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笛 叢 朵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疾病科,遼寧大連 116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慢性病癥,因此大部分患者病程往往較長,而臨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發現,其病理機制復雜度較高[1]。通過統計其發病群體顯示,中老年群體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群體,尤其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在臨床確診后需早期實施有效的措施干預,否則,患者病情進入加重期則可引發呼吸衰竭等,一旦導致以上結果則很容易致死[1]。 目前臨床上通常會應用機械通氣來保障患者的呼吸順暢,降低死亡率[2]。 臨床研究表明,由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理特點、機械通氣的刺激性以及患者群體的特性,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是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的重要手段[3]。因此,本研究選取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收治的80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個體化運動訓練結合氣道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肺功能、 運動耐量、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收治的80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40 例)和對照組(40 例)。研究組中,男23 例,女17 例;平均年齡(69.14±6.67)歲;平均病程(7.13±0.29)年。 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69.34±6.54)歲;平均病程(7.19±0.3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運用AR增強現實技術,可以讓游客與景區實現實時互動,讓景區信息更方便獲取、游程安排更個性化。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和高速的移動互聯網,游客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導航定位、信息瀏覽、旅游規劃、在線預訂等,大大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自主性與舒適度。目前,AR旅游常見的有廣告營銷、導覽、導航、導游、導購這五個應用場景[4]。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60 歲;②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臨床診治結果收集完善,按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診斷標準(中國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頒布)進行確診[4];③患者的病程均>5年,同時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常規藥物治療1年以上。排除標準:①經臨床詢問,患者在治療前90 d 內應用了糖皮質激素及其他激素類藥物治療;②患者除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還伴發高血壓、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合并癥;③患者在治療前半年內有堅持運動的習慣且每周至少運動10 h 以上。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抗感染、呼吸機維持呼吸通暢等常規治療,治療方法一致。
研究組患者實施個體化運動訓練結合氣道護理方案,具體措施包括:①個體化運動訓練,按照澳大利亞肺基金會制定的關于運動強度的測算公式進行測算,其公式為(6 min 內行走距離/6)×處方時間,其中,步行1 min 距離=6 min 步行距離/6; 步行20 min 距離=1 min 步行距離×20;步行半小時距離=1 min 步行距離×30。 由于一些患者不能在訓練期間全程保持6 min 測試距離完成時的步速, 因此距離需控制在計算距離的80%,患者在訓練過程中佩戴計步器。 結合各位患者試驗前測定6 min 內行走距離時的總步數為基準,控制每回的訓練強度為該基準的3 倍,并將這一強度作為訓練標準,叮囑患者在保持不受傷的前提下盡量將動作幅度加大, 如軀干與上肢角度應在45°以上,每次訓練時間為半小時,每天訓練2 次,持續訓練3 個月;②氣道訓練,預先評估患者的承受度,指導患者開展呼吸訓練,為患者講解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的正確方法,對于存在呼吸困難的患者及時診斷有無CO2滯留, 并積極采取增加通氣量等措施干預;隨時掌握患者口腔分泌物情況,定時給予清理,確保患者的口腔清潔,降低厭氧菌感染的風險,告知患者日常多采用溫水漱口;為患者示范講解排痰、咳嗽的正確方式, 同時為患者的監護人說明常規注意事項,不定期替患者翻身扣背, 幫助患者更好的排出痰液。護理時間為1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運動耐量、生活質量、并發癥發生率。其中,肺功能采用通過6200 型體積掃描儀(美國Sensor Medics 公司)檢測,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數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肺功能越良好。 運動耐量檢測方法為:在一塊寬敞的活動場地相距30 m 的兩端放置相應的標識,讓患者在此距離間來回直線行走,計算6 min 內行走的距離,行走間不可跑、跳,若行走期間患者出現精疲力盡或氣喘則放慢速度或停止走動改為休息,數值越高表示患者運動耐量越良好。生活質量采用簡易生活量表[5]進行判定,指標包括:活力評分、機體疼痛、軀體功能、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緒角色,各指標單項總分為100 分,最低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并發癥指標包括便秘、感染。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具體包括按照臨床醫囑指導患者正確用藥、 了解患者反應狀況、合理調節輸液滴速,給予有效溝通,為患者說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呼吸衰竭發病誘因、患者的當下病情狀況、治療方案、日常飲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出院后的自我保健措施等等,護理時間為1 個月。
《企業級項目開發實訓》力求使學生能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為開發工具進行ASP.NET網站的開發、編碼、調試,培養學生的程序設計和編程能力及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等職業素質。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虐待老人達到輕傷標準的,可依據“故意傷害罪”追究照護人員的刑事責任。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形式主義的根源,是名利思想和懶惰作風作怪。自私主義滋生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滋生形式主義。無論是不符合實際的政績工程,還是不負責任的工作作風,都是私心和私欲在膨脹。只顧個人前途,只為上級高興,只圖自己舒服,不顧長遠利益,不講實際效果,不管群眾疾苦。
表1 兩組患者活力、機體疼痛、軀體功能、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緒角色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活力、機體疼痛、軀體功能、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緒角色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活力 機體疼痛 軀體功能 生理職能 一般健康 社會功能 精神健康 情緒角色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40 40 76.44±1.37 66.54±1.36 32.435<0.001 87.25±2.27 70.84±2.23 32.615<0.001 90.94±2.24 82.97±2.25 15.877<0.001 68.18±1.13 57.51±1.19 41.122<0.001 66.76±2.55 59.73±2.41 12.672<0.001 81.35±1.27 73.64±2.21 19.131<0.001 82.84±1.73 70.88±1.78 30.474<0.001 75.47±1.42 61.24±1.51 43.419<0.001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運動耐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運動耐量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運動耐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的比較(±s)
組別 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L/min)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研究組(n=40)護理前護理后t 值P 值對照組(n=40)護理前護理后t 值P 值1.66±0.73 3.54±0.98 9.730<0.001 1.05±0.41 2.64±0.41 17.343<0.0 01<0.001 0.37 0.33 09 01 5 9 1 56.84±5.73.62±5.13.389<0.001 0.084 0.933 7.975 56.74±5.35 84.97±6.78 20.673 t 護理前組間比較值P 護理前組間比較值t 護理后組間比較值P 護理后組間比較值1.64±0.71 2.32±0.75 4.164<0.001 0.124 0.902 6.253<0.001 1.06±1.97±11.6<0.0 0.11 0.90 8.05<0.00127 92<0.001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研究組患者的活力、機體疼痛、軀體功能、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緒角色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運動耐量的比較(m,±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運動耐量的比較(m,±s)
?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例)
研究表明,近年來由于霧霾的加重以及吸煙的增加等多方面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不斷增多,特別是老年群體,該病具有病理復雜、復發率高等特點,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5-8]。 特別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很容易發生呼吸衰竭,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時也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9-11]。 對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療, 臨床上常通過機械通氣、 吸氧、化痰、抗感染等治療,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2-14]。而由于患者群體和病情的特殊性,患者除了要積極接受臨床治療, 更需要加強護理干預,特別是需要通過相應的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確保患者的呼吸順暢,并提升患者的肺功能,從而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5-17]。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運動耐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運動耐量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運動耐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應用個體化運動訓練結合氣道護理,能有效促進肺功能、運動耐量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活力、機體疼痛、軀體功能、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緒角色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應用個體化運動訓練結合氣道護理,能有效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應用個體化運動訓練結合氣道護理,能有效促進患者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應用個體化運動訓練結合氣道護理的效果良好,能有效促進患者的肺功能、運動耐量、生活質量改善,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