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風,喬中華,孔肖楠
父母在心理和情感上與胎兒建立聯系,通常是在聽到胎心和感覺到胎動后開始的[1]。這種通過父母對胎兒的認可、與胎兒在一起的意愿和它伴隨著與胎兒的互動建立起來的聯系,稱為產前依戀[2]。有研究顯示,孕婦配偶與胎兒間的情感聯系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胎兒出生后行為傾向、性格特征、家庭照護模式[3-5]。世界衛生組織(WHO)強烈建議孕婦配偶參與孕期照護與管理,促進胎兒生長發育[6]。父胎依戀量表[7](The Paternal Antenatal Attachment Scale,PAAS)由澳大利亞學者Condon編制,具有較好的信效度,作為父胎依戀程度的測評工具,已在多個國家使用[4,8]。邵曉麗等[9]首次將英文版PAAS引入中國,漢化后的中文版PAAS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評估我國孕婦配偶與胎兒依戀程度,目前國內尚無相關理論研究及臨床應用,本研究通過調查父胎依戀現狀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圍生期護理質量、改善妊娠結局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8月31日—2021年9月1日在某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住院孕婦配偶進行調查。孕婦納入標準:妊娠37~42周;孕婦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孕婦胎兒存在畸形、先天性疾病等;孕婦患有嚴重妊娠期并發癥、合并癥或軀體性疾病;孕婦既往有死胎、死產等不良孕產史。孕婦配偶納入標準:閱讀理解力正常;掌握問卷操作方法;孕婦配偶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理及精神疾病。所有參與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
1.2 調查工具
1.2.1 基本信息問卷 自行設計的基本信息問卷由本院產科醫護團隊5人討論完成,包括主任醫師1人、主任護師1人、副主任護師3人。問卷包括婚姻、年齡、學歷、月收入、居住地、計劃內懷孕、子女數、夫妻同住8個條目。
1.2.2 中文版PAAS PAAS由澳大利亞學者Condon編制,邵曉麗等[9]進行漢化。中文版父胎依戀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89,內容效度為0.82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共16個條目,包含依戀質量9個條目、依戀強度6個條目、其他類1個條目。該量表采用Likert 5級得分法,從“無依戀”到“高度依戀”,分別計1~5分,總分16~80分,得分越高表示父胎依戀程度越高。
1.3 資料收集方法 問卷星問卷匿名方式調查,調查對象可真實地表達自己意見。每個終端僅能填寫1次問卷,通過設置必選題的形式保證問卷填寫完整。為防止填寫偏倚,問卷星由同一名護士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目的與意義。問卷回收后對數據進行整理,剔除無效問卷(所有選項均為同一選項或答題時間小于2 min)。

2.1 孕婦配偶PAAS量表各維度及條目得分 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15份。PAAS量表得分為37~74(57.30±9.32)分,其中依戀質量維度得分為(33.79±5.14)分,依戀強度為(19.58±4.05)分,其他維度得分為(3.92±1.07)分。孕婦配偶PAAS量表各條目得分見表1。

表1 孕婦配偶PAAS量表各條目得分 單位:分
2.2 孕婦配偶基本資料及影響其父胎依戀的單因素分析(見表2)

表2 孕婦配偶基本資料及影響其父胎依戀的單因素分析 單位:分
孕婦配偶父胎依戀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經LDS檢驗結果顯示:計劃內懷孕的PAAS得分高于計劃外懷孕(P<0.01),第1個孩子的得分高于第2個、第3個孩子(P=0.006)。
2.3 影響孕婦配偶父胎依戀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將依戀總分、依戀質量、依戀強度分別為因變量,將計劃內懷孕、第1個孩子、夫妻同住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計劃內懷孕=0,計劃外懷孕=1;第1個孩子=1,第2個孩子=2,第3個孩子=3,啞變量化參考=1;分居=1,有時同住=2,經常生活同住=3,一直同住=4,啞變量化參考=1。結果見表3~表5。

