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婷, 劉 港, 周 縣, 肖飛燕, 劉 靜, 楊 峰
(貴州師范大學 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1)
Ti-6Al-4V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強度以及良好耐蝕性的特點,所以被應用于生物植入材料領域。但是,由于Al和V是對人體安全有威脅的兩種元素,且植入物需長期在體液中服役,植入物的溶解可能會導致器官之間的炎癥[1-3]。同時,如果鈦表面上出現點蝕孔,新鮮的鈦基材將直接與體液的電解質環境接觸,形成原始的電池裝置并引起電化學腐蝕[4]。隨后,鈦離子可能釋放到周圍組織中并引起不良反應。所以,Ti-6Al-4V 合金直接運用于生物植入材料領域還需不斷改進。因此,對Ti-6Al-4V合金進行表面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表面強化處理的目的不僅避免Al和V兩種元素直接與人體環境接觸,同時,還提高其耐蝕性,進而使Ti-6Al-4V合金更安全地應用于人體植入材料領域。
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相繼出現了一系列鈦合金表面處理技術,例如:等離子燒結技術[5-6]、微弧氧化技術[7-9]和激光噴丸強化處理技術[10-11]等。任超等[12]采用噴丸(SP)+微弧氧化(MAO)技術在TC4表面制得SP/MAO復合涂層,兩種技術的聯用細化了TC4合金亞表層晶粒,使腐蝕電流密度降低,提高了TC4合金的耐蝕性。但SP涂層的厚度不易控制,容易導致噴丸處理的表面受到損傷。Baloyi等[13]采用激光沉積Nb和Ti-13Nb粉末于Ti-6Al-4V合金表面,結果表明,Nb和Ti-13Nb粉末的沉積大大降低了涂層中Al和V的質量分數。但Nb鍍層在基體表面存在不同的相結構,使鍍層硬度不均勻,且比基體硬度小。Huang等[14]采用表面機械研磨處理(SMAT)對Ti-25Nb-3Zr-2Sn-3Mo合金進行了表面改性處理,形成了晶粒細化的強化層,且經過一系列的生物測試得出處理后試樣的表面可以發生細胞粘附、增殖和分化等,但其強度提高有限。
為了評估感應滲氮后Ti-6Al-4V合金在生物腐蝕液中的腐蝕行為,本文采用高頻電磁感應真空滲氮技術[15-18]對Ti-6Al-4V合金進行表面強化處理,其主要特點是將感應熱處理與化學熱處理結合,能快速起到組織均勻細化和表層氮原子固溶強化的效果,得到綜合性能優異的梯度強化層,通過對其在模擬體液(Simulated body fluid, SBF)中進行一系列電化學測試,并對組織結構和腐蝕形貌進行分析,進而評估Ti-6Al-4V合金滲氮前后生物腐蝕行為的變化,為其應用于人體植入材料領域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試驗基材為退火態的Ti-6Al-4V合金,其尺寸是直徑為φ15 mm、厚度為10 mm的圓柱體。首先,使用60~2500號砂紙對其進行打磨,并使用氧化鋁拋光液進行拋光處理,將前處理完成后的試樣用無水乙醇清洗,再用蒸餾水清洗并吹干,準備進行感應滲氮處理。其次,將處理好的試樣置于感應滲氮裝置中(其原理主要是利用集膚效應使樣品表面快速升溫),調節電流控制滲氮溫度為820 ℃,加入N2至壓強為-50 kPa,在此條件下進行30 min的感應滲氮處理。最后,待試樣冷卻至室溫時取出。
采用Ultima4型多晶粉末X射線衍射儀,以Cu為靶材,分析滲氮前后試樣的相組成。使用Kroll試劑(100 mL蒸餾水+1~3 mL HF+2~6 mL HNO3)腐蝕后,對合金截面形貌進行分析。采用維氏硬度計對滲氮試樣截面硬度梯度進行測量。將滲氮前后的試樣置于光學3D表面輪廓儀下,觀察滲氮后試樣表面輪廓和粗糙度的變化。并采用掃描電鏡(TM-4000)對感應滲氮前后試樣分別浸泡在SBF溶液14天后的腐蝕形貌進行觀察。
將試樣置于SBF溶液(化學組成如表1所示)中進行耐蝕性能的測試。待測試樣作為工作電極,飽和甘汞電極(SCE)作為參比電極,鉑電極作為對電極,使用Biologic電化學工作站進行極化曲線和開路電位的測試。極化曲線的掃描速率為3 mV/s,掃描范圍Ei~EL為-1.500~0.500 V(vs, SCE),將極化曲線進行Tafel擬合得到腐蝕電流和腐蝕電位。開路電位掃描范圍為-1.0~1.0 V,進行3600 s的測量。

表1 SBF溶液的化學組成(g/L)
圖1為滲氮前后試樣的XRD圖譜,未處理試樣的表面探測到α-Ti的峰最強,同時,也存在β-Ti特征峰,相比未處理試樣,經過感應滲氮處理得到的滲氮試樣表面主要由TiN相組成,說明經過感應滲氮處理后在Ti-6Al-4V合金表面形成了TiN層,TiN具有較高的硬度、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以和基體緊密結合[19-20]。

