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最近,為了實施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農業農村部分行業分領域制訂了“3+3”專項實施方案,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農業生產“三品一標” 提升行動實施,選好主導產業,建立任務清單、品種清單、標準清單、品牌清單,逐項落實、逐年推進。
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的《種植業“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 年)》,今后3 年,在以下水果優勢區,包括長江上中游、贛南湘南桂北等柑桔產區,渤海灣和黃土高原蘋果產區,華北、西北、長江下游梨產區,華南、西南熱帶水果產區,以及桃、葡萄、獼猴桃、櫻桃、西甜瓜等水果產區,建設一批“三品一標”基地。重點是豐富水果品種類型,優化品種結構,實現周年均衡供應,要求每個“三品一標”水果基地面積333 hm2。據悉,為確保“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推進策略上將著力夯實綠色生產基礎,培育區域發展優勢,提升供給保障能力;在主攻方向上,將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以標準化種植為抓手,以生產基地建設為引領,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工作擺布上,將認定一批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縣,為發展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提供生產和供給保障支撐;在投入保障上,將充分發揮政策性投入引導作用,調動各方積極性,整合資源資金優勢,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本刊訊近年來,運城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南果”戰略基點,打通關鍵堵點,突出“特”“優”兩點,通過實施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 為主要內容的果園改革,奮力推進品質果業、品牌果業、誠信果業,著力發展綠色果業、健康果業、幸福果業,使“運城蘋果”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不斷提升,果業發展走上快車道。據介紹,“運城蘋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5%,最高可達20%;全市果園基本實施病蟲害生物防治和果實套袋,農業農村部歷年抽樣檢測全部合格;全市9 個縣(市、區)成功創建“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為了拓寬市場、叫響運城果業品牌,2018 年開始,市果業發展中心著力打造中國山西(運城)果品出口信息網,開通與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平臺的交易互聯系統,舉辦了“運城蘋果品牌行”“運城蘋果網上行”推介活動,通過銷售貿易品牌化,加快運城果業出口平臺建設。為加快果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運城市創新工作機制,先后出臺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果業提檔升級的實施意見》《建強建優山西運城果業出口平臺2020 年行動計劃》和《“運城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宣傳與使用辦法》,對接金融單位,實施“南果貸”專項措施,不斷加快標準化建設,有力提升了全市果品品質。從“賣產品”到“賣品牌”,從“創品牌”到“亮品牌”,運城市現代果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在實施“南果”戰略中,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特色的果品產業示范基地隨處可見,“綠色化、標準化、特色化、優質化、融合化”的區域特色初具規模。(趙玉山)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據《廣西日報》和《南寧日報》相關消息,近年來,南寧市制定了“一中心兩板塊”的水果發展戰略,在推動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種植、流通、加工、觀光等多個環節都有脫貧農戶參與,產業幫扶成效明顯。據統計,“十二五”以前,南寧市水果產量僅百萬余t,在廣西全區排名第四,經過10多年的努力,2021 年全市水果產量達453 萬t余,增加了近三倍,全區排名第二,全市水果標準化率和優質果品率均達到75%以上,共有22個品牌入選“廣西好嘢”名錄,全市水果全產業鏈聯農帶農30 萬人以上。
據悉,近年以來,南寧采取多種措施,著力構建水果全產業,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做大做強脫貧地區特色水果產業。南寧市當前重點發展香蕉、沃柑和火龍果三大產業,其中沃柑面積6.18 萬hm2,占廣西沃柑總面積的60%,占全國沃柑總面積的1/3;火龍果面積1.25 萬hm2,產量39.8 萬t,是廣西和全國第一大火龍果產區,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5;香蕉面積3.05萬hm2,產量124.5 萬t,名列廣西之首。今年以來,南寧市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克服今年低溫陰雨等不利因素影響,多措并舉保障水果生產,上半年,南寧市水果產量200.72 萬t,同比增長11.6%,其中柑桔類水果產量達159.97 萬t,同比增長15.8%。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葛德光)近年來,碭山縣發揮資源優勢,建設以酥梨為主導產業的黃河故道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多措并舉大力培育碭山酥梨特色產業,形成一縣一業的特色產業格局,出臺了《碭山酥梨現代改造技術方案》,要求結合專家意見及數字化管理需要,逐漸明確高品質梨園的各項生產要素,圍繞梨園基礎設施、樹形、土壤改良、病蟲害綠色防控、果園機械化應用、果園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在前期投入的基礎上,采取不斷完善的方式,對2 000 hm2梨園開展了現代化技術改造。
為保護碭山酥梨品種,提升碭山酥梨品質,該縣嚴格限制酥梨改種,確保碭山酥梨栽培面積只增不減。組織相關技術團隊研發碭山酥梨生長模型,包括生育期、作物特點等關鍵信息,以及每個階段相應的農事操作,標準規范設定等。為了做好高端酥梨營銷宣傳工作,該縣組織拍攝了《辛苦的我們值得更好的果實》紀錄片,還將組織拍攝與碭山酥梨有關的人文歷史、農業生產等系列宣傳片,著力講好酥梨故事。創新銷售渠道,設計開發“云上梨源、認領好梨”微信小程序,通過認領好梨,消費者互動等營銷方式,提升消費者對碭山酥梨的認可度,促進高端酥梨銷售,線下可在果園場基地、園藝場基地掛牌認領。
