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新
(江蘇省常熟市梅李高級中學 215511)
新課程改革亦指出,當代教育需注重將信息技術融入其中.當然,也正是基于此要求,使得諸多教師紛紛參與到了該如何將信息技術合理引進教學過程問題的探討之中.基于此,本文將圍繞《牛頓第一定律》這一高中物理的重點教學內容,將信息技術的融合展開探究,能夠為打造高效的物理課堂創造良好的條件.
物理是我國高中教育體系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然而,就現階段的教學狀況而言,諸多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該學科的教學效果.具體問題則包含如下幾方面:
從本質上來看,教學本應是師生密切互動的過程.然而,就如今的教學狀況而言,師生之間的交流嚴重不暢.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往往僅有1-2分鐘,有時甚至還會更少.這便導致了學生時常處于無人知道的情況.而如此狀況下,又怎能期待每一名學生均取得良好的復習或預習效果.而當學生無法有效吸收知識,久而久之亦將導致師生之間的距離被越拉越遠.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各領域的應用也變得十分普及.然而,截止目前仍鮮少有高中物理教師于實際授課階段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大多數的高中物理課堂仍舊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始終圍繞黑板在展開教學,如此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勢必不利于學生理解,更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致教學效果也始終不佳.
當前絕大多數高中物理教師仍舊僅是圍繞課本在展開教學,至于在課本之外的知識則鮮少提及,則不僅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也導致了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始終無法得到有效培養.
基于如今這種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也均應信息化手段的融入而煥發出了新的發展面貌.對此,高中物理教學亦當對信息技術的引進給予高度重視,繼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來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效果的提升.
大量的教學實踐已然表明,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下,不僅能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極其活躍,且因信息技術的直觀化特征,還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信息技術的引進則能以視頻、圖片等眾多直觀化的形式來呈現物理知識,如此一來,學生的理解難度將大大降低,繼而逐步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互聯網中包含的教學資源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僅如此,因互聯網資源還始終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這便賦予了互聯網資源以時效性,以此確保了學生所查閱的學習資料確能對其學習過程提供幫助.當然,教師亦可借助信息技術的平臺獲取海量的教學資源,以此來對物理教材內容進行補充,進而讓整個教學過程也更為充實.
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便是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便意味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將不在局限于課堂,而是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雙方均能通過信息技術進行互動.對此,積極將信息技術引進高中物理課堂,將能在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同時解決師生互動不足的問題.若教師能基于信息技術來展開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亦能打破時間與空間障礙來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高中物理包含了諸多深奧、復雜且抽象的知識.對此,學生若不提前預習便很難跟上教師節奏.對此,為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亦可基于互聯網實現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通過在互聯網中傳輸自主學習資源,讓學生能提前了解即將學習知識的重難點內容.如此一來,學生的自學過程將變得更具針對性,自學的效果亦將得到有效提升.
通過將現代信息技術合理的應用到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打造精彩的課堂導入環節.首先,教師進行設問:“光源發出的光是怎樣進行傳播的呢?并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呈現出來.”然后,教師再進行設問:“光在傳播過程中若遇到另一種物質時的情況又會是怎么樣的呢?”學生回答說:“反射回來”.同時,教師將事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好的實驗課件展示出來,即“將玩具激光筆打開,讓光斜射到平面鏡上.同時,打開玩具激光筆,讓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筆上方放一張白紙.”上述這些問題都與光的反射密切相關,所以通過和學習與光的反射規律便能夠很自然的解決這個問題,為打造高效的物理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可積極引進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如此一來,學生的預習效果勢必能得到有效提升,繼而在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能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成效.
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搜羅與之相關的學習資料,而后根據學生學情來設置難度不等的問題.諸如初中時期所學的牛頓第一定律與高中牛頓第一定律之間有著怎樣的不同?學生在看完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后也便能理解,高中牛頓第一定律與初中所學的主要差別包含了以下幾方面:一是在內涵方面,高中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顯然更為豐富,更為突出重點.不僅如此,在高中牛頓第一定律中還強調了改變狀態的根本原因在于力,而高中階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于探討質量與慣性之間的關系.二是過程與方法方面的不同.高中階段的的牛頓第一定律更為關注理想實驗的價值.諸如在看完伽利略理想實驗后有哪些感悟?牛頓第一定律的具體內容及意義?慣性大小與質量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在設置完學習任務后,教師又可圍繞設定的學習任務來制作相關的學習視頻,而在視頻中所用到的各類學習文檔與資源,教師亦可將之放到網絡平臺之中供學生下載并查閱.如此一來,當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去預習并在豐富資源的輔助下,預習的有效性勢必能得到顯著提升,這對學生往后的學習也將有所助益.
圍繞高中物理階段的重要章節《牛頓第一定律》.在課程開始之際教師便可向學生播放戰斗機投下導彈的視頻.在震撼場面的刺激下,不僅能將學生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之中,且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教師還可向學生提出與教學相關的問題,諸如“倘若上級要求你在開戰斗機的同時需將導彈投擲到某一規定地點,你應提前投彈或是在即將抵達時便提前投下?為何?”在教師提出問題后,教師并不急于讓學生回答,即便部分已經做出解答,教師也不予置評.而是向學生提問:在學習了今天的內容后,你將知曉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不僅能夠成功引進主題,而且還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保證.
高中物理課程中不僅包含了大量難以理解的知識,加之大量的物理概念、公式及原理等內容,更是讓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困難.信息技術,通過將即將教授的內容制作為響應的視頻課件并在隨后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播放,則能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并更好的吸收知識.
如對“牛頓第一定律”章節教學而言,其重難點分別有兩個.其中,重點包含了理解牛頓第一定律以及理解慣性,而重點則在于理解慣性與質量的關系、力與運動的關系.針對上述內容,為擺脫傳統教學的禁錮,教師便可圍繞以下幾點提前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以此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并增添學生的學習自信.
如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提出如下問題:1.慣性大小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2.物體慣性與什么因素相關?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均結合信息化的平臺來輸送給學生,而學生則需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并提交結果.如此一來,在大數據的處理下,教師將清晰了解到不同學生在哪些地方尚有不足,以此便可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加以鞏固.
總之,積極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運用至高中物理課堂必將成為教育事業未來發展的主流.因此,高中物理教師亦當對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給予高度重視,繼而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通過創造更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學習更多有用的知識同時亦為其今后的學習及發展奠定牢固基礎.