情緒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兒的負性情緒比較(±s,分)
組別 n HAMA-14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40 22.72±4.69 7.79±2.25 25.94±5.73 8.54±3.55對照組 40 22.55±4.27 9.37±2.65 26.65±5.86 10.97±3.73 t值 0.834 3.543 0.883 11.724 HAMD-14評分P值 >0.05 <0.05 >0.05 <0.05
2.3 智能發育指標干預前,兩組的CDCC評分、P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CDCC評分、PDI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提高,且研究組的CDCC評分、PDI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智能發育指標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兒的智能發育指標比較(±s,分)
組別 n CDCC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40 62.81±7.29 90.29±7.32 70.79±7.11 91.56±7.73對照組 40 62.57±7.15 85.41±7.41 71.81±7.02 84.54±8.55 t值 0.766 4.297 0.755 13.624 P值 >0.05 <0.05 >0.05 <0.05 PDI評分
肺炎是由病原體感染或吸入羊水/油類或過敏反應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癥。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我國北方地區以冬春季多見,是嬰幼兒死亡的常見原因[4]。患兒常伴有發熱、咳嗽、氣促等癥狀,還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煩躁不安、輕度腹瀉或嘔吐。血必凈是一種由紅花、赤芍、川芎、丹參、當歸等組成的注射液,具有化瘀解毒的功效[5-7]。研究[8]表明,該藥物對于重癥肺炎的炎性反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對重癥肺炎患兒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予以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9-10]。 “3H”護理模式是一種以患兒為中心、起源于新加坡的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在臨床應用中已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探討基于“3H”理論的全程優質護理對重癥肺炎患兒癥狀改善、負性情緒和智能發育的影響,選取80例患兒分別予以不同的護理模式,結果顯示,研究組的退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止咳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HAMA-14評分和HAMD-14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CDCC評分和PD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表明,與常規護理相比,基于“3H”理論的全程優質護理可顯著改善重癥肺炎患兒的癥狀,緩解其負性情緒,促進其智能發育。
綜上所述,基于“3H”理論的全程優質護理應用于重癥肺炎患兒具有顯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兒的發熱、咳嗽及氣促等癥狀,緩解負性情緒,促進智能發育,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