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美 劉桂華 楊念龍 范成五 秦松



摘 要 紅托竹蓀是貴州特色農產品之一,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較好的保健功能。以織金縣4個主產區(基地1~4分別為熊家場鎮、黑土鎮、桂果鎮和馬場鎮)的紅托竹蓀為研究對象,采樣調查測定紅托竹蓀中總糖、總游離氨基酸、粗蛋白等主要品質成分含量。結果表明:織金縣主產區紅托竹蓀總糖、總游離氨基酸、粗蛋白含量范圍分別為336.23~570.34 mg·g-1、145.28~1 382.38 mg·(100 g)-1、13.79~23.61 g·(100 g)-1;紅托竹蓀總糖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基地3>基地2 >基地1>基地4,總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基地4,為984.99 mg·(100 g)-1,基地3的紅托竹蓀粗蛋白含量最高,為21.39 mg·(100 g)-1;各項指標的變異系數有所差別,其中總游離氨基酸的變異系數最大,粗蛋白及總糖的變異系數較小,表明后兩者含量相對穩定。
關鍵詞 紅托竹蓀;總糖;總游離氨基酸;粗蛋白;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
中圖分類號:S646.8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3.018
紅托竹蓀(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M. Zang)是藏穆等人命名的竹蓀屬新品種,又被稱為竹笙,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屬于擔子菌亞門鬼筆目鬼筆科。紅托竹蓀因其香味濃郁、滋味鮮美、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被稱為“山珍之王”,是一種可食用且品質上乘的藥用型真菌和竹蓀中的佳品,也是貴州特色食用菌產業優勢菌種之一,現已成為織金縣地理標志產品,被譽為“中國竹蓀之鄉”的織金縣所生產的紅托竹蓀占全國產量的90%以上[1]。紅托竹蓀適宜生長在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最適溫度范圍為18~28 ℃,其生長受溫度影響很大,最高溫度不能超過30 ℃,否則紅托竹蓀易感病,繼而引發蟲害,導致絕收;但溫度太低時,竹蓀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椊鹂h具有適宜紅托竹蓀生長的環境條件,其產業發展勢頭銳不可當,產量高,收益好。紅托竹蓀富含總糖、氨基酸、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物質,深受人們的喜愛,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是目前織金縣菇農提高收入來源的重要途徑。
目前對紅托竹蓀的研究集中在菌絲生長[2]、重金屬風險評價[3]、栽培技術[4]及病蟲害防治[5]等方面,較少對織金縣主產區紅托竹蓀子實體的品質進行分析研究。紅托竹蓀的菌體是竹蓀食用的主要部位,測定菌體中的粗蛋白、總糖、總游離氨基酸含量,可為優化竹蓀栽培、開發其利用價值及綜合質量評價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對織金縣主產區的紅托竹蓀菌體品質的研究,掌握織金縣紅托竹蓀中總糖、氨基酸、蛋白質等主要品質成分含量水平,為紅托竹蓀的營養性評價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采樣地點
織金縣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環境,地處烏江上游支流六沖河與三岔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總面積2 868 km2;海拔低至860 m,最高海拔可達2 262 m,縣城海拔1 310 m;年平均氣溫14.1 ℃,年降雨量1 436 mm,年日照時數1 172 h,無霜期327 d,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本試驗調查區域為織金縣紅托竹蓀主產區,涉及到4個紅托竹蓀種植基地,分別為基地1(熊家場鎮)、基地2(黑土鎮)、基地3(桂果鎮)和基地4(馬場鎮)。區域內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為農用地,包括水田、旱地和林地,周邊無工礦企業。
1.2? 樣品處理
2019年8月從4個紅托竹蓀種植基地內采集樣品,采用“梅花”形布點法,采集5個點中健壯的紅托竹蓀,混成1個樣品,共采集42個紅托竹蓀樣品,帶回實驗室。先用自來水清洗2~3遍,再用純凈水潤洗1~2遍,將可食用部分(菌體)置于鼓風干燥箱內60 ℃烘干至恒重,研缽研磨至粉末過60目篩,備用待測。
1.3? 測定項目
1.3.1? 總糖、粗蛋白含量測定
