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異,高戰欣
(濮陽市人民醫院 呼吸內科,河南 濮陽 45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常見的慢性疾病,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表現為咳嗽、氣短、咳痰、呼吸困難等,病程較長,且易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有研究[2]指出,制定細致、優質的護理方案,保證患者得到持續有效的護理,有助于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強化呼吸道護理是在普通呼吸道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護理次數,提升護理品質,達到更好的呼吸道護理效果。延續性護理是一種院外護理模式,將院內護理服務延伸至院外,保證患者醫療服務的持續性,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本研究將強化呼吸道護理與延續性護理聯合用于重度COPD患者,分析其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重度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1例,年齡51~75歲,平均 (67.58±4.30)歲;男性27例,女性14例。對照組41例,年齡53~75歲,平均 (67.96±4.13)歲;男性25例,女性1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確診為COPD;②基本生活可自理;③意識清楚,可正常溝通;④患者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①既往接受肺部手術者;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嚴重心理障礙性疾病者;④認知功能障礙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在患者住院期間及出院時給予健康教育,給予呼吸道護理以及飲食、藥物干預等。觀察組給予強化呼吸道護理聯合延續性護理: (A)呼吸道護理:①強化呼吸功能監測,每6~8 h檢測患者的呼吸功能,觀察患者胸廓運動、呼吸急促、肺不張、氣胸、血胸等癥狀;②強化呼吸訓練,每2 h進行1次膈肌呼吸訓練及腹式呼吸訓練;③強化呼吸道干預,每1 h進行1次呼吸道異物清理、吸痰等,吸痰前后加壓輔助呼吸5次;④強化氣道干預,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后,每1 h協助患者翻身1次,每2 h拍背1次。 (B)延續性護理:①定期通過電話隨訪出院患者,了解患者服藥情況,呼吸肌功能鍛煉情況,對COPD相關知識了解及掌握情況;每個月進行1次家庭隨訪,了解患者遵醫囑情況,發現不足及時指正;②院外指導,指導患者每天堅持氧療,濃度控制在1~2 L/min,隨訪期間了解患者吸氧操作是否規范;通過開展講座、宣傳冊、微信推送等方式保證患者可接收到COPD相關信息;為患者制定運動鍛煉計劃,指導患者規范飲食。
1.4 觀察指標①利用肺功能儀檢測兩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用力肺活量(FVC)。②利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價患者的臨床癥狀,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③利用SF-36量表評價患者生活質量,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④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膽堿酯酶(CHE)、血肌酐(Scr)。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n(%)]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 (±s)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肺功能比較干預后,兩組的FEV1、MMEF、FVC水平均升高,觀察組各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比較(±s)
?
2.2 兩組的SGRQ、SF-36評分比較干預后,兩組的SGRQ評分均降低,SF-36評分均升高;觀察組的SGRQ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SGRQ、SF-36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SGRQ、SF-36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SGRQ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1 50.12±8.42 31.65±5.14 423.19±26.14 564.12±42.13對照組 41 51.36±7.64 40.31±6.57 430.61±30.15 496.54±34.56 t 0.698 6.647 1.191 7.941 P 0.487 <0.001 0.237 <0.001 SF-36評分
2.3 兩組的CHE、Scr水平比較干預后,兩組的CHE水平均升高,Scr水平均降低;觀察組的CHE水平高于對照組,Scr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的CHE、Scr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的CHE、Scr水平比較(±s)
組別 n CHE(U/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1 278.56±52.16 354.31±41.23 92.13±12.61 75.21±10.21對照組 41 280.31±50.16 328.64±56.12 91.49±11.87 82.16±9.58 t 0.155 2.360 0.237 3.179 P 0.877 0.021 0.814 0.002 Scr(μmol/L)
COPD患者的肺換氣功能降低,肺組織病理發生明顯改變,釋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導致氣道狹窄,呼吸阻力增加,患者長期處于失代償狀態[3],加上呼吸機長期使用造成的過度緊張,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患者呼吸肌功能下降,臨床癥狀加重。
強化呼吸道護理是基于普通護理的一種新型護理方式,通過增加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次數,提高呼吸訓練的強度、頻率,加強術后檢測,達到更好的呼吸道護理效果[4]。延續性護理是通過一系列的設計,保證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護場所獲得連續性的護理。有研究[5]將延續性護理應用于心衰患者,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通過強化呼吸道護理聯合延續性護理,指導患者了解疾病、堅持吸氧并進行呼吸肌相關功能鍛煉、飲食干預,通過隨訪督促患者遵醫囑完成康復計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FEV1、MMEF、FVC改善效果顯著,其原因可能為呼吸肌功能鍛煉可提升FVC,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增加MMEF,進一步促進肺功能的恢復。SGRQ、SF-36評分為反映患者生活質量的綜合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SGRQ、SF-36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提示強化呼吸道護理及延續性護理可顯著降低疾病對患者生活的影響,提升生活質量。CHE主要由肝臟合成,肝臟受到損傷后,CHE活力顯著降低,作為特異性防御物質,CHE在受到炎癥侵襲后水平急劇降低[6]。Scr可間接反映機體的血氧交換情況,COPD患者存在持續性的低氧血癥,嚴重的氣流受限可造成患者小氣道內炎性反應活躍,導致肺過度充氣,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進而引起尿酸生成增多,其水平升高提示機體的肺通氣功能減退[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CHE水平高于對照組,Scr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聯合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CHE、Scr水平,增強機體的通氣功能,抑制炎性反應對肺組織的損傷。
綜上,強化呼吸道護理聯合延續性護理可改善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可能與調節CHE、Scr水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