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魘在意大利羅馬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會晤,雙方就中美關系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白宮在會談前的聲明則表示,這是為保持美中之間“開放的溝通渠道所做持續努力的一部分”。有分析認為,美國主動提議見面的可能性更大,在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下,從態勢上看是美方有求于中國。
無論如何,如果美方真的希望為保持雙方“開放的溝通渠道”而做“持續努力”,至少應該首先拿出真誠的態度來。然而,就在這次會晤前一天,美方又搞了很多不光彩的小動作。比如,美媒又通過所謂“匿名美國高官”爆料,稱在俄烏沖突發生后,俄方要求中國為其提供“軍事援助”,包括無人機;再比如,沙利文本人也在當天放風說,如果北京協助或支持俄羅斯大規模規避制裁,“肯定會產生后果”,威脅之意溢于言表。以造謠、恐嚇為談判爭取有利條件,這是美國外交的老套路,但中國從來不吃這一套。
這些動作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華盛頓在烏克蘭問題上確實挺著急的。它很希望在全世界編織出一張絞殺俄羅斯的大網,讓所有國家都成為這張網中的一個環節,而不允許有任何“漏洞”。美國是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但它卻想讓全世界當自己擴張戰略利益的“工具人”,這讓人不禁要問,美國究竟哪里來的自信? 是不是稱霸世界太久了,甚至認為連地球轉動的操縱桿都握在自己手里? 華盛頓如果想把中美關系與俄烏危機進行強行捆綁,這明顯是“跑偏了”,也一定會失望的。
俄烏局勢當然值得談,但不能是這種談法。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解鈴還須系鈴人”。美國自己系出的結,不應該也不可能靠中國來徹底解開。而且,中美先得把自己的關系捋清楚,才可在第三方問題上更好地協調立場。換句話說,華盛頓真正要做的是拿出切實行動,讓中國感受到美國作為一個大國是可信的。
去年,美方領導人和一些高官相繼表示,美方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獨”,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對抗。但這“四不一無意”迄今仍然只掛在嘴皮孑上。就在前兩天,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借所謂臺灣地區地圖問題大搞政治操弄,制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這不僅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赤裸裸挑釁,也是華盛頓不顧承諾背信棄義的再一次證明。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在這種情況下,美方憑什么認為中國就應該“配合”它?
更何況,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始終本著客觀公正態度,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作出判斷,一直在為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方堅決反對美歹任何形式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方也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和個人的合法權益。這種負責任的態度,決不會在美國的壓力下改變分毫。
中國一直對與美國保持溝通持建設性的開放態度,也始終致力于在平等基礎上穩定和發展兩國關系。然而現在美國在外交上總是給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感覺,其根本原因在于華盛頓的眼光過于短淺,甚至近乎“鼠目”,這讓它在處理對外關索時不斷掉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泥潭”,又極其傲慢地認為全世界都應服從它的指令,這導致了它總是處理不好大國關系,在地區性事務中也往往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華盛頓政策精英如果不轉變思路,這些問題對它永遠將是無解的。▲
環球時報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