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靚
(作者單位:南昌廣播電視臺)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眾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多,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在各大電視媒體節目內容趨于模式化、同質化的當下,如何讓電視節目能夠更好地贏得廣大觀眾的青睞,在激烈行業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是當前業界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相較于語言,音樂較為抽象、不易理解,但其同時又是能夠表達思想情感、烘托氛圍、塑造人物形象的影視聲音元素。因此,音樂在電視節目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將背景音樂與電視節目有機融合,不僅有利于電視畫面傳播,而且在電視節目主題呈現、風格塑造等方面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要想充分發揮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的作用價值,就要深刻認識背景音樂的內涵特征,進而解決實際運用背景音樂中存在的不足。
背景音樂,亦可稱作配樂或伴樂,主要指的是運用于電視節目或者電影中的一種音樂形式。就電視節目中的背景音樂而言,其根本仍是屬于一種特定的音樂藝術形式。鑒于高度的融合性、可塑性,音樂能夠實現與各式各樣類型電視節目的有效融合。近年來,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的運用變得越來越常見,隨著廣播電視行業與傳媒行業的迅速發展,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電視節目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門類,背景音樂也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后者要服務于前者所需表達傳遞的信息內容,繼而與電視畫面、解說詞等要素實現有機融合,進一步提升電視節目的藝術表現力[1]。
與大眾音樂相比,電視背景音樂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在結構上,背景音樂具有不完整性的特征。背景音樂需要根據電視節目本身對于音樂的需求進行拆分,繼而依據電視節目具體內容進行重新編排、融入。因此,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大多為間斷性出現,并且背景音樂也無法進行完整的主題表達。
其次,可剪輯的特征。一些電視節目在編排制作過程中,為實現理想的藝術效果,通常會對背景音樂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如采用弱起弱收的手法以突出解說詞、銜接片段等,正因如此,電視背景音樂缺乏立體性、層次性。所以一般來說,電視編導所運用的大多是原音樂作品中的樂器內容,也就是某些樂器的曲調,而音樂本身所展現的主題思想并不突顯。
再次,融合性強的特征。背景音樂、解說、音響均屬于電視節目中的聲音要素。同時,背景音樂與解說、音響之間有著高度的融合性,通過對它們的巧妙結合,可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藝術效果。
對電視節目藝術效果的評價,其中一項重要標準在于電視節目能夠為觀眾帶來別樣的意境,讓觀眾獲得良好的感官體驗。在該種意境下,觀眾可形成無限聯想,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一步產生情感共鳴。而該種意境的創設并不是將各種畫面、元素簡單疊加在一起,重中之重在于電視節目要調動觀眾的感官思維,讓觀眾在觀看節目過程中充分感受到節目蘊含的思想情感。唯有做到“情”“境”交融、相得益彰,方可為電視節目營造出一種別具一格的意境[2]。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的合理運用可營造出一種別樣的意境,提升節目整體的藝術表現力,如央視推出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其運用的音樂不僅氣勢磅礴、莊重典雅,同時與節目整體氣質相吻合,因而很好地發揮了背景音樂烘托渲染的作用。尤其展出國寶文物時,會響起一段背景音樂,讓節目充滿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并為觀眾帶來強有力的藝術震撼。
通常而言,電視節目對事件的表達大多以顯性事物為載體,也就是將信息內容以畫面的形式直觀呈現于觀眾面前,并結合相應的解說詞,讓觀眾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獲得良好的節目收看體驗。倘若電視節目畫外音過多,必然會影響節目觀感,并且電視節目中有一些思想情感往往很難通過語言進行表達,背景音樂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央視《新聞調查》曾報道了一則有關戀人的新聞事件,在新聞節目制作中,電視編導便將歌手王菲演唱的《我愿意》用作背景音樂,將具有綿濃情意的音樂融入男女主人公緊握雙手的畫面中,進而傳遞出人物之間的真摯情感。就此方面而言,音樂既是有聲藝術,又是傳遞思想情感的語言,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音樂可實現對思想情感更直觀的傳遞。因此,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的運用不僅可以提升電視節目的藝術效果,還可以對一些難以言表的情感進行充分表達,豐富電視節目的內涵。
對于電視節目來說,無論是直播節目還是錄播節目,為了收獲理想的節目效果,做好對節目節奏的調控工作尤為重要。背景音樂對節目節奏的調控能起到輔助作用,適時引入背景音樂,可提升節目的節奏感,實現背景音樂與電視節目的相得益彰[3]。比如,在央視推出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大多數背景音樂均是節目創作團隊基于節目的內容、特征進行創作的,這些背景音樂不僅頗具標志性,還顯著增強了節目的節奏韻律。如在介紹華子魚時運用的音樂平和輕快,清洗松茸時運用的音樂清新舒緩,實現了節目內容與背景音樂的充分融合,進而實現了聲畫的和諧律動,顯著提升了節目效果。
