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紅,胡玉守,趙曉華
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我國肺癌中較常見的類型,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主要表現為發熱、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難等癥狀[1]。大部分病人因在確診時已擴散轉移,錯過手術切除的時機,導致該病預后較差[2]。目前臨床多采用化療控制癌細胞的發展,以延長病人生存時間,但病人在化療期間較常出現胃腸道反應、肺功能異常甚至骨髓抑制等癥狀,對病人化療后的康復效果造成不良影響[3]。近年來臨床多采用多維康復干預幫助提升化療后康復效果,雖取得一定療效,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經皮電刺激可通過對穴位及局部組織進行規律且持續的刺激,起到舒經活絡、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聯合多維康復干預或可提高康復效果[4]?;诖耍狙芯恐荚谟^察多維康復干預聯合經皮電刺激應用于SCLC化療病人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95例SCLC化療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8例、對照組47例。觀察組:男34例,女14例;年齡41~67(51.86±1.13)歲。對照組:男32例,女15例;年齡40~66(51.53±1.02)歲。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①符合小細胞肺癌[5]診斷標準,并經病理學確診化療后的病人;②預計生存期超過6個月的病人;③病人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腫瘤疾病者;②嚴重消化系統疾病者;③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穴位按摩、三球式呼吸鍛煉、氣球吹擺訓練及呼吸康復訓練等多維康復干預。①穴位按摩:于化療結束第2天教會病人選取穴位并示范按摩技巧。以適當力度按揉足三里、中脘、合谷及內關等穴位,每個穴位3 min,每天2次,持續按摩5 d;用指腹按壓肝胃反射區及神門穴等部位,每穴位按2 min,每天2次,持續7 d。②三球式呼吸鍛煉:病人口含呼吸器咬嘴,用鼻腔緩慢吸入氣體后經咬嘴呼出,直至呼吸器內小球升至最高點后屏息,然后松開咬嘴,每天2次,每次10 min,持續訓練1周。③氣球吹擺鍛煉:病人站位,醫護人員將氣球置于病人面前20 cm等高處,指導病人把氣球吹起至斜上方并保持3~5 s,每次5 min,每天4次,持續5 d。④呼吸康復訓練:雙手按順序按摩腰、骶及臀部,每次5 min;練習雙手舉鼎、頸部旋轉、側彎腰等10個動作,每次15 min,每天2次。分別進行腹式呼吸及胸式呼吸訓練,每次5 min,每天2次;進行慢走有氧訓練,每次20 min,每天2次,干預持續15 d。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經皮電刺激儀,在化療后第2天開始干預,具體操作:消毒并標記膈俞、三陰交、大椎、合谷、足三里等穴位,對應穴位粘貼電極片,以脈寬0.5 ms,25 Hz,間歇3 s的頻率刺激穴位,以局部出現脹、麻、沉、酸等感覺為宜,每次20 min,每隔3 d 1次,持續干預15 d。
1.3 評估標準
1.3.1 骨髓抑制 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測,分別觀察化療第5天、第11天病人的血小板、血紅蛋白、白細胞及紅細胞等反映骨髓抑制的指標水平。
1.3.2 肺功能康復 在干預前后評估病人肺功能中最大自主通氣量(MVV),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3項指標,分數與肺功能康復效果呈正相關。
1.3.3 胃腸道不良反應 干預后對兩組病人發生腹瀉、腹痛、便秘、嘔吐、惡心等胃腸道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統計。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肺功能康復情況比較

表2 兩組病人化療第5天、第11天骨髓抑制情況比較

表3 兩組病人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單位:例(%)
SCLC屬于未分化癌,腫瘤細胞增長速度較快,惡性程度較高,早期治療多采用手術切除,但由于SCLC早期癥狀多不明顯,病人發現確診時多已廣泛擴散,導致病人預后較差[6]。多維康復訓練可通過氣球訓練、呼吸訓練及穴位按摩等多種訓練方式對SCLC病人化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針對性的調節,但對于部分病人肺功能異常及骨髓抑制的預防方面卻未能達到臨床預期效果。經皮穴位電刺激是穴位結合國外經皮電神經刺激療法的一種治療方式,通過電貼片的方式代替針刺產生的疼痛,易于病人接受,且安全易操作,可通過低頻脈沖電流刺激相關穴位,達到疏理胃腸及臟腑功能的效果[7]。
3.1 肺功能康復 相關研究發現,FEV1/FVC是SCLC生存期獨立影響因素,隨著FEV1/FVC的降低預后也隨之變差,是臨床評估SCLC預后的常用指標[8]。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MVV、FEV1及FEV1/FVC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提示多維康復聯合經皮電刺激可調節肺活量及肺通氣功能,有效促進肺功能恢復。其原因是在多維康復干預中,通過氣球吹擺及三球式鍛煉可訓練病人呼吸相關肌肉群,同時幫助病人穩定呼吸氣息,并通過小球的位置調整訓練方式,從而達到循序漸進地提升肺呼氣容積的目的[9]。此外,通過呼吸康復訓練可增強關聯呼吸肌的肌力并增加呼吸肌耐力,進而促進肺功能康復。聯合經皮電刺激可通過刺激對應穴位促進內啡肽的釋放,興奮呼吸中樞,促使細支氣管擴張,從而改善氣道通氣,增加肺通氣量,此外,刺激足太陽膀胱經中的肺俞穴可調節病人肺臟氣血,維持氣血動態平衡,配合對相關穴位的按摩及按壓,能有效促進肺功能的康復[10]。
3.2 胃腸道不良反應 臨床研究顯示,化療藥物可對嘔吐中樞造成刺激,引起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以及便秘或腹瀉等癥狀[11]。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5 d后觀察組病人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多維康復的經皮電刺激干預可有效減少SCLC化療病人胃腸道不良反應,未增加便秘、腹痛等癥狀的發生。其原因是多維康復通過按壓耳穴中的胃區,可調節消化系統神經,改善胃腸道功能,按摩足三里、合谷及內關等穴位,可健脾和胃,止嘔降逆,聯合經皮電刺激干預,通過低頻脈沖對中脘、大橫、關元等穴位刺激,加強胃腸道功能的調節,從而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12]。
3.3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多數化療病人較常出現的不良反應,可引起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導致病情惡化[13]。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化療第11天紅細胞、血小板及白細胞數量均較對照組增多,血紅蛋白水平也高于對照組,提示經皮電刺激在多維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對病人進行干預可有效降低病人發生骨髓抑制的風險。其作用機制是經皮電刺激治療通過刺激督脈大椎穴可通督溫陽、固衛安營,增強機體免疫能力,刺激足三里穴可促使腎上腺皮質興奮,增加血管活性物質的分泌,從而促進生產白細胞。此外,膈俞穴為八會穴之血會,刺激該穴具有調和營血、扶正補虛的作用,配合刺激三陰交穴可滋陰補血,增加血小板數量[14]。相關研究表明,刺激膈俞穴可改善病人貧血狀態,使血紅蛋白、白細胞、紅細胞等恢復正常[15]。本研究尚存不足,由于訓練項目較多,可能導致部分病人不能完成訓練,對康復結果造成影響,后續應精簡訓練內容,以方便病人實施。
綜上所述,針SCLC化療病人,在多維康復的基礎上增加經皮電刺激干預,能夠改善病人肺功能,減少骨髓抑制發生條件,改善胃腸道功能,從而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