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 帆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慢慢積淀和總結出來的優秀成果,對于新時代的國家建設、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它的生存發展離不開人的參與,而要將企業員工組織凝聚起來,必須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不僅能夠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中國智慧,而且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一般意義上講,企業文化是指在某個社會發展階段,在當時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條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包括使命、愿景、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等,是每個企業獨有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理念的集中體現。它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的思想和經驗的總結,蘊含著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內容。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綿延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帶有顯著的民族標簽。
當前我國對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更多的是借鑒國外的理論和價值觀念[1]。作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人在思想文化方面,與西方的價值理念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我們應該植根于民族文化,努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企業文化建設有機融合,豐富企業文化內涵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為政之道等內容,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可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可為企業文化建設找到根基,也可培養企業家精神,培養企業的團隊精神、責任擔當意識、崇德向善的價值追求,豐富企業文化建設的內涵。只要我們深入挖掘,結合時代特點和企業實際,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缺少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必然會產生由于文化差異性帶來的種種問題,同時也非常不利于傳承和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長期建設帶來很多困難[2]。因此,著眼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企業可以重構愿景;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企業可以重塑經營理念;依據崇德向善的價值觀,企業可以提升價值追求。通過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找準切入點,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不僅有助于解決好當前企業文化“向西看”問題,而且能夠將企業文化更多地扎根于傳統文化這片熱土之中,培養澆灌出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企業文化,從而提高本土文化的防波堤,更好地抵擋外來文化對我們的侵蝕[3]。
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增強文化認同感,弘揚和培養具有愛國主義屬性的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當代企業的一種共識。一方面,作為企業的員工也有自我認同的需要[4],從小我到大我,讓員工將對國家民族的感情轉化為對企業的忠誠,從而塑造帶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獨有精神品質,形成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只有這種在堅實基礎上形成的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企業文化才能更加持久。另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也能為企業文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撐,特別是古代仁人志士那種“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思想,吸收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從而增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企業作為一個組織,企業文化歸屬于組織文化的范疇,企業員工作為企業和社會生活的主體,入職前其思想文化認知在長期的社會環境下已初步形成。由此,企業就必須對員工的個體思想認識予以關注和引導。在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中,傳統的儒家道德觀念很早就開始關注人性化管理和教育,提出人性是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構建的首要問題。同理,在企業文化構建中,注重人性化管理也是重要前提,是企業文化建立和提升的重要環節。企業要改變員工的精神風貌,塑造特有的企業文化,就必須要注重特殊社會環境下形成的個體認知。注重人性化管理,可以在提升企業效益的同時激發企業的文化創新和向心力,進一步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歸屬感。如海爾集團公司的“六才”理念,就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尊才、選才、用才、信才、育才、獎才,尊重每一名員工,注重挖掘員工的潛質,并激勵大家對企業做出貢獻,這也是海爾創立30多年來一直具有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以人為本、科學完善的企業文化理念一方面需要引導,另一方面更需要培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道、墨家等學派的思想文化精華,可以通過培訓學習,弘揚“仁愛”“尚賢”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與創新,如基于“五常”思想應用創新的員工考評機制,使傳統文化更加貼近生活,更能為員工所接受。
企業應該結合企業文化的特點和自身實際,借鑒和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管理之道,形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兼而有之、互相融通的良性企業文化,從而為企業員工提供安心舒適的人文環境,培養以企為家、愛崗敬業的企業精神,實現雙贏的發展目標。如在人才制度構建方面,視人才為戰略資源的法家思想就很適合企業的發展方向。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滿足企業員工工作生活的各方面需求,是傳統文化中重視人才策略的現實體現。
要將所有企業員工凝聚在一起,就需要樹立共同目標,塑造共同的價值追求。企業的管理者要向傳統文化的深處挖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理念團結員工,帶動個人與企業的共同發展。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企業管理者不能僅強調個人利益,也要符合社會共同的規范,將小我與大我和諧統一,達到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這也是企業文化意義所在。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君子要如堅實的大地,用良好的品德、雅量的胸襟包納宇宙,這是個人品行的至高標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企業文化是通過企業管理者展現出來的,作為企業的形象代表,他們應該用端正的品行造就優秀的人格魅力去管理和影響周邊員工的言行。同時,中華傳統文化還倡導“以和為貴”,提倡人與人之間要互愛互敬,從而為個人、集體、國家實現更長遠的發展目標。而且傳統文化中庸平和的思想,也能夠安撫員工的現實焦慮,進而構建雙向平衡的關系。
管理者應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典型事例,充分發揮榜樣力量,用大國工匠自強不息奮斗的實例,培養員工奮勇爭先、堅毅不屈的人生觀和為天下先的首創意識,不斷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塑造和弘揚昂揚向上的企業精神。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將其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既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需要,更是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中國智慧增強企業競爭力的保障。企業立足實際,進一步深入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和途徑,定會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煥發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