今年以來,該縣還與宿州市鄉村振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碭山梨源農業產業互聯網發展有限公司。目前正統籌推進梨園現代化改造平臺搭建,品牌打造等。已完成果園場、園藝場、梨多寶、龍潤堂、良梨鎮5 家基地公司入網信息采集,信息包括梨園位置區域劃分,酥梨品質等級,基地公司上下鏈企業及其產品、服務等。繼續加強與農業科學院所合作、完善碭山酥梨數字模型,做好資源整合利用,加快升級平臺建設,全力推進數字水果產業試點,助推碭山酥梨提質增效。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近期,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19—2021 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評審結果。其中,25 項水果項目獲獎。
水果類榮獲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一等獎的有3 項,分別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完成的“黃土高原旱作果園節水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完成的“特色瓜果保鮮減損增效關鍵新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完成的“主要熱帶果樹化肥農藥減施關鍵技術示范與應用”。
“藍莓新品種引進篩選培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開發推廣”“蘋果化肥減施增效技術創新與應用”“設施西甜瓜新品種及優質綠色簡約化生產技術集成推廣”“草莓專用型品種選育與雙減增效關鍵技術的示范應用”“優質甜櫻桃新品種創制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葡萄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創新集成與推廣應用”“果園酸化土壤改良技術創新集成與大面積推廣應用”“優質特色獼猴桃新品種選育及推廣應用”“新疆甜瓜露地輕簡化栽培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 等9 個項目榮獲二等獎;“蘋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示范與推廣”“菜用果用桑全產業鏈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應用”“優質不育系桃農1A 的選育與應用”“南方果蔬重大病蟲害快速監測系統應用及推廣”“柑桔重要病蟲害關鍵防控技術集成及示范推廣”“特色山區水果采后提質增效關鍵技術推廣應用”“石漠化山地火龍果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推廣”“妃子笑荔枝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云南屏邊荔枝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推廣”“澳洲堅果良種選育與豐產栽培關鍵技術集成及推廣應用”“陜西關中地區葡萄優質高效綠色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優質菠蘿周年供果關鍵技術的集成與示范推廣”等12 個項目獲得三等獎;由貴州省果樹蔬菜工作站等單位完成的“貴州水果產業發展合作模式創新與推廣應用”獲得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近期,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共青團中央推出“稻花香里說豐年”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28 條,引導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走進鄉村、支持“三農”,持續發揮鄉村旅游激發消費活力、促進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
據悉,此次推出的線路突出水果主題內容的共13 條。包括:北京以環密云水庫紅香酥梨采摘園和黃土坎鴨梨采摘園等為主要內容的“金秋收獲·累累果實多彩密云”線路,以北京長城文化帶和板栗文化節等為主要內容的“龍脊巍峨·栗粒豐收鄉村復興”線路;河北以遷西旅游品牌為主要內容的“詩意栗鄉生態”之旅;山西以清徐葡萄產業基地等為主要內容的“醋都葡鄉趣味采摘觀光游”線路;內蒙古以參觀體驗葡萄采摘等為主要內容的“葡萄豐收”之旅;黑龍江以東寧水果采摘園等為主要內容的 “五花山色百果香”線路;上海以崇明文化旅游節等為主要內容的“桔黃蟹肥稻米香”之旅;浙江以東坪紅柿等為主要內容的“橙黃桔綠·浙西繽紛”之旅;福建以平和縣采摘琯溪蜜柚等為主要內容的“花果飄香·喜慶豐收”路線;山東以樂陵市紅棗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 “冀魯邊區·棗鄉樂陵”線路;湖北以官莊柑桔文化廣場等為主要內容的“官莊村柑桔采摘”之旅;廣西以容縣沙田柚文化旅游節為主要內容的“柚鄉名產鄉村游”線路;甘肅以皋蘭什川古梨園等為主要內容的“梨園詩畫耕讀傳家研學”之旅。據悉,除了主題突出水果內容之外,尚有許多路線也以水果采摘和品嘗為主。如以臨潁縣三只狐貍葡萄主題公園為主要內容的“最美中原豐收品味”之旅,以銅仁板栗園村等為主要內容的“拾野小鄉村,靜享秋日美好”線路,以襄州采摘葡萄和火龍果為主要內容的“襄東北綠色之旅”等。
據遼寧省人民政府網消息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公告,公示《2022 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75 個農業品牌納入2022 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大連大櫻桃榜上有名。
今年6 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從今年開始,根據產業規模、品牌基礎、市場消費和國內外影響力等要素,分品類分梯次分年度培育一批產業優勢領先、市場空間潛力大、文化底蘊深厚的農業品牌,促進其在品牌基礎、營銷推廣、管理服務、市場消費等方面全面提升,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大連市是公認的大櫻桃最佳栽植區之一,大連大櫻桃果粒飽滿、色澤艷麗、品味純正、營養豐富,品質特色明顯優于其他地區。2021 年,全市大櫻桃栽植面積達到2.33 萬hm2,產量實現26 萬t,區域化特色產業布局基本形成。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全市逐步形成以瓦房店市、普蘭店區、金普新區和旅順口區為核心的設施大櫻桃生產區。2018 年,大連大櫻桃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大連被中國園藝學會櫻桃分會授予全國首家 “中國優質大櫻桃示范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