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楊 柳,周曉英,任軍麗,何 琴,李海鴻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全世界女性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幾十年來,隨著手術技術和治療策略的進步,乳腺癌生存率有所提高[1],但術后并發癥仍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乳腺癌相關淋巴水腫(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乳腺癌手術和放療后常見的并發癥,嚴重損害正常的淋巴管流,導致上肢內蛋白質含量豐富的液體異常聚集,每年約有20%的乳腺癌術后病人會發生BCRL[2]。BCRL常伴隨身體不適和手臂畸形,影響病人的情緒及健康,導致抑郁和焦慮,嚴重影響乳腺癌幸存者的生活質量[3-4]。近些年來學者們針對BCRL的流行病學特征、診斷標準和防治方法等開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方向不一,內容復雜交錯,缺乏對所有研究整體層面上系統的梳理。而CiteSpace軟件可用于對特定領域的文獻進行定量分析,以探索學科發展的關鍵路徑和知識節點,并使用可視化技術探索學科發展的前沿[5]。并且CiteSpace軟件在醫學領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6-8]。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軟件通過WOS數據庫核心集,收集并篩選了近10年有關BCRL的研究,探索其研究現況、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以期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1.1 文獻檢索與數據來源 基于WOS數據庫,檢索策略如下:TS=(breast cancer OR breast neoplasm OR breast carcinoma OR breast tumor)AND TS=(lymphedema ORlymphodema)AND 語種:(English) AND文獻類型:(Article)(Review)。檢索起始時間為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最終得到有效文獻2 038篇。
1.2 方法 將檢索后的結果以全部記錄與引用參考文獻錄入信息,保存為純文本文件,以download_txt格式保存。通過使用CiteSpaceV.5.8.R1軟件分別對作者、國家、機構及關鍵詞的數據進行分析。主題來源選題目、摘要、作者、關鍵詞;參數中時間跨度為2011年—2020 年,時區為1年,閾值為 TOP 50,圖譜裁剪修正算法為pruning sliced networks和minimum spanning tree。根據以上參數對分析結果繪制可視化圖譜。
2.1 發文量 2011年—2020年發文量基本維持上升趨勢,如圖1中所示,從2011年的124篇到2020年的311篇,增長了2.5倍。

圖1 2011年—2020年BCRL相關文獻發文量
2.2 作者及機構分布 有11位作者發文量在15篇以上(含15篇),發文量前5位的作者依次為Jane M Armer(36篇)、Kathryn H Schmitz(32篇)、Alphonse G Taghian(29篇)、Babak J Mehrara(20篇)、Bob R Stewart(18篇)。共有26所機構發文量在15篇以上(含15篇),發文量前5位的機構依次為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67篇)、梅奧醫學中心(57篇)、賓夕法尼亞大學(52篇)、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51篇)、密蘇里大學(47篇)。通過CiteSpace軟件繪制文獻作者共現網絡、機構共現網絡圖譜,作者共現網絡共出現451個節點,383條連線,連線密度為0.003 8;機構共現網絡圖譜出現375個節點,409條連線;連線密度為0.005 8。
2.3 國家分布 發文量主要分布在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各個地區,覆蓋面較廣。發文量排名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美國、澳大利亞、韓國、中國、加拿大。中心性排名前5位的有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德國。綜合發文量和中心性,美國和澳大利亞是此領域的主要研究國家,見圖2。

圖2 2011年—2020年BCRL有關國家/地區合作網絡分析
2.4 關鍵詞分析 運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突現性檢測,突發關鍵詞可以反映新興的學術趨勢和新課題,預測前沿研究方向,探索一個領域潛在的研究熱點。對突現詞的檢測見圖3。在過去的10年中,從突現強度來看,“carcinoma”最大, 高達11.5。其次是乳腺癌淋巴水腫(7.82)、乳腺癌相關淋巴水腫(7.13)、淋巴靜脈旁路(5.96)和早期診斷(5.95)。從2011年開始,癌癥、物理治療、乳腺癌病人、手臂水腫等成為重點,隨后是腋窩淋巴清掃、識別,持續時間2~5年。