表3 影響孕婦配偶父胎依戀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表4 影響孕婦配偶父胎依戀質量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表5 影響孕婦配偶父胎依戀強度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3.1 孕婦配偶父胎依戀低于全球PAAS得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孕婦配偶PAAS得分為37~74(57.30±9.32)分,低于全球PAAS得分[46~76(64.01±5.70)分][4]。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是依戀強度維度“夢到過寶寶的頻率”及依戀質量維度“寶寶出生后,我何時會抱她/他”2個項目,得分僅為(2.20±1.13)分、(1.58±1.03)分。有研究顯示夢可能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內容高度變異且不可預測,這或許是導致“夢到過寶寶的頻率”得分的差異所在[10]。目前國內多數醫院在提供孕期保健時會忽視配偶作用,部分醫院雖然鼓勵孕婦配偶參加孕期課程,但課程缺乏針對配偶的特異性內容,使其健康教育需求得不到滿足[11],從而導致育兒技能較低。
3.2 孕婦配偶父胎依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本研究多因素分析顯示,計劃內懷孕、第1個孩子、夫妻同住是父胎依戀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研究顯示,懷孕欲望和依戀之間存在積極的關系[12],計劃內懷孕父親對胎兒的依戀質量明顯高于計劃外懷孕父親[13]。第1個孩子的父親有更高的依戀,對胎兒有著更強烈的關注,因為第1個孩子的父親比已經有孩子的父親年輕[2]。夫妻同住可維持家庭親密關系,提高家庭功能。家庭關懷可為家庭成員提供情感支持,增強幸福感與歸屬感,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4]。在撫育前一個孩子的過程中,父親角色的轉變,可增強家庭內的情感聯系、合作度、適應度[15],從而提高父胎依戀強度。由于人的個體差異性,在評價父胎依戀時應更多地關注父胎依戀總分,而對依戀質量、依戀程度2個維度的評價,則有助于更準確、更詳細地了解父胎依戀的具體特征[4]。
3.3 醫療保健人員應鼓勵孕婦配偶參與產前護理,重視配偶在孕期中的作用 隊列縱向前瞻性研究發現[16],良好的父胎依戀是建立親子依戀、成人依戀關系的基礎,對家庭、社會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孕期至嬰兒期,父母的依戀程度具有穩定性,提示早期發現并干預產前依戀不良的必要性。研究發現參與產前培訓的父親有著更高的依戀程度[17],對父親進行依戀行為和依戀技能培訓可提高母嬰依戀得分[18]。還有研究發現,父胎依戀與母胎依戀密切相關,高危妊娠父胎依戀得分與母親抑郁呈顯著負相關[19]。因此,醫護人員應在孕期及時給予評價、指導與支持,開設課程,幫助其適應角色改變,為促進母嬰健康、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打好基礎。
PAAS量表也可用于不良妊娠結局干預篩選。圍生期胎兒重大疾病或意外喪失,會對孕婦及其配偶的心理、生理造成嚴重影響。及時評價父胎依戀程度,采取不同的干預手段與心理疏導,可減少或避免醫療糾紛。
PAAS得分高低是父嬰依戀最有力的預測指標[20]。妊娠晚期孕婦配偶父胎依戀程度偏低,應引起醫護人員重視,需積極鼓勵孕婦配偶參與孕期管理,進行依戀行為和依戀技能培訓,幫助其適應角色改變,為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打好基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納入研究的影響因素不全面,未關注多次流產史、胚胎移植史、不良孕產史等對父胎依戀的影響;僅研究了婚姻狀態,未關注婚姻質量對父胎依戀的影響;研究人群局限于妊娠晚期,未對比妊娠早、中期與妊娠晚期依戀是否存在差異;研究對象僅選自某家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樣本量較少,可能導致研究結果有偏差,需進一步擴大研究區域及研究人群,在不同地區、不同等級醫院產科開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