一些電視節目制作團隊在制作實踐中,片面認為做好電視節目畫面制作,為觀眾提供優質的畫面,即可讓觀眾接收到節目信息,從而收獲理想的節目效果。基于這一認知,制作團隊在節目制作時會將大多數精力花費在畫面構圖設計、畫面質量提升等方面,不管是初始階段的節目素材拍攝,還是后期節目剪輯、特效制作都不敢有絲毫怠慢。相比較而言,制作團隊對背景音樂重要性缺乏有效認識,認為其無足輕重,因而大多是照搬現成音樂,使得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的作用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建立背景音樂與電視節目的和諧關系,是發揮背景音樂作用的重要基礎,然而一些電視節目制作表現出背景音樂與節目畫面不協調的問題。之所以會造成這一局面,主要是因為在節目制作時,制作團隊將節目畫面與背景音樂進行分割處理,使得兩者格格不入,進而影響了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作用的發揮。
一些電視節目對背景音樂的運用太過隨意,音樂不僅缺乏內涵,還與節目主題的契合度較低,且對背景音樂的處理手段缺乏創新,使得背景音樂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一些制作團隊在制作節目的過程中,只是對背景音樂進行簡單處理,對音樂本身的表現力缺乏有效考慮。為制作一檔高質量的電視節目,不僅要保證背景音樂與節目主題、內容有較高的契合度,還要注重展現背景音樂的鮮明個性,如此方可有效發揮背景音樂的作用,并使電視節目整體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在電視節目中運用背景音樂時,切忌太過盲目、隨意,而應遵循兼容性原則,推進背景音樂風格與電視節目內容、形式的有效融合。基于此,在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必須要深度把握電視節目的核心主題與背景音樂的風格,確保背景音樂在烘托節目主題、提升節目藝術表現力等方面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比如,在有關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的新聞評論節目中,優美動聽的鋼琴曲與風光旖旎的布痕瓦爾德交相輝映,為觀眾帶來了良好的審美體驗,在鋼琴曲停下的那一刻,畫面轉至集中營大門,此處鮮明的聲畫對比、情緒轉變,不僅推動了新聞節目的報道,還為觀眾帶來了強烈的情感沖擊,收獲了理想的電視新聞傳播效果[4]。同時,音樂風格還會影響電視節目風格,相同的節目畫面運用不同風格的背景音樂可以展現出迥然不同的效果。為此,在為電視節目選用背景音樂時,應正確把握節目內容風格,確保節目形成獨特個性。因為音樂風格大多是確定的,節目畫面內容則可有不同解讀,所以制作團隊可以根據節目畫面內容選取更適合的背景音樂,準確傳遞節目的思想情感,進而實現背景音樂風格與節目畫面內容的有效統一。比如,在由央視和寧波電視臺聯合推出的電視作品《天一生水》中,為表現濃郁的江南文化,節目組采用了有著豐富內涵的鋼琴曲和低沉幽深的古琴樂作為背景音樂,進而充分展現了天一閣歷經時代變遷的厚重與滄桑;為表現豐富的情感,節目組選取了洞簫樂曲用以表現凄婉的場景,采用嗩吶用以表現喜慶的氛圍,進而生動地描繪了劇中人物命運的變化。
電視節目中的背景音樂主要可分為內容音樂和標準音樂兩大類型。首先,在電視節目中運用內容音樂,應保證背景音樂與電視節目在情感方面有較高的契合度。比如,電視節目主人公正經歷悲傷的事情時,整個人的情緒正處在傷痛狀態下,此時運用低沉且節奏緩慢的背景音樂,能夠與節目實現有效契合;倘若運用歡快的音樂,則與節目事實不相符。其次,標準音樂作為電視欄目的固定音樂,通常是為欄目特別定制的,與欄目特征屬性有著緊密聯系,往往人們一聽到此類音樂,即可迅速聯想到對應的電視欄目[5]。以央視新聞節目《新聞聯播》為例,其片頭音樂為作曲家孟衛東創作的一首16秒的樂曲,該樂曲于1988年3月被央視《新聞聯播》啟用為片頭音樂,一直沿用至今。在30余載的時間里,該樂曲伴隨著《新聞聯播》一路成長,相互促進,熟悉的旋律也因此被深深烙上了《新聞聯播》的印記,為廣大《新聞聯播》觀眾所稱頌。
近年來,我國電視節目百花齊放,各大衛視為滿足觀眾觀看需求,在節目題材、內容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但與此同時,一些電視節目逐漸在背景音樂運用上暴露出嚴重的同質化問題,觀眾總能在不同電視節目中聽到相同的背景音樂,由此產生了不良的視聽體驗,這也對電視節目收視率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電視節目制作團隊必須秉持創新思維,增強創新意識,加強對背景音樂的創新運用,為觀眾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制作實踐中,除去運用傳統的剪切式背景音樂之外,還可依照節目的主題內容、所需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對背景音樂進行原創,抑或基于現有背景音樂開展創新改編,賦予背景音樂以別樣的視聽效果。例如,廣州電視臺本土拍攝的《阿八姑》中的主題曲《想問一句你們有沒有故鄉》,南寧電視臺《趕馬幫的女人》中原汁原味的山歌配樂等,均屬于電視節目原創音樂作品中的典型代表,實現了電視節目風格與內容有效融合的同時,為觀眾帶來了別具一格的視聽體驗[6]。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我國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電視節目制作團隊在運用背景音樂時必須要增強自身的版權意識,并有效明確哪些音樂作品可以用,哪些不可用。如果不加考慮隨意運用,極可能對電視節目制作產生不利影響。鑒于此,電視節目制作團隊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還要掌握相應的版權法律基礎知識。在為電視節目搜集背景音樂素材時,可前往專門的音樂網站進行下載,在支付相應的版權費用后方可使用;而對于特殊的音樂素材,在運用時要多次審核,以防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背景音樂是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提升電視節目的藝術效果、呼應電視節目的思想情感、增強電視節目的節奏韻律。但背景音樂的應用也存在相應的風險,究其原因在于當觀眾難以全然知悉事實時,電視節目附帶趨向性情感色彩的背景音樂極易對觀眾造成不良誘導。鑒于此,電視節目制作團隊要切實明確背景音樂的內涵特征,對背景音樂的素材選擇、風格特征等進行綜合分析,從推進背景音樂風格與電視節目畫面內容的有效融合,注重發揮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的“符號”標簽作用,加強對背景音樂的創新運用等方面入手,逐步提升背景音樂在電視節目中的運用效果,積極促進新時期電視節目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