總糖含量測定采用苯酚硫酸法,標準樣品為葡萄糖,方法如下[6]:1)使用萬分之一分析天平準確稱取0.100 0 g葡萄糖,用去離子水于1 000 mL容量瓶中定容,得到母液為100 μg·mL-1的葡萄糖溶液;2)分別取出配置濃度為0、20、40、60、80、100 μg·mL-1的溶液,加水補齊1 mL;3)加入5%苯酚1 mL,混勻后快速加入濃硫酸5 mL,靜置10 min,用渦旋振蕩器混勻,放入30 ℃水浴鍋20 min后,在490 nm處測定吸光值,繪制總糖標準曲線。
粗蛋白含量測定參照GBT6432-2018,方法如下:1)消化管進行統一編號,精確稱量樣品;2)按編號分別加入0.4 g CuSO?、6 g無水K2SO4、20 mL濃H2SO4;3)消化爐設定,起始溫度100 ℃保持1 h,然后每隔0.5 h增加50 ℃,升到420 ℃保持1 h,直至消化管變為綠色透明時結束,冷卻,再加入30 mL的40 ℃熱水,搖勻,防止出現結晶;4)定氮儀蒸餾。加入40 mL氫氧化鈉(400 g·L-1),錐形瓶加入25 mL硼酸(20 g·L-1),2滴指示劑,蒸餾6 min,蒸餾結束沖洗膠管然后迅速滴定;5)滴定記錄鹽酸量,用標準鹽酸(0.1 mol·L-1)滴定至淡紫色,即為滴定終點。
W(cp)=(V2-V1)×C×0.014×6.25/m (1)
式(1)中,V1為空白樣消耗的鹽酸量,空白值為0.2 mL;V2為滴定時消耗的鹽酸量,單位mL;C為鹽酸濃度為0.1 mol·L-1;m為樣品質量,單位g。
1.3.2? 游離氨基酸含量測定
游離氨基酸含量測定原理[7]:氨基酸的游離氨基與水合茚三酮作用后,可產生二酮茚一二酮茚胺的取代鹽等藍紫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計在580 nm下測定反應產物的消光值,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出未知樣品中氨基酸的總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紅托竹蓀總糖含量
總糖作為紅托竹蓀一個重要品質指標,其含量高低決定了紅托竹蓀營養價值。對42個竹蓀樣品的總糖含量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織金主產區的紅托竹蓀總糖平均含量為(402.60± 43.66)mg·g-1,變化范圍為336.23~570.34 mg·g-1,其中紅托竹蓀總糖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基地3>基地2>基地1>基地4,4個基地的紅托竹蓀總糖含量差別不大;總糖含量的變異系數較小,說明不同基地的紅托竹蓀總糖含量相對穩定。本調查區域的紅托竹蓀總糖平均含量為402.6 mg·g-1(即40.26%),與彭超等[8]研究基質、菌種密度對棘托竹蓀產量及營養品質的影響得出的總糖含量(37.79%)差別不大;均比袁生峰[9]所測定的竹蓀總糖含量(2.75%~8.11%)及莫崢嶸等[10]測定的海南長裙竹蓀總糖含量(8.16%)高很多,可能是紅托竹蓀菌包配料或者比例不同導致,表明織金主產區紅托竹蓀菌種量配比相對適宜當地環境。
2.2? 紅托竹蓀總游離氨基酸含量
游離氨基酸也就是非蛋白氨基酸,擁有特別的滋味,例如酸味、苦味、鮮味、甜味等,紅托竹蓀中游離氨基酸含量對其新鮮、味美程度均有影響,食用游離氨基酸含量高的紅托竹蓀可以及時補充人體內所需的VE和葉酸[11]。對42個竹蓀樣品的總游離氨基酸含量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織金主產區紅托竹蓀中總游離氨基酸平均含量為(682.20±443.07)mg·(100 g)-1,變化范圍為145.28~1 382.38 mg·(100 g)-1,而梁亞麗等[12]研究表明竹蓀中總游離氨基酸含量為513~1 818 mg·(100 g)-1。還可知,紅托竹蓀總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基地4,含量為984.99 mg·(100 g)-1;最低的是基地1,含量為453.20 mg·(100 g)-1;各基地的紅托竹蓀總游離氨基酸含量差別很大,含量最高的基地4是含量最低的基地1的2.17倍,其總游離氨基酸含量的差異可能受菇農的栽培方式、土壤pH及當地人為活動的影響。
2.3? 紅托竹蓀粗蛋白含量
紅托竹蓀是一種富含粗蛋白、低脂肪的食藥用菌,經常食用可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對42個竹蓀樣品的粗蛋白含量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見表3。從表3可知,織金主產區紅托竹蓀中粗蛋白平均含量為18.11 g·(100 g)-1,變化范圍為13.79~23.61 g·(100 g)-1。其中基地3的紅托竹蓀所含粗蛋白最豐富,平均含量為21.39 mg·(100 g)-1,其次為基地4和基地2,其平均含量分別為19.70 mg·(100 g)-1、18.59 mg·(100 g)-1,含量相對最低的是基地1,為15.88 mg·(100 g)-1,與陳麗花等[13]研究的不同輪作模式下長裙竹蓀的粗蛋白含量差別不大。劉文[14]分別采用畦栽、袋栽、箱栽的棘托竹蓀,其粗蛋白含量均在11 g·(100 g)-1以上,與本調查結果存在一定差別,原因可能是竹蓀品種不一樣所致。本次調查的各基地中紅托竹蓀的粗蛋白含量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與不同基地紅托竹蓀栽培時覆蓋的土壤中礦質元素、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質含量等有關。