圖1 滲氮前后Ti-6Al-4V合金表面的XRD圖譜
圖2為Ti-6Al-4V合金采用感應滲氮后試樣的截面顯微組織,由圖2可知,截面組織主要分為兩個部分:滲氮層和基體。其中滲氮層的厚度為20 μm,且滲層較為均勻、致密,從XRD試驗結果可得,該滲層為TiN層。因此,TiN層可以阻礙Ti-6Al-4V合金基體與腐蝕溶液的直接接觸,進而提高其耐蝕性。

圖2 Ti-6Al-4V合金滲氮后的截面形貌
圖3為感應滲氮處理前后試樣的截面硬度分布,鈦合金的硬度較低,根據截面硬度分布曲線可以得到,滲氮層厚度為20 μm處的硬度最高,約為780 HV0.25(遠高于未處理試樣的硬度340 HV0.25),厚度超過20 μm時硬度在430 HV0.25左右,該試驗結果與滲層截面組織分析結果一致,20 μm處硬度較高的主要原因是合金表面氮化物層的形成。圖4為感應滲氮處理前后試樣的3D形貌,表2為感應滲氮處理前后試樣的表面粗糙度(Ra),未處理試樣的平均表面粗糙度為0.115 μm,感應滲氮處理后試樣的平均表面粗糙度為0.465 μm。表面粗糙度是影響合金耐蝕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粗糙的表面更容易釋放電子[21],雖然與未處理樣品相比,感應滲氮處理后試樣的表面粗糙度增加,但是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幅度較小[22]。

圖3 Ti-6Al-4V合金滲氮前后試樣截面硬度梯度分布

圖4 滲氮前后Ti-6Al-4V合金的3D形貌

表2 滲氮前后Ti-6Al-4V合金的表面粗糙度(μm)
將滲氮試樣與未處理試樣置于模擬體液(SBF)中浸泡腐蝕14天后對其進行SEM觀察,結果如圖5所示。從圖5可以明顯地看到原樣的腐蝕形貌上出現了很多小孔,證明在模擬體液(SBF)中原樣發生了點蝕;而滲氮樣只有個別小孔出現,氮化物層的形成阻礙了腐蝕溶液與基體的接觸,且TiN的耐蝕性較強[23],所以,經過感應滲氮處理后Ti-6Al-4V合金的耐蝕性增強。

圖5 滲氮前后Ti-6Al-4V合金在SBF溶液中浸泡14天的腐蝕形貌
2.5.1 開路電位
圖6是滲氮處理前后Ti-6Al-4V合金在SBF溶液中的開路電位,即電位隨時間逐漸變化的曲線。由圖6可知,未經滲氮處理的Ti-6Al-4V合金的開路電位值較低,且隨時間不斷增加其電位也逐漸增加,表明未處理的Ti-6Al-4V合金在SBF溶液中有逐漸鈍化的趨勢。滲氮試樣的電位較高,但測試過程中變化較小。這表明在開始測試的幾分鐘內滲氮試樣的電位達到了準平穩值[24]。腐蝕電位值較高表明形成了保護性膜(滲氮層)[24]。因此,滲氮層阻礙了腐蝕液與基體的直接接觸,提高了Ti-6Al-4V合金的耐蝕性??傮w而言,滲氮試樣的開路電位值始終大于未處理試樣的開路電位值,即位于上方,所以經滲氮處理后試樣具有更強的耐蝕性。

圖6 滲氮處理前后Ti-6Al-4V合金在SBF溶液中的開路電位
2.5.2 極化曲線
圖7為Ti-6Al-4V合金滲氮前后的極化曲線,與未處理試樣相比,觀察到滲氮試樣的腐蝕電位向正移動。未處理試樣的Ecorr為-830.115 mV,滲氮試樣的Ecorr為-549.436 mV。Tafel擬合得出的腐蝕動力學參數如表1所示,其中包括腐蝕電流icorr、腐蝕電位Ecorr、極化電阻Rp、陽極Tafel斜率(βa)、陰極Tafel斜率(βc)。從表3可以得出,未處理試樣的icorr為1.167 μA·cm-2,滲氮試樣的icorr為0.194 μA·cm-2,兩者相差了一個數量級;經滲氮處理后試樣的腐蝕電位高,腐蝕電流低,表現出良好的耐蝕性,與開路電位結果一致。當達到自腐蝕電位時,電流密度快速增加,說明了試樣開始進入主動腐蝕[25],經感應滲氮處理后試樣表面形成的TiN層具有良好的耐蝕性。

圖7 滲氮處理前后Ti-6Al-4V合金在SBF溶液中的極化曲線

表3 滲氮處理前后Ti-6Al-4V合金在SBF溶液中的腐蝕動力學參數
1) 通過對Ti-6Al-4V合金進行感應滲氮處理后,可在其表面形成一層厚度約為20 μm的TiN涂層。
2) 形成的TiN層具有較高的硬度,距表面20 μm處硬度約為780 HV0.25,且滲氮后試樣的表面粗糙度較滲氮前試樣增加較小。
3) SBF溶液中浸泡腐蝕及電化學腐蝕結果均表明,滲氮處理后Ti-6Al-4V合金的耐蝕性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