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民
摘 要 坐凳是高教校園中常見的功能設施和景觀元素。分析高教校園中坐凳的現狀問題。簡介坐凳的設計原則:滿足功能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把握細節特色,風格協調一致;汲取傳統文化,提倡創意創新。從“優化位置布局,豐富形式樣式,拓展服務功能,優化材料材質,賦予文化內涵,科技賦能”幾個方面探討了坐凳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 校園文化;景觀小品;坐凳;協調統一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3.028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教校園的建設也邁向了新的臺階。校園環境的核心功能是教育,優秀的校園環境可以啟迪智慧、激發靈感,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景觀環境中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引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在興建新校區或改造提升老校區的建設進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優化校園育人環境,校園小品的規劃設計逐漸體現其重要性,校園中坐凳的角色也逐漸由單純的功能性轉化為綜合性景觀小品。
1? 坐凳的功能
坐凳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坐具,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凳子在古代民間稱為杌凳,最初用來踩踏上馬、上轎時使用,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演變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休息的常用坐具。據相關研究表明,人在日?;顒又?,一般站立超過2 h就會選擇坐下來休息,所以凳子是人們常用的休息設備與交流工具。除此之外,凳子也是園林景觀中重要的裝飾小品,尤其是在明清兩代,坐凳兼有花幾的功能,擺放盆花、盆景,起到裝飾點綴環境的作用。當今時代,在不少公共空間里,坐凳也承載了雕塑、繪畫、書法等藝術,形成獨特的景觀元素。
2? 高教校園中坐凳現狀問題
2.1? 功能單一,缺乏靈氣
在我國高校建設發展的歷程中,有的校園把坐凳單純作為功能性的設施設備,僅考慮到提供給師生一個座位,而忽略了其裝飾性、觀賞性等功能,在坐凳的形式樣式、材質肌理、藝術表現等方面沒有進一步挖掘,致使坐凳功能單一,缺乏靈氣、生氣,甚至被冷落成為一種單純擺設。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人們戶外活動的交流逐漸減少,而戶外空間的坐凳也逐漸不被師生們青睞,其功能的欠缺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2.2? 坐沒有座,座不能坐
高校師生活動范圍廣、頻率高,坐凳的位置非常重要。有的校園坐凳布置不合理,規劃布局時沒有理清校園師生活動路徑,常常遇到想坐沒有地方坐,而有的地方有座卻不會選擇坐。比如,在校園主干道兩側、教學樓周邊布置的坐凳常常無人問津,幽靜的湖邊、花園或樹林下的坐凳卻往往不夠。而由于坐凳的材質、構造、表面肌理等原因導致感受不舒適、表面積污積水等,造成了有座卻無法坐的現象。很多坐凳經風吹日曬之后變得滿目瘡痍,不僅無法提供休息的場所,反而還存在安全隱患。
3? 高教校園坐凳設計原則分析
3.1? 滿足功能需求,提高服務質量
校園是師生活動的核心環境,主要包含學習、交流、娛樂、休息等功能。不同的功能場所配置的坐凳功能也需要有所不同:花園小徑旁的坐凳,給師生提供休息、觀賞的平臺;林下空間的坐凳,給師生提供乘涼、遮陰的場所;安靜的環境中坐凳提供給師生學習、思考的空間;運動、活動場所周邊的坐凳,給師生提供休息的場所。校園是一個特定的區域,師生使用坐凳可以是一種經常性的、有目的的行為,并有可能因為一個座椅,一處位置,一處風景形成一個固定的思考、學習或獨省習慣[2]。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師生日常生活的需求,坐凳的功能需要向多樣化、綜合性發展,以此提高坐凳服務能力和綜合價值。
3.2? 把握細節特色,風格協調一致
整體景觀是否協調,取決于環境中的每一個因子的協調性。坐凳在高教校園可謂隨處可見,分布廣,數量多,在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與整個校園景觀保持風格一致、統一協調。有的高校經過多輪建設才形成規模,不同建設期的景觀元素風格未能統一,校園景觀整體性較差或原有整體性受到破壞。在校園景觀建設的過程中,有的高校把坐凳作為軟裝僅僅由后勤或物業等部門實施,而相關部門在實施時沒有考慮坐凳特色特點要求和校園景觀整體風格,盲目采購導致坐凳元素缺乏協調性。
3.3? 汲取傳統文化,提倡創意創新
高校擁有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等職能,是文化潮流的引領者。新時代的高校環境建設過程中在弘揚保護、汲取運用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需要順應時代潮流進行創意創新,坐凳的設計也應該不拘一格。富有創意的坐凳小品,一方面擁有強烈的視覺感,可以作為景觀元素點綴空間,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帶給師生更強的體驗感,發揮更多的人與環境互動作用,甚至引導學生打開思維格局的大門,激發學生創造創作靈感。
4? 高教校園坐凳設計方法探索
4.1? 優化位置布局
坐凳作為高教校園環境小品,其規劃布置需要從兩個基本方面出發。
1)根據校園當地的氣候、地形、地貌等條件,利用自然環境,結合整體布局合理、相互協調,形成一個相互聯系、協調有序的綜合環境[3]。以坐凳為點,充分考慮到校園空間點、線、面的協調,從功能和美觀等角度納入整個校園環境進行綜合考慮。例如,在車行道兩側盡量少設置坐凳,可以緩解交通壓力和減少安全隱患;北方高校氣候寒冷適合在陽光充足的區域多布置坐凳,南方高校氣溫較高則適合在林蔭下多布置坐凳。