3? 小結與討論
竹蓀富含多糖、氨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應答、抗癌、抑菌等作用,具有較好的保健功能[15]。紅托竹蓀含有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在內的鮮味物質,其占總氨基酸的比值在20%以上,是水果和蔬菜所達不到的,這也使得紅托竹蓀味道更加鮮美[16]。莫崢嶸等測定長裙竹蓀總糖含量結果表明,其總糖平均含量相對較高,達到8.16%,具有很好的栽培價值[10]。彭超等研究棘托竹蓀的營養品質,得出棘托竹蓀的總糖含量最高(37.79%),其次是粗纖維含量(21.19%)、粗蛋白含量(18.78%)[8]。童龍等研究不同栽培基料(竹屑+30%桑枝屑、70%竹屑+30%菌糟)對竹蓀營養成分的研究,結果表明2種栽培基料均能提高竹蓀的營養價值,其中粗蛋白、氨基酸總量、總糖含量最高可達22.67%、15.21%、5.897%[17]。
織金主產區的紅托竹蓀總糖平均含量為402.60 mg·g-1,總游離氨基酸平均含量為682.20 mg·(100 g)-1,粗蛋白平均含量為18.11 mg·(100 g)-1;其中紅托竹蓀總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基地3 >基地2 >基地1 >基地4,其變異系數較小,說明紅托竹蓀體內的總糖含量相對穩定;總游離氨基酸含量變異系數較大,含量相對不穩定,最高的是基地4,為984.99 mg·(100 g)-1;紅托竹蓀中粗蛋白含量較為穩定,以基地3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為21.39 mg·(100 g)-1。紅托竹蓀作為富含優質蛋白、低脂肪的食藥用菌,尤其是織金紅托竹蓀,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可為菇農帶來豐厚的收益,值得推廣栽培。
參考文獻:
[1]? 才曉玲,劉洋,何偉,等.竹蓀營養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食用菌,2015,37(5):1-3.
[2]? 李利梅,朱國勝,黃萬兵,等.紅托竹蓀母種菌絲生長特性及胞外酶活性[J].食用菌學報,2018,25(3):30-35.
[3]? 吳迪,鄧琴,秦樊鑫,等.黔產紅托竹蓀基地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及其生態危害風險評價[J].土壤通報,2013,44(3):719-722.
[4]? 楊珍,吳迪,黃筑,等.紅托竹蓀的研究與栽培應用[J].種子,2014,33(12):48-51.
[5]? 盧穎穎,桂陽,陳婭婭,等.紅托竹蓀腐爛病發生規律初步調查[J].食用菌,2018,40(2):69-70.
[6]? 劉保衛.不同培養料及中藥材對平菇生長和品質的影響研究[D]. 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20.
[7]? 王文平. 植物樣品中游離氨基酸總量測定方法的改進[J].北京農學院學報, 1998(3):9-13.
[8]? 彭超,艾文勝,謝韻帆,等.竹基質與菌種密度對棘托竹蓀產量及營養品質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6):1100-1107.
[9]? 袁生峰.竹蓀中VC和總糖含量分析[J].食用菌,1988(5):16-17.
[10] 莫崢嶸,陳光英,古翰林,等.海南栽培長裙竹蓀中總糖含量的測定[J].食品科技,2012,37(5):270-271,276.
[11] 陳惜燕,蒲鵬,康靖全,等.8種食用菌游離氨基酸的組成及含量比較[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5(5):183-190.
[12] 梁亞麗,秦禮康,王何柱,等.紅托竹蓀及竹蓀蛋各部位主要營養功能成分分析[J].食品與機械,2020,36(4):72-76,114.
[13] 陳麗花,張宇,劉楊,等.不同輪作模式對兩種食用菌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21,60(18):110-114.
[14] 劉文.不同栽培模式對竹蓀產量和品質的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6.
[15] 梁亞麗.紅托竹蓀各部位營養與風味成分及鮮漿復合面條品質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20.
[16] 華洋林,高擎,唐健,等.不同產地竹蓀營養成分的比較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1,32(10):418-420.
[17] 童龍,李紅艷,劉小明,等.不同栽培基料對竹蓀農藝性狀和主要營養成分的影響[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5(3):30-36.
(責任編輯:易? 婧)
380250033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