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1%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
進出口總額增長17.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2%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1%
新增減稅降費167.6 億元
組建省金控集團、遼沈銀行
金融改革化險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推動華晨集團司法重整
集中力量打贏幾場局部聚集性疫情殲滅戰
傾力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
謀劃項目1492 個、總投資6768 億元
上云企業近9 萬戶
新建5G 基站2.5 萬座
成功舉辦2021 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
新增瞪羚企業215 家、雛鷹企業798 家
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7 家
全省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辦理時間縮減80%
198 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省通辦”
“一網通辦”實辦率超過75%
沈陽、大連營商環境建設多項指標挺進全國前列
新登記企業18.4 萬戶,增長10.9%
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増長13.9%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7.1%
沈康高速全線貫通
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
遼西地區與京津冀產業合作落地項目110 個、總投資230 多億元
扶持產業項目2020 個
新建高標準農田375 萬畝,設施農業10 萬畝
糧食產量達到507.7 億斤,創歷史新高
新建美麗宜居村1030 個
扎實推進藍天、碧水、青山、凈土農村環保五大工程
PM2.5 年均濃度降為35 微克/立方米
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提高4.3 個百分點
完成營造林219.3 萬畝、防沙治沙16.7 萬畝
《遼河國家公園創建方案》獲國家公園管理局批復同意
10 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城鎮新增就業48.4 萬人
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6%和10.1%
重點建設47 個高水平縣域醫共體、226 所中心鄉鎮衛生院
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35 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3 萬
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增長4.9%和9.9%
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左右
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
4.糧食產量穩定在480 億斤左右
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
7.進出口總額增長6%左右
8.城鎮新增就業45 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
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10.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11.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12.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1.全力以赴穩增長,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全力穩住裝備制造、石油化工、冶金三大產業
◇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風險化解等支持力度
◇實施企業上市五年倍增計劃
◇加快建設紅沿河核電、徐大堡核電、沈白高鐵
◇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
◇實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
◇做好大連服務貿易創新試點
2.堅定不移抓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全面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進照后減證
◇編制完成省市縣三級行政許可事項清單
◇全面提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遼事通”應用水平,高頻政務服務清單內事項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
◇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實施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培育計劃
◇支持營口在民營經濟發展上為全省作出示范
3.持之以恒強創新,促進動能加快轉換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4000家、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
◇實施“揭榜掛帥”項目200 項
◇新建盤錦精細化工、錦州松山湖新材料等20 家中試基地
◇提升沈大自主創新示范區能級
◇引進100 個高層次人才團隊
◇新增科技領軍人才50 名、高技能人才5 萬人
4.精準施策調結構,奮力做好“三篇大文章”
◇加快建設三個萬億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世界級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世界級冶金新材料產業基地
◇培育50 個以上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沈陽“雙千兆”城市建設
◇支持沈陽、大連爭創中國軟件名城
◇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研發集裝箱運力等期貨品種
◇加強沈陽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大連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營口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5.統籌兼顧促協調,推進“一圈一帶兩區”成勢見效
◇支持沈陽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支持鞍山建設鋼鐵、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
◇支持遼陽建設金屬材料精深加工基地
◇支持大連建設東北亞海洋強市
◇支持錦州建設區域中心城市
◇支持阜新創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市、能源綜合創新示范市,支持朝陽、葫蘆島建設清潔能源產業基地,支持葫蘆島建設東戴河“帶土移植”中心
◇支持本溪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6.扎扎實實強基礎,穩步推進鄉村振興
◇建設高標準農田390 萬畝
◇支持鐵嶺打造全域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推進營口、錦州、盤錦東北糧食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設
◇做好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打造1000 個以上美麗宜居村,開展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
7.更高水平擴開放,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
◇支持大連港建設國際性樞紐港,支持沈陽創建中歐班列集結中心
◇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增長10%以上
◇辦好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活動
◇深化蘇遼、京沈、滬連對口合作
8.堅持不懈優生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推進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行業碳達峰行動
◇推廣城市綠色智慧公交
◇強化河湖長制
◇推行“灣長制”
◇開展黃海(遼寧段) 專項治理
◇協同創建遼河國家公園
◇支持撫順、阜新等地露天礦礦坑綜合治理與整合利用
9.傾情傾力保民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實施“技能遼寧”行動,高水平建設一批孵化、見習、培訓基地
◇實施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
◇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3.2 萬套
◇改造老舊小區1000 個
◇支持沈陽城市更新試點
◇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
◇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遼寧段) 建設
◇積極申辦第十五屆全國冬運會
10.標本兼治防風險,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依法推進華晨集團司法重整
◇加大省級財政對縣以下支持
◇實施西鞍山鐵礦開發等戰略保障重點項目
◇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
1.新改建、維修改造農村公路5500 公里,建設一事一議村內道路5500 公里
2.改造農村危房8000 戶
3.幫助6 萬名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4.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40.6 萬高校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達到85%
5.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80 元
6.提高康復救助標準,為6200 名14 歲以下符合救助條件的殘障兒童提供康復救助
7.建設30 個示范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8.建設63 個基層中醫館,實現全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
9.每個縣(市) 區至少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門診慢特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10.完成26 個縣級婦幼保健機構特色專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