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洪菊,馬紅紅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 骨一科,河南 南陽 473007)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手術治療方法,該方法能夠較好地治療髖部疾病,但是多數患者手術后,由于手術創傷大、術后恢復慢,預后效果欠佳,導致患者的希望水平以及心理彈性降低,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基于健康信念的護理干預模式、正念減壓法已經在臨床上多有報道,但是關于這兩種方法聯合應用于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報道較少。本研究探討基于健康信念的護理干預聯合正念減壓法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希望水平以及心理彈性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納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130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65例。對照組男性31人,女性34人,年齡56~83歲,平均年齡為 (73.83±1.29)歲;研究組男性30人,女性35人,年齡55~83歲,平均年齡為 (73.49±1.24)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已經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②既往無嚴重軀體疾病;③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器質性病變;②合并嚴重感染;③伴有精神疾病;④多發骨折;⑤下肢功能異常;⑥認知障礙、表達障礙;⑦拒絕參加。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接受基于健康信念的護理干預聯合正念減壓法,具體措施如下:①基于健康信念的護理干預:在手術前做好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圍繞全髖關節置換術,將患者以及家屬拉入微信群,每日在群內推送相關健康小知識,幫助患者建立健康信念。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多關心患者的心理變化,引導患者傾訴自身的擔憂,幫助患者重建個體認知,糾正錯誤認知,引導患者建立健康信念,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并改善心理彈性。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采用微信隨訪的方式進一步強化患者的健康信念,加強健康行為的建立,通過健康行為提升預后效果。②正念減壓法:術后1~2周,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述正念減壓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對正念減壓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術后3~4周,指導患者進行正念減壓訓練,采用正念呼吸訓練,講解平靜祥和、自我信任、不加評判等8種態度;術后5~6周,結合患者的恢復狀況,指導患者進行冥想,觀察并感受情緒的出現與消失;術后7~8周,教會患者辨別自身情緒,引導其進行自我審視;術后9~10周,引導患者進行積極的自我思考,消除消極思維;術后11~12周,指導患者進行正念瑜伽練習,并進行冥想練習。每周進行7次正念減壓練習,在醫院每次進行2 h的集中訓練,在家中則15~30 min即可。
1.4 觀察指標①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指數量表[2]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的希望水平,該量表共3個維度:保持積極態度、采取積極行動、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每個維度共有4個條目,共12個條目,采用1~4分計分法,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②心理彈性:采用康納-戴維森韌性量表(CD-RISC)[3]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彈性,共3個維度:樂觀、堅韌、自強,共25個條目,采用1~4分計分法,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彈性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希望水平比較干預后,兩組的希望水平各項評分均顯著提升,且研究組的保持積極態度、采取積極行動、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希望水平比較(±s,分)
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干預前 研究組 65 9.39±2.31 9.15±1.44 9.48±1.34對照組 65 9.35±2.11 9.17±1.34 9.42±1.23 t值 0.103 0.081 0.265 P值 >0.05 >0.05 >0.05干預后 研究組 65 15.06±1.93 14.68±1.28 15.48±1.28對照組 65 13.28±2.24 12.57±2.11 13.68±1.22 t值 4.854 6.893 8.207 P值 <0.05 <0.05 <0.05時間 組別 n 保持積極態度采取積極行動
2.2 兩組的心理彈性比較干預后,兩組的心理彈性各項評分均顯著提升,且研究組的樂觀、堅韌、自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彈性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彈性評分比較(±s,分)
?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手術,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升,中老年患者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比例不斷提高[4]。由于中老年患者身體機能退化、基礎疾病較多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手術風險較大,預后效果欠佳,極易增加心理負擔。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影響較大,但是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的心理、精神重視程度欠佳,且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周期較長,患者的心理彈性、希望水平對其康復周期以及康復效果的影響較大[5]。基于健康信念的護理干預是以心理學為基礎,將價值期望、動機理論、認知理論綜合而成的護理模式,整個護理理念強調個體的主觀心理過程,遵循認知理論原則,引導患者建立健康信念,進而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6]。正念減壓法是指將思維與注意力集中于當前的行為與情緒上,不帶有任何雜念,以客觀態度去面對當前事情,從而不帶評價地去觀察自身的身心狀態,以減輕心理壓力,改善負性情緒。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的保持積極態度、采取積極行動、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樂觀、堅韌、自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分析原因是,兩種方法聯合使用,通過糾正患者的不良健康行為,促進健康行為的建立,從而改善患者的希望水平、心理彈性,在提高康復效果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希望水平以及心理彈性,從而強化健康信念,提升正念減壓法依從性,保證整體的干預效果[7-8]。正念減壓法是一種純粹的心理干預方法,與基于健康信念的護理干預聯合應用,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護理中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從而縮短患者的康復周期。
綜上所述,基于健康信念的護理干預聯合正念減壓法能有效提升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希望水平以及心理彈性,促進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