2)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使用者處于景觀中的心理感受及身體需求,完善配套設施,增加活動交流場地,滿足私密性與安全感,提高空間吸引力,使校園的環境更加人性化[4]。布局時應掌握師生在時間上、空間上、數量上的頻率,結合群體活動尺度,確定坐凳布局比例。
4.2? 豐富形式樣式
坐凳作為環境中的景觀小品,其外觀形式樣式非常重要?,F代社會是一個充滿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社會,這也就要求設計師創新景觀設施,滿足景觀設施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和現代審美的需求[5]。個性化和多樣化也是高教校園景觀的顯著特征,坐凳作為校園里常見的景觀設施,承載和傳遞了校園文化和校園特色。景觀小品設計是一門藝術的設計,只有把審美設計語言一直貫穿到整個設計過程中,方能成為藝術的設計和改善環境空間的設計[6]。一個坐凳可以理解為一件立體構成作品,使之擁有使用功能和新穎的、獨特的形式樣式,形成一件觀賞性藝術品。
4.3? 拓展服務功能
大學校園是年輕人的天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豐富多彩,生活習慣也隨時代而變化。對坐凳的設計除了滿足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應該結合空間環境實際情況拓展使用功能。
1)將坐凳的功能從基本的坐拓展為臥、躺、伏等功能。高教校園的坐凳服務對象是思想多元化的年輕人,功能的多樣化可以提供多層的休息方式,引起學生的共鳴。
2)將坐凳的功能與其他景觀小品有機地結合,形成多功能、復合型的景觀小品。例如,將坐凳與花池、廊亭、雕塑等結合,形成多功能景觀小品。從人與自然和諧角度來講,坐凳應該融入到大自然的環境,成為人與自然交流的紐帶。
4.4? 優化材料材質
材料是坐凳的物質載體,是體現設計思想的物質基礎。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師生生活學習需求、審美觀念的提高,坐凳已經不僅僅是生活中的輔助設備,人們越來越在乎使用的同時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享受。不同的材料材質給人視覺、感覺和心理上很大沖擊力,可以喚起使用者的情感。目前常見的坐凳材料主要有實木、鋼鐵、塑木、藤條、塑料、竹條和石材等。單一材質的坐凳可以憑借材質的特色,做到同材質異質感,盡量豐富;多種材質相結合,可以利用材料之間色彩、質感差異形成觀賞性較強的坐凳。材質的選擇須考慮自然環境因素,例如雨水較多地區的校園坐凳慎用木材,高溫地區的校園慎用不銹鋼等。此外,生態環保材質的運用也是坐凳設計的主要趨勢,一方面,材質本身無污染無毒害,有益師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采用生態綠色材質使坐凳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形成局部生態小環境。
4.5? 賦予文化內涵
園林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積淀,同時也影響著人們對景觀事物的認知。在各個時期階段,園林的文化內涵也有所不同,其主要體現于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物態文化著重在外在形式上的融合,使景觀小品更富有內涵意義;心態文化通過景與人物內心世界的互動,從而影響人的心理意識、思維模式、價值取向及審美特征等。高教校園是文化與精神的引領之地,景觀小品賦予文化內涵可以體現更高的價值、更深的內涵和更大的推動力。坐凳是校園展示文化的一種載體,可以從物態和心態方面充分融入傳統文化、地方特色或高校歷史背景、獨有文化內涵等,以此豐富坐凳的內涵價值,營造文化氛圍。例如歷史文化名城的高校,在當地特有的文化氛圍下,融入高校的歷史文脈和獨有特色,不僅可以反映出高校自己特有的個性,也能達到傳承和延續歷史文脈、促進師生樹立文化自信。
4.6? 科技賦能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也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完美。高校是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也是科技創新體系中重要的力量。把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運用到校園坐凳設計中去,不僅可以使科技更好地服務師生,還可以激發學生樹立積極的創造意識,亦可以作為相關專業的教學實踐途徑。例如,上海市蘇州河長寧段沿河步道設置了許多新型的“智能坐凳”,其表面采用太陽能光伏板吸收能量,具有無線充電、藍牙模塊等多種便民的智能功能,市民游客在蘇州河邊休閑小憩時,還能享受智能化帶來的便捷;又例如,安徽理工大學的“智慧座椅”不僅樣式新穎,且具有太陽能發電、藍牙音樂播放、USB手機充電、無線手機充電、照明等諸多功能。
5? 結語
在高教校園里,坐凳應該讓師生們在學習工作之余停留下來,或在陽光之下讀書學習,或在忙碌之后放松身心,或感受優美的校園環境,或思考人生未來;坐凳是一件唯美的藝術品,集功能與美學于一體;坐凳更是一種符號,傳遞校園文化、記載校園歷史。
參考文獻:
[1] 陳樂.校園特色景觀設計的功能性淺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8):50.
[2] 殷麗清.基于訴求驅動的高校戶外坐具設計[J].包裝工程,2019(20):159-163,168.
[3] 張艷.高等院校校園景觀建設的思考[J].綠色科技,2016(11):158-160.
[4] 文婧.哈爾濱市高教校園景觀環境設計探究[J].綠色科技,2020(5):40-41.
[5] 張紀偉,肖國增,安運華.城市公園中坐凳的人性化設計原則及方法探究[J].現代園藝,2020(24):64-65.
[6] 竇本云,王淮梁.校園景觀小品設計在當下校園文化中的重要性[J].中國包裝,2018(3):43-45.
(責任編輯:丁志祥)
361350033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