圖3 2011—2020年BCRL有關的前25位關鍵詞突現分析
從發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年度趨勢上看,2011年到2020年國際對于BCRL的研究呈上升態勢。這段時期,BCRL的研究和治療有了顯著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腫瘤學專家關注這一領域。美國、澳大利亞、韓國及中國,這4個國家為主要的科研輸出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梅奧醫學中心、賓夕法尼亞大學、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為主要的研究機構,憑著較高發文量在BCRL領域占有一定的地位。發文量最高的是Jame M Armer,其研究主要側重BCRL發生的相關因素分析[9],淋巴水腫的診斷及定義[10]。應該加強國家之間、機構、作者之間交流,增強在該領域的影響力,從而提高研究水平。
通過對關鍵詞的總結分析可以看出,BCRL的發病機制及危險因素、BCRL的診斷標準、BCRL的防治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①發病機制及危險因素分析:臨床上對于BCRL的發病機制尚未確定,普遍認為是淋巴系統的破壞,阻止淋巴管充分引流,導致富含蛋白質的淋巴液積聚在間質空間,從而導致水腫[11]。每個人患淋巴水腫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病人自身的風險因素,通常與治療或非治療相關風險因素有關,可能還與其他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學和解剖學,但研究較少。BCRL明確的治療危險因素[12]包括腋窩淋巴結清掃、區域淋巴結放化療、體質指數。此外,有研究顯示年齡、肥胖、遺傳易感等非治療因素有增加BCRL的發病風險[13]。因此,早期篩查、防治BCRL危險因素對BCRL的防治十分重要。②診斷標準:目前沒有權威發布的統一診斷標準。缺乏共識可導致病人和醫護之間混淆,從而導致病人診斷為BCRL出現差異。顯然需要通用的指南和診斷標準。BCRL一般通過主觀測量(例如,病人報告的結果測量)和客觀測量(例如,視野測量,BIS)進行評估[14]。當臨床診斷不確定時,核素淋巴顯像是目前診斷肢體淋巴水腫的“金標準”成像技術,并且能夠提供上肢淋巴引流狀態的清晰圖像[15]。③BCRL防治措施:有研究表明,運動鍛煉、針灸、瑜伽等對防治BCRL有效[16-18]。目前,由專業水腫治療師用綜合消腫療法(CDT)對BCRL病人進行個體化治療。CDT通常包括手動淋巴引流(MLD)、加壓包扎、運動、皮膚護理和病人健康教育。間歇性氣動壓縮(IPC)泵已用于治療BCRL,但尚不清楚其療效。Shao等[19]發現在常規BCRL治療中增加IPC泵并沒有顯著改善治療結果。然而,其他研究表明,IPC是CDT的有效補充,Rogan等[20]在對不同治療方式的薈萃分析中得出結論,雖然IPC泵在治療階段可能有用,但其效用有限。此外,外科新技術[21-22]如腋窩反向定位和淋巴-靜脈吻合,是降低BCRL發生率的有效方法。今后仍需大樣本、高質量的RCT以及系統評價研究來驗證。
Gillespie等[11]建議采用基于多學科團隊(MDT)的方法來預防、診斷和治療BCRL,以便為接受過乳腺癌治療且有BCRL風險的病人提供最佳護理。目前國內少有運用到MDT治療淋巴水腫模式的研究,但基于病人的特殊病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多學科團隊的合作,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整合專科醫生、康復治療師、血管外科醫生、影像科醫生、淋巴水腫專科護士等的資源,提高病人治療的依從性,進行早期干預,做出正確治療。因此,進行多學科協作、分工明確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才是最優。要分別做好發病前、中、后的預防、治療與疾病預后。
總體而言,本研究系統分析了BCRL相關文獻,并從多個維度報道了近10年的研究成果,為BCRL在全球范圍內的深入發展和研究奠定了基礎,并為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參考。通過知識圖譜分析,BCRL的預防和新的治療方法仍然是BCRL領域的主要熱點,相關研究質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要加強國家、機構以及作者之間的合作,從而提高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本研究納入的文獻中存在少量綜述類論文未剔除,因此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性;CiteSpace軟件也只是分析了部分內容,對于該項研究的分析還可以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