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哲生
(河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加速了短視頻的傳播與發展,智媒的崛起勢不可擋。智媒時代下的短視頻具有傳播迅速更快、時效更強、更多元化的特點。作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重要窗口及輿論引領者的主流媒體,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需融合智媒技術進行創新轉型,擴展新聞傳播途徑,促進更好地傳播與發展,以滿足社會大眾的信息需求。智媒體時代下,主流媒體新聞不管是生產、傳播,還是大眾接收信息的方式上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1]其傳統單向傳播狀態被打破,媒體話語權被解構分流,出現了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新形式。為了適應大眾變化的信息實際需求,各大媒體紛紛尋求轉型,探尋更高效、更優質的產出內容及傳播渠道方式,以求與時俱進,促進自身的發展。短視頻具有制作便捷、傳播速度快、呈現方式多樣、利于分享的特點,應用到主流媒體新聞信息的生產和傳播上,能快速提升新聞資訊的傳播快捷性和靈活性,改變傳統信息傳播模式,使傳播發展方向向分發人際化及現場視感化邁進。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短視頻蓬勃發展,吸引了廣泛的觀眾群體。與傳統主流媒體比較,其擁有的信息量大、真實性強,能實現信息的廣泛傳播,在智媒時代下被廣泛應用。主流媒體為適應當下時代的信息需求,獲得大眾關注,只有做好短視頻的傳播和發展,不斷優化改進傳播內容及傳播方式,才能增強傳播效果,取得更好的發展。
智媒體是信息技術發展下的新概念,是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移動網絡技術、新媒體的應用基礎上開發而來。[3]其直接動力是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智媒即在發展中實現智媒化,主流媒體利用智媒背景中的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使其新聞在傳播中能與多媒介融合,讓多種智能技術為新聞傳播服務。不僅能提高新聞傳播效率,還能更吸引大眾用戶。智媒時代,智能技術不斷融合在傳統媒介中,促進了傳媒生態系統的優化和重構。傳統主流媒體在智能信息技術下只有不斷轉型、變革,提升其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1.2.1 內容生產豐富
近年來,網絡市場新聞傳媒產業在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下,已經超越了傳統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新聞產業。主流短視頻抖音、快手平臺也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了短視頻內容的生產及普及,引領著傳媒行業的新變革。人工智能技術豐富了短視頻的內容生產模式,在智能化技術支持下,其內容創新制作,有利于信息的傳播效果,不斷吸引大眾,擴展用戶群體。如快手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在短視頻創新中推出了新穎的內容制作模式,可把青年人形象轉換為老年人形象,或構建互動性游戲情境。有利于短視頻的生產創作內容更加豐富,使短視頻作品趣味性、互動性更濃,更能展現大眾的精彩生活。
1.2.2 參與互動性更強
新媒體更關注與人們生活的貼近,短視頻話題內容多以大眾所關注的話題來激發大眾的閱讀興趣。所以,不管是當下較流行的綜藝節目,還是新聞類節目,均以捕捉大眾用戶的審美為發展趨勢,以提高大眾的關注及接受度。從目前智媒時代短視頻的發展來看,其內容選題多與大眾的生活相關,在新聞報道中盡量避免嚴肅敏感話題,以互動性、參與性的呈現方式營造出輕松氛圍,讓受眾更能輕易接受和理解。尤其經智能化篩選,與網絡環境中熱點話題結合,能極大地增加大眾的關注度。短視頻在解說中也盡量向平民化定位,使用年輕人喜愛及較能接受的話語來分析對新聞事件的看法,以更好地迎合大眾,滿足其心理需求,引發其情感共鳴。
1.2.3 更顯虛擬、娛樂性
主流媒體通過圖文、音視頻并茂的優勢,給大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感官體驗,并向趣味性及娛樂性發展。智媒時代,大眾經虛擬環境接收短視頻的信息傳播,使大眾對互聯網的依賴習慣越來越強,越來越希望在身心放松的情景中觀看短視頻信息。傳統媒體的新聞節目無法滿足互聯網下大眾的現代個性化信息需求。《娛樂至死》書中指出,對社會現代技術發展追求中,唯有娛樂性不變,這種追求使文化市場轉變為娛樂舞臺。[4]主流媒體短視頻制作中,其內容通過智能化技術優勢,抓住大眾的社會熱點話題、娛樂事件、趣味性需求,以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增強瀏覽收視效果。
1.2.4 廣闊的應用前景
人工智能的應用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廣泛普及,因受居家限制影響,眾多主流媒體新聞機構應用了疫情報道機器人、視頻制作機器人、字幕生成機器人、直播機器人等智媒技術。人工智能不僅能參與到疫情新聞生產、制作、發布中,還能自動生成疫情地圖,虛擬主持人的播報。對偏離現實的新聞,人工智能技術能及時辟謠,使主流媒體新聞傳播潛力和應用前景廣闊。如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主播小晴,新浪的直觀性疫情數據地圖,人民網合作的AI公司,均為大眾提供了智能化的新聞推送服務。
在智媒時代,對新聞信息的采集是經傳感器5G 技術,進行全面、實時、準確地采集獲取。區別于傳統媒體的人工信息采集方式。這些采集到的信息和數據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加工處理,形成智能媒體,自動化信息播報,使新聞內容的生產和傳播更智能化。如應用無人機,其飛行器上的傳感器可對視頻信息進行精準采集,尤其是對那些災難性的現場新聞信息采集具有明顯優勢。如2019年武漢的疫情報道,新聞可視化程度高,能將實時信息快速、直觀地帶給大眾,實現交互式的傳播。
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新聞生產得以應用AI技術。智媒時代,智能機器人不僅可應用到新聞寫作方面,還可應用到新聞視頻制作方面。面對海量的信息數據,半數以上的信息會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形式進行傳播和存儲。人工智能在視覺領域中的發展較成熟,可基于AI 技術分析視頻內容,以解決內容分析性能低的問題,避免人為操作引發的技術錯誤。人工智能能為新聞傳媒行業提供高效率的生產制作,經人工智能編輯技術,能快速地生產視頻,將傳媒視頻生產推入智能時代。
大數據信息的收集及分析算法技術在智媒背景下不斷完善,主流媒體平臺服務也越來越智能化,為大眾用戶構建了智能平臺。智能平臺經收集信息及大眾用戶的反饋,系統跟進和分析用戶的閱讀喜好及習慣,精確制定出與用戶匹配的短視頻內容,實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智能平臺,較大地吸引和留住用戶。如主流媒體短視頻生產平臺新京報的“我們視頻”于2019年就實現了500億的全網流量。經算法分發技術,提供用戶個性化的新聞視頻分發內容推送,使用戶閱讀更精準性,用戶黏度更強。
主流媒體新聞報道的傳統模式多以文字為主,媒體融合時代,文字報道結合了圖片、音頻,提高了大眾用戶感官體驗。智媒技術能讓用戶沉浸式的體驗新聞,參與到新聞事件中。如VR、AR 技術,真實地還原新聞事件,讓用戶可身臨其境的參與到新聞事件中,以第一視角解讀新聞內容。如央視新聞對2019年4月的重慶脫貧攻堅工作報道中,經VR 技術對石柱縣華溪村進行全景新聞直播,讓大眾用戶有了全方位的體驗,具有沉浸式觀感,了解了地區的真實全貌,讓用戶離新聞事件更“近”,更能高效了解新聞內容,引發共情。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眾對信息需求呈現增長趨勢。智媒使其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大眾可輕易獲得各種渠道信息,對其瀏覽的耐心逐漸減低。對這種智媒下的新形式,主流媒體短視頻應加大內容上的改良和創新,以更好地提升競爭力,適應市場發展。
3.1.1 生動表達內容,貼合大眾習慣
與傳統的新聞聯播相比較,主流媒體短視頻有所區別,其視頻多是剪輯成60 秒左右的短視頻。這種精短的視頻不僅能使新聞信息的輸出頻率加快,使新聞新鮮度增加,精煉的內容能迅速吸引捕獲大眾注意力,及時有效地把新聞內容傳遞給大眾。如央視的“主播說聯播”,在2020年6月的報道中,李梓萌以北京疫情通報為開端,提到一外賣騎手被確診病毒感染,表示點外賣的安全性,大眾看到這位外賣騎車每天不懼炎熱,辛苦配送50 單的活動軌跡,說明其努力工作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隨后李梓萌又強調為保大眾安全,對外賣人員一直在進行全面嚴格的排查,提醒大家同時要做好自我防護,不要造成恐慌心理。最后李梓萌還不忘通過網絡化的語言“生活就像粽子般可鹽可甜”給大家送來端午節的祝福。這條僅有80 多秒的短視頻,不僅生動表達出了熱點社會新聞內容,還傳遞了溫馨的節日祝福,融入了當下流行語言“可鹽可甜”,其創新的內容更貼合大眾的接受習慣。
3.1.2 觀點隨熱點客觀傳遞思想
主流媒體是我國權威性的媒體形式,具有一定的輿論引導力、公信力和影響力,其發展好壞直接影響社會需求。新時代主流媒體在觀點的傳遞和輿論引導上要客觀地緊跟熱點。如在對第23 屆全國常委會會議中涉港的有關報道,“主播說聯播”通過短視頻強調了對“禍港殃民者”的迎頭痛擊,傳遞了正確的輿論引導觀點。主流媒體短視頻這種觀點經高頻輸出,實現了客觀思想的正確傳遞,使主流價值觀思想在實例背景下深入人心。
3.1.3 建立品牌內容,樹立權威
主流媒體節目的口碑產生于品牌。智媒背景下,不論是主流媒體新聞官方社交平臺,還是網絡行業引領企業,都離不開權威平臺及官方品牌的支持。如“主播說聯播”是對央視“新聞聯播”的重點內容進行擴展解讀。主流媒體作為我國重要的新聞資訊、政策傳播平臺及窗口,其自身具有專業性及權威性,制作的新聞內容也就具有引領性,是大眾心里重要的、不可撼動的媒體。“主播說聯播”就是借助主流媒體的這種優勢,打出了品牌效應,所以,自“主播說聯播”上線便受到大眾的關注。
技術促生了新媒體平臺,平臺又加速了新媒體的發展。網絡社交平臺的大規模發展不僅改變了媒體環境,還改變了大眾獲取資訊的方式及習慣。傳統主流媒體借助了網絡社交媒體平臺的優勢,不斷創新短視頻形式,以滿足大眾對信息的多元需求,在此過程中也注入了自身新的活力。在智媒時代下,要不斷創新主流媒體的傳播方式,以提升傳播效率,增大影響力。
3.2.1 可拓展傳播矩陣,以擴大傳播范圍
智媒時代,新媒體矩陣是關注度較高的媒體融合模式,能最大限度發揮各媒體平臺的特色和優勢,促進傳播效果。[5]主流媒體短視頻的實踐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傳播的固有模式。通過借助微博、公眾號、抖音、B 站等形成了新的傳播矩陣,使傳播體量更短小精練、內容更多元多彩、話語更接地氣。這種傳播矩陣不僅使大眾能隨時隨地的接收、觀看新聞信息,打破時間地域限制,收獲各年齡階段的群體用戶,還能大大拓寬信息的傳播有效范圍,增加大眾的互動性和黏性。主流媒體短視頻“主播說聯播”自開播以來,就獲得了超90 億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微博討論超過了200 萬,抖音同名話題視頻播放量超過57 億,足以說明拓展傳播矩陣對擴大傳播的影響極大。[6]
3.2.2 改變呈現方式,以增加傳播效果
新媒體背景改變了大眾的媒介使用習慣。豎屏短視頻的風潮解構了大眾傳統的視頻觀看模式,提供了更全新的觀看視域空間。常規的主流媒體新聞播報中,兩位主播端坐著用嚴肅的語言進行新聞播報,易使大眾感到枯燥乏味。“主播說聯播”這類短視頻新聞播報中,貼近主播,取景一位主播的播報畫面,較順應當下社交媒體平臺中的視頻傳播流行趨勢。且其畫面呈現方式為豎屏加大字幕,在無形中強化了主播的個人形象,讓大眾更易親近新聞主播,拉近了心理距離。此外,還改變了短視頻中的字幕形式,對重點詞匯運用了突出、差異性處理,細節化之處還運用了手勢動作,強化了內容的傳遞效果,使其影響力更明顯。
3.2.3 提高傳播速度,加速更新信息頻率
智媒下的短視頻因其移動特性,傳播速率更快、互動性更強。這種新的傳播方式加快了社會信息交換速率,使輿論焦點能快速形成,有利于社會公共事件的正向發展和處理。主流媒體短視頻依托各社交媒體平臺,把新聞內容的時長控制在1 分鐘內,內容緊跟時事及社會熱點,快速地制作成片,主播播報語速稍微加快,于各社交媒體平臺擴展傳播,以高頻輸出新內容、新觀點。[7]這種具有網絡短視頻特性的新聞傳播,大大提高了信息高速、快捷的傳遞目的。此外,還體現出了傳統媒體在智媒背景下做出的轉型和改變,更能適應大眾的信息獲取新需求。
3.2.4 加強互動反饋,以激發交互傳播
智媒時代不僅讓主流媒體的新聞傳播速率更高效,還建立了其與大眾間的溝通橋梁,以拉近媒體和大眾間的距離、改變大眾身份,使大眾從接收者轉變為傳播者。[8]主流媒體的信息傳播渠道和方式隨著新媒體不斷增多,大眾對信息的接收有了更多的選擇。智媒時代下信息的體量小、碎片化、傳播便捷的特點激發了大眾的裂變式傳播或二次創作欲望。大眾可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與主流媒體短視頻進行互動,對其內容進行評論或轉發操作。自媒體或個人也會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二次再創作,并進行轉發傳播。這種大眾互動參與,能有效打破主流媒體以往固有的傳播局限,有利于傳播鏈中積極因素的調動,使傳播活動更活躍,傳播范圍更廣泛。
語態是指話語方式,即在新聞傳播中使用哪種語氣、態度、形式進行新聞報道。[9]良好的語態能提升主流媒體新聞的傳播效果,增強其對大眾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在主流媒體短視頻中,首先要語氣活潑,帶有“網感”。語氣活潑是指要區別于傳統主流媒體的嚴肅播報語氣。如對疫情的報道中,網絡中將武漢稱為“熱干面”,當北京疫情來臨時,主播將北京稱為“炸醬面”,堅定的表示“熱干面挺過來了,炸醬面也會好起來!”。將這些網絡熱點詞語巧妙的融合運用到時事新聞報道中,不僅能通過大眾化、地域化的語言讓內容更具吸引力,拉近與大眾心理的距離,使大眾更覺新聞與自己的相關性,還能體現出主流媒體短視頻在智媒時代為創新傳播所作出的實踐突破。其次,態度親民但不失原則。智媒時代下,主流媒體短視頻的內容選題應貼近大眾的生活,選擇與其息息相關的要聞。如“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職業本科教育、職普通融,其關乎大眾教育問題,但僅靠新聞聯播中的政策播報,信息過于籠統,大眾難以深入理解。在短視頻的內容中,可對其使用簡單易懂、通俗的語言結合實例進行播報,更融入“香不香”等網絡用語,把該項惠民政策更廣泛、細致地傳播,讓主播對政策的解讀更深入人心。
傳統媒介傳播中,把關是涉及多環節的有組織過程。信息傳播中的傳播者和接收者關系是不平等的,傳統媒體把關人對信息有決定權,決定著接收者接收哪種信息及哪種傳播形式。其可能是記者、編輯、制片、導演等對信息有一定控制權的人。傳統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多是經記者進行素材的加工,由編輯審核,層層把關后報道。但智媒時代,機器、物體、人工智能融合,形成了人機合一媒介。資訊類平臺經算法計算構建了高精度匹配模式,大數據采集分析場景中的個性化網絡信息,經數據關聯構建行為主體關聯,形成大智移云時代。面對海量資訊,人工把關已無法適應傳播環境,智媒把關向人機結合發展。機器把關是經過算法實現,算法審核類似于傳統媒體審核工作,均是對信息的篩選過濾。同時也有區別,即算法是按大眾個性化需求對信息內容進行篩選過濾,非人工編輯。算法對獲取的大眾信息及行為數據進行分析,自動判斷其興趣和偏好,推薦感興趣的內容,實現精準的分發,占把關主導地位。但自把關實質看,算法也有社會系統制約局限。審核中,算法技術提供了個性化推薦技術支持,其系統內有攔截庫,會根據攔截庫識別、判斷、攔截內容,未被攔截的內容會交人工編輯排查把關。所以,智媒時代對主流媒體短視頻的把關,多以算法和人工把關結合。而在對主流媒體短視頻的實際把關機制中,首先要對質量進行審核。此階段中不涉及推薦,由人工編輯和算法一起進行短視頻內容和質量把關,不考慮大眾偏好及行為。對短視頻的傳播標準進行審核篩選,包括內容安全、視頻播放質量。人工審核即審核崗位對作品進行審核,機器審核是經算法模式過濾,如敏感模型、三俗模型、涉密模型等。審核合格的短視頻進入算法推薦的個性化分發,不合格的短視頻則退回。其次,進行優化推薦。此階段是二重把關,由算法主導。合格的短視頻進入推薦系統,根據算法分析用戶偏好、標簽進行個性化推薦。個性化推薦即建立用戶模型,根據其閱讀習慣嵌入標簽于算法中,經這些標簽抓取類似內容進行推薦,以匹配用戶需求,精準推送。此外,要把握好把關標準。主流媒體的新聞內容要符合社會大眾利益,遵循客觀、公正、真實原則,以保持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智媒時代推動著主流媒體的前進步伐。主流媒體應借助智媒的優勢,做好創新轉型。從傳播內容、形式、語態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拓展,以增大傳播范圍、傳播影響力,提升傳播效果。同時,做好短視頻的質量把關,保持主流媒體的輿論引領力和導向力,延續其自身的權威性,實現主流媒體